分享

半夏泻心汤的病机为寒热错杂而非寒热互结

 一得斋主人 2022-02-18
第149条 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呕而发热”被称为“柴胡证具”,是因为发热是表证、外证,呕是里证,这是标准的“半在里半在外”。根据《外台秘要》:“五日入腹,六日入胃,入胃乃可下之”,很多医生就开始用攻下之法。
“而以他药下之”,参204条:“伤寒呕多,虽有阳明证不可攻之”,既然有呕证,就不能用攻下的方法。而且,柴胡证即使合并阳明证,也可以用大柴胡汤治之,不能用其他泻药,如三承气汤。“以他药下之”,说明不是用的大柴胡汤,或者是三承气汤,或者是医以丸药下之。条文总结了误下之后的三种转归,1.柴胡汤证。2.大结胸证。3.心下痞证。
1.“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这段话首见于101条:“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我怀疑这是转抄之时重复所致,参101条:“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既然柴胡证仍在,“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康平本为小字旁注。虽然用了攻下之法,邪气没有内陷,柴胡证仍在,治“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但是,服了小柴胡汤之后,体内的阳气向外透发,会出现由内向外持续的发汗、伴随发冷打哆嗦,此为振汗,随后就会汗出而解。医生应该提前告知患者,免得被误认为是病情加重或者是药物的过敏反应。
2.“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康平本无“此为结胸也”五个字。如果患者素有水饮,误下后水热互结于心下,出现心下满,按之发硬、疼痛就成了结胸,大陷胸汤主之。张隐庵团队的莫氏曰:“此心下满而鞭痛,小结胸证也,大陷胸汤亦可治小结胸证,于此见之”,这种观点值得商榷。参135条:“心下痛,按之石鞭者,大陷胸汤主之”。138条:“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由此可见,小结胸没有按之硬,只是疼痛,本条既有按之硬,又有按之疼痛,这是大结胸证,大陷胸汤治之。
3.“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此为痞”,康平本为小字旁注。参第131条:“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也”。少阳病有“半在里半在外”的特点,如果是半在外的阳下陷就是结胸,如果是半在里的阴下陷就是痞。“但”是仅仅的意思,如果患者胃气素虚,误下后仅仅是心下胀满,没有按之疼痛,这是心下痞。参204条:“伤寒呕多,虽有阳明证不可攻之”。除了心下胀满,呕也不会因为攻下而解,反而会更严重,变成呕吐。大便也会因攻下而不调,胡希恕胡老总结出“腹中雷鸣,大便溏泄”来补充条文中没写的证候。
“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但满而不痛”的痞证是纯里证,没有表证,所以说“柴胡不中与之”,而是要用“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汤其实是小柴胡汤的变方,因无表证,去掉解表的柴胡、生姜,加上泻心的黄连与温里的干姜,就成了半夏泻心汤。黄连苦寒,泻心火于小肠,干姜辛温,三倍于黄连以制其苦寒。半夏、干姜辛开散结,黄连、黄芩苦降泻热,两组药共奏开泻痞结之功。人参、甘草、大枣甘温补中,补消痞后之空位。虽然叫“半夏泻心汤”,但其和解之性不变,小柴胡汤和解表里,半夏泻心汤和解寒热错杂。将息法同小柴胡汤,也是去滓再煎。《伤寒论》中用到去滓再煎法的有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三张柴胡方,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三张泻心方,加上旋覆代赭汤共七张处方。去滓之后再煎就是久煎,薄煎取气,久煎取味,再次证实了辛开苦降才是半夏泻心汤治痞之功。
有注家将半夏泻心汤的病机解读为“寒热互结”,值得商榷。痞是无形之气结,《伤寒论》中称为“结”者,如水热互结、痰热互结、血热互结,都是结于病理产物。热结于里的白虎加人参汤证,寒结于里的脏结证,是无形之气结于某一部位。反观寒热互结,寒气、热气聚在一起只能相互抵消,不能互结而出现痞满。所以我认为“寒热互结”有歧义。“寒热错杂”则不同,寒气去了阳位,热气去了阴位,气不配位则形成痞满之证。心下为胃脘,所以半夏泻心汤广泛应用于消化道疾病,凡虚实并见、寒热错杂之急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神经性呕吐、肝炎所致胃肠功能失调,都可以用半夏泻心汤治之。
从本条文可以看出,伤寒的辩证体系,既重视外因,比如伤寒、中风,比如汗、吐、下,也重视内因,患者之体质。同样是“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以他药下之”,根据患者体质的不同,服药后证候的不同而选用不同的处方来治疗,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特点。现在有一种不好的导向,有些中医过度执着于伤寒、温病的门户之见,执着于五运六气对人的影响,执方愈加,忘了我们治的是活泼泼的人。

第150条太阳少阳并病,而反下之,成结胸,心下硬,下利不止,水浆不下,其人心烦。

课前思考:

1. 什么是“太阳少阳并病”?可以用柴胡桂枝汤治之吗?

2. 太阳少阳并病,因何证反下之?

3. 既然攻下后成结胸,为什么只是“心下硬”,没有按之痛,反而“下利不止,水浆不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