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外科学-​肛漏-笔记

 道之中 2022-02-20

  病因病机

  肛痈溃后,余毒未尽,蕴结不散,血行不畅,疮口不合,日久成漏;亦有虚劳久嗽,肺、脾、肾亏损,邪乘于下,郁久肉腐成脓,溃后成漏。

  诊断与分类

  1.诊断

  (1)主要症状:本病可发生于各种年龄和不同性别,但以成年人为多见。通常有肛痈反复发作史,并有自行溃破或曾做切开引流的病史。

  1)流脓:局部间歇性或持续性流脓,久不收口。一般初形成的漏流脓较多,有粪臭味,色黄而稠;久之,则脓水稀少,或时有时无,呈间歇性流脓;若过于疲劳,则脓水增多,有时可有粪便流出;若脓液已少而突然又增多,兼有肛门部疼痛者,常表示有急性感染或有新的支管形成。

  2)疼痛

  当漏管通畅时,一般不觉疼痛,而仅有局部坠胀感。若外口自行闭合,脓液积聚,可出现局部疼痛,或有寒热;

  若溃破后脓水流出,症状可迅速减轻或消失。但也有因内口较大,粪便流入管道而引起疼痛,尤其是排便时疼痛加剧。

  3)瘙痒:由于脓液不断刺激肛门周围皮肤而引起瘙痒,有时可伴发肛周湿疮。

  (2)查体:肛门视诊可见外口,外口凸起、较小者多为化脓性;外口较大、凹陷,周围皮肤暗紫,皮下有穿凿性者,应考虑复杂性或结核性肛漏。低位肛漏可在肛周皮下触及硬索,高位或结核性者一般不易触及。以探针探查,常可找到内口。

  2.分类

  ①单纯性肛漏:指肛门旁皮肤仅有一个外口,直通入齿线上肛隐窝之内口者,称为完全漏,又叫内外漏;若只有外口下连漏管,而无内口者,称为单口外漏,又叫外盲漏;若只有内口与漏管相通,而无外口的,称为单口内漏,又叫内盲漏。

  ②复杂性肛漏:指在肛门内、外有三个以上的开口;或管道穿通两个以上间隙;或管道多而支管横生;或管道绕肛门而生,形如马蹄者,称为马蹄形肛漏。

  1975年全国首届肛肠学术会议制定了肛漏的统一分类标准,以外括约肌深部画线为标志,漏管经过此线以上者为高位,在此线以下者为低位,其分类如下:

  低位单纯性肛漏:只有一个漏管,并通过外括约肌深层以下,内口在肛窦附近。

  低位复杂性肛漏:漏管在外括约肌深层以下,有两个以上外口,或两条以上管道,内口在肛窦部位。

  高位单纯性肛漏:仅有一条漏管,漏管穿过外括约肌深层以上,内口位于肛窦部位。

  高位复杂性肛漏:有两个以上外口及管道有分支窦道,其主管道通过外括约肌深层以上,有一个或两个以上内口。

  3.肛漏的发展规律

  将肛门两侧的坐骨结节画一条横线,当漏管外口在横线之前距离肛缘4cm以内,内口在齿线处与外口位置相对,其管道多为直行;如外口在距离肛缘4cm以外,或外口在横线之后,内口多在后正中齿线处,其漏管多弯曲或为马蹄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