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先进的质量成本观:第一次把事情做对

 blackhappy 2022-02-24

公司创建一次做对的政策与文化,摒弃华而不实的旧式管理观念,警惕被“成本”麻痹头脑,学会不再与问题为伍。那么“质量”将不再是高层的舌尖与基层的实物之间的艰难起舞。

文章图片1

一、不符合要求的代价有多大

也许有些人对菲利浦·克劳士比先生并不熟悉。但他的“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管理思想却深深地影响着众多现代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包括IBM、GE、GM、可口可乐等著名公司的管理经验都来源于“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的管理思想。

事实上,在国内,已有众多的知名企业,如航天、华为、海尔、鞍钢等都将其视为管理圭臬,并在其实践中创新应用,“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管理理念在国内越来越多的行业里发展壮大。

克劳士比说:“在制造业,典型的不符合要求的代价占销售额的20%-25%;在服务及非盈利组织中,不符合要求的代价则平均达到营运费用的30%-40%。

举例来说,一公司赚回100万,典型的情况是,它要因为不符合要求而浪费掉30-35万。

在我国,从“全面质量管理”到“质量奖”,从IS09000到6西格玛的方法,许多企业在这方面与世界同时起步,但因没有致力于创建质量政策与文化,而舍本逐末地寻找着时髦的工具与技巧:

管理层对八股文式的成果汇报、奖章、证书情有独钟;员工们失去了热情,学会如何与问题为伍,妥协、让步成了家常便饭,推诿、指责多是见怪不怪。

企业被问题深深地困扰着,“质量”更是在高层的舌尖与基层的实物之间艰难起舞。质量人员冥思苦想地去寻找灵丹妙药,但失望与无奈始终侵袭着他们。

我国行业协会曾公布过一个数据:每年废品损失占工业总值的1.5%。这些非一次合格部分、废品损失部分只是克劳士比的“不符合要求的代价”中的一小部分。

文章图片2

二、预防缺陷可以带来财富

这么巨大的损失真的无法避免吗?不是的!

克劳士比提出:“通过预防缺陷可以让你致富”。

克劳士比提出了与传统的质量专业人员所持的“质量成本”(Cost ofQuality)不同的概念,即“不符合要求的代价”(Price of Nonconformance,PONC)。

他认为,“成本”似乎是理所当然应该支出的,用“成本”会麻痹管理者的头脑。而“代价”则不同,因为不符合要求付出代价,而这些代价本是可以避免的。

克劳士比的“不符合要求的代价”不仅包括质量不合格导致的废品,还包括因原材料质量问题、产品返工、赶工、临时服务、电脑重复运行、存货过多、顾客抱怨、重复服务、停工时间、调解甚至保修时所付出的代价。

他认为这问题都不是符合要求的,不符合要求的代价对企业来说是巨大的,而这些本来是不该发生的,是可以预防的。

他认为,只要每个工作人员在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这些问题就不该出现。

而用金钱的价值来表示所有因缺少质量而造成的浪费最直观,它有利于企业认识到自己问题所在,以采取措施减少不符合要求的代价。

文章图片3

三、预防是事前明确要求

如何预防?就是在工作之前,管理人员提出明确要求,使得工作人员明确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而且不能有丝毫含糊。

并不是说错了可以改,有问题可以返工,问题再大了可以报废…这是绝对不允许的。

其实,真正费钱的正是不符合要求的事,而如果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那些浪费在补救工作上的时间、金钱和精力就可以避免,这是克劳士比先生在其《质量免费》中的名言。

广东顺德某企业,学习克劳士比的质量管理方法,并付诸实施。

他们计算了一下企业产品返工的代价,大约是每月30万元。企业的领导层研究决定采取措施把这个代价降下来。

他们要每个工作人员都意识到,他们除了为企业创造了价值之外,也为不合格付出了这么多的代价,他们把30万元分解,分配到企业的每个人员,从领导层到工人,每个人承担一部分,并从其工资中扣除。

这样一来,企业的员工都认识到了返工的代价,并自觉采取措施减少这些返工。

两个月以后,这代价降到了一半,只有15万元;过了一段时间,这一代价只剩5万示;再过了一段时间,摊到每个人头上只剩下几毛钱。

公司领导坚持,还要继续把不合格产品的代价分解到每个人头上,即使是几分钱,也要让每个人和领导层明白,这个代价本是不该发生的。

事前预防可以带来财富,因为假使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那浪费在补救工作上的时间、金钱和精力就可以避免,这也是企业在当下不确定的环境中“节流增效”的秘诀。

作者:杨守芳

来源: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