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温病都是从外感入手的

 阿圣_ 2022-02-26

2022-02-26

无论伤寒学派还是温病学派,治学、临证,都是从外感入手的。

而今日临证,外感病多委以西医、西药,即使使用中药,很多医者也以银翘散一方以应百病。

老师临证倡导明辨外感、内伤。治疗外感病,既尊前人立法用方之旨,又不落窠臼,活学活用,给我们后学者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案例

和某,女,35岁。

主诉恶寒,发热,头痛,咽痛,涕多(或黄或白)2天,无汗,偶有咳嗽,纳食稍减,大便偏干。舌质红,舌苔薄白,脉弦数。

证属风寒入里化热,治以祛风散寒兼以清热,方用九味羌活汤、小柴胡汤、银翘散合方加减。

处方:羌活10g,防风10g,柴胡6g,黄芩10g,连翘10g,牛蒡子10g,桔梗10g,银花10g,生甘草3g。2剂,水冲服(免煎剂),日1剂,早晚分服。

药后无不适。

体会

《伤寒论》第3条“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呃逆,脉阴阳俱紧者,为伤寒”,第6条“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此为狭义伤寒与温病的鉴别要点。

本案患者恶寒,头痛,存在寒邪为患的因素,故必用辛温药;

且咽痛,涕多(黄、白),有热邪存在,且寒邪亦可入里化热,故用大量凉药的同时少佐辛温药祛风散寒,苦寒、甘寒药加辛温之品。

老师分析,本案辨证伤寒、温病俱有,有寒有热,有表有里,单用发汗、泻下都不适合,于是把适合的每张方剂的君、臣药拿过来,合成一张方剂。

该法学自何绍奇,取九味羌活汤之羌活、防风,小柴胡汤之柴胡、黄芩,银翘散之银花、连翘、桔梗、牛蒡子。

何老说我把常用的治感冒的方子前两味药取过来组成一张方子治寒热错杂、表里不分的感冒,效果特好。

何老认为叶天士之前所倡之辛凉法皆苦寒、甘寒与辛温药的配合;

至叶氏始创辛凉、微苦、微辛之品,清轻灵动,至吴鞠通大畅辛凉解表之说,力辟“以温治温”之非,影响及医人皆以为温病不可以用温药;

近几十年涌现出一批新型的辛凉解表方,与金代、明代的辛凉方相近,即辛温解表药加苦寒药,无论解表、清热,两方面作用都很强。

也不拘于伤寒、温病,剂量也不再是“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如羌活一般用9~15g,板蓝根用15~30g。

同时他也透露了自己治疗外感初起,症见恶寒、身痛、高热不退,口渴、咽痛,无汗或汗出不畅者,尝取败毒散之荆芥、防风,竹叶石膏汤之竹叶、石膏,小柴胡汤之柴胡、黄芩,银翘散之金银花、连翘,差不多1~2剂即可退热。

屡经运用,故敢为读者告,并自谓此方虽杂凑而成,但亦得金元之余绪,名之为“辛凉解表方”,亦无不可。盖辛者,辛以解表;凉者,凉以泄热也。

方以载法,学方学法,用方用法。老师如是说。

1、保持活力最好的办法就是,运动,进步,学习以及向前走。

去接触新的东西,去学习新的技能,爱自己和爱一个值得的人。

2、【打不过还躲不过】这句话很多时候是不管用的。

事实总是: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

把头埋在地里只有等死一条路,只有不停地寻觅出路才能有一线生机。

3、帮人分两种,一种是随手帮,不求回报;

另一种是投资式的,帮值得帮的人。

要努力让自己成为别人值得帮的人。

4、每一个人都可能遇到关系的控制,

但是记住,作为一个独立的成年人,你有权利决定是否卷入这种控制和依赖的模式。

即便是控制欲很强的人,也会对独立且为自己负责人束手无策,

而且越喜欢控制的人,他们期待和寻找的,其实也是那些最容易控制的对象 。

5、长期从事重复性而非创造性的体力或脑力劳动,是对自己的一种犯罪。

只有一种工作真正有长期价值:

就是间接的或者直接的提高人类对于能量和信息获取,处理,存储的效率。

这以外的很多事情都是在浪费人生,与僵尸没什么差别。 

换言之,一旦发现有件事别人比你做的更好效率更高,就应当停止你现在的流程,去争取利用别人的成果,并在其基础上更进一步,做的更好。

长期在他人搭建的游戏规则里玩耍,很容易僵尸化,大脑的思维模型变得一切以适应游戏规则为准。

而没有意识到,影响和修改游戏规则的能力,远比如何玩耍游戏重要的多。

僵尸并不意味着愚钝,恰恰相反,在其存在的环境里,僵尸的行为模式看起来效率很高。

但是一旦环境和场景变化,僵尸没有自觉的意识去改进和适应新环境新场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