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庄子:养生之道在神不在形

 我好爱你我爱你 2022-02-28

读庄子内七篇,犹如在看一幕幕的场景剧,每一幕独立成章,若干幕独立成篇,幕幕相关,篇篇相连,如环无端,如网互联,真如老子所言: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德充符篇第一位出场的人物是兀者王骀,这是一个神一般存在的人物,犹如藐姑射山之神人,亦真亦幻,这个就是庄子寓言故事的神奇之处,让人抓不着实处,却又给人无限的遐想和启悟。

接下来出场的是申徒嘉,也是一名兀者,如果说上一个故事是发生在天上,那么这则故事应是人间真实的记录。

申徒嘉,兀者也,而与郑子产同师于伯昏无人。

子产是春秋郑国著名的执政大臣,其德行深受孔子赞叹,对其评价之高还超过了管子。他和申徒嘉都是伯昏无人的学生。伯昏无人是谁呢?他是列子的师兄,壶子的学生,也指导过列子,是比列子还牛的道家高人。

子产谓申徒嘉曰:“我先出则子止,子先出则我止。”其明日,又与合堂同席而坐。子产谓申徒嘉曰:“我先出则子止,子先出则我止。今我将出,子可以 止乎?其未邪?且子见执政而不违,子齐执政乎?”

子产对申徒嘉说:“我先出去那么你就留下,你先出去那么我就留下。”到了第二天,子产和申徒嘉同在一个屋子里、同在一条席子上坐着。子产又对申徒嘉说:“我先出去那么你就留下,你先出去那么我就留下。现在我将出去,你是留下呢,还是不留下呢?你见了我这执政大臣却不知道回避,你把自己看得跟我执政大臣一样吗?”

子产注重礼法,认为自己是执政大臣,而申徒嘉是受过刑罚断足之人,身份有别,不宜共同进退。因此特别予以告知,却不知自己已着于官相了。

这一幕应是发生在子产刚入师门不久,自视高人一等,但是申徒嘉却不理他这一套,等下马上就让子产领教到厉害了。

申徒嘉曰:“先生之门固有执政焉如此哉?子而说子之执政而后人者也。闻之曰:' 鉴明则尘垢不止,止则不明也。久与贤人处则无过。’今子之所取大 者,先生也,而犹出言若是,不亦过乎!”

申徒嘉说:“先生的门庭难道还有这样的执政之举吗?你以为执政大臣地位优越就高人一等吗?我听说过这样的话:'镜子明亮尘垢就没有停留在上面,尘垢落在上面镜子也就不会明亮。长久地跟贤人相处便会没有过错’。你要拜师从学的,是先生的大道。而你竟说出这样的话,不是完全错了吗!

即使是子产这样有德行的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当官久了,都难免沾染上官场习气而不觉,一般人见到大官恭维都来不及,但是申徒嘉却毫不客气,当头便是一棒:这里是道场不是官场,好好把你的心镜擦一擦,不要搞错了。

子产曰:“子既若是矣,犹与尧争善。计子之德,不足以自反邪? ”

子产说:“你已经如此形残了,还要与尧争善吗?你估计你的德行,受过断足之刑还不足以自我反省吗?”

一棒没打醒,子产不仅着在自己的官相,而且还着在对方的形相上,故有如此反驳。看看申徒嘉如何解其蔽呢?

申徒嘉曰:“自状其过以不当亡者众;不状其过以不当存者寡。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

申徒嘉说:“自己陈辩自己的过错,认为自己不应当形残体缺的人很多;不陈辩自己的过错,认为自己不应当形整体全的人很少。懂得事物之无可奈何,安于自己的境遇并视如命运安排的那样,只有有德的人才能做到这一点。

失于形而得于神,故能不状其过,惟有达天德知命者能之,申徒嘉是也。

游于羿之彀中。中央者,中地也;然而不中者,命也。

一个人来到世上就象来到善射的后羿张弓搭箭的射程之内,中央的地方也就是最容易中靶的地方,然而却没有被射中,这就是命。

世间就是个名利场,没有人不受名利诱惑而受到伤害,能侥幸逃脱这是命。子产是也。言下之意子产不过命比我好而已,而德却未必。为什么呢?

人以其全足笑吾不全足者众矣,我怫然而怒 ,而适先生之所,则废然而反。不知先生之洗我以善邪?吾之自寐邪 ?吾与夫子游十九年,而未尝知吾兀者也。

用完整的双脚笑话我残缺不全的人很多,我常常脸色陡变怒气填胸;可是只要来到先生的寓所,我便怒气消失回到正常的神态。不知是先生用善道洗刷我的呢?还是我自己觉悟的呢?我跟随先生十九年了,可是先生从不曾感到我是个兀者。

只有世人让我感到是个兀者,而我跟先生十九年却从未感到我是兀者。那么你跟世人有什么区别呢?

伯昏无人的道场神奇之处就是可以让一个兀者忘了自己是一个兀者,也不知是先生所为还是自己觉悟?这不是同于王骀一样的不言之教吗?

今子与我游于形骸之内, 而子索我于形骸之外,不亦过乎!”

如今你跟我同学于先生的心灵之道,而你却用外在的形体来要求我,这不又完全错了吗?”

道在内不在外,在神不在形,得神可以忘形矣,老子谓之无状之状,无物之相,岂可着相而得?

子产蹴然改容更貌曰:“子无乃称!”

子产听了申徒嘉一席话深感惭愧,脸色顿改而恭敬地说:“请你不要再说下去了!”

这下子产醒悟了。师兄果然高明,我错了。

养生为何不见进步之效?应当反省自己有否着在养生之相上了,当然有过来人指点最好;没有人指点,遇到问题,以道观之,根本原因就是落在问题相上,正好借此自己反省,自己学习,自己觉照,自己参悟,一切汇归于己,静心等待,自能自行解决问题。因为一切问题的本质就是没有问题,都是自己着了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