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庸》第45节【国政推行的三要素:道、德、位】

 启明书院_元默 2022-03-09

承前启后,明德亲民

传递最纯粹的国学精华,最本真的生命力量!

主讲 | 涣朴老师

经典原文:

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

内容简要:

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

假如一个人没有天子这样的位置,就不要去议论礼节,不要去讨论制度,不要去考据文字。

这句话是和上一段联系起来的,上面一段说“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礼、度和文都是表现在外面的。

很多人看到别人的礼节,就认为这个礼节很好,拿来用,然后要求所有人按照礼节来,但是却不顾自己的身份是否符合。

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做礼乐焉;

这里的德和位在夫子看来都要有天子之位才可以。因为一个地位很低的人提出来要对礼节进行改革,不会有人相信,也不会受到人的尊重。

大家会把他当成笑话一样去看待,即便他说的很正确,但是因为没有位置,也不会受到尊重。这叫“虽善无征,不征不信,不信,民服从。”

假如我们心怀匡扶天下之志,却从外面入手,实际上是学的还不够通透,没有从内在出发,没有能够认识到什么叫“其为物不二,则其生物不测。”要从内在出发,才是正确的。

除非真的位置很高,在《中庸》里面治理天下得是天子;治理整个国家得是一个国王。

用在现在,假如你是一个企业的掌舵者,你可以去为你的企业制定礼节;你是一个家族的家长,你也能为你的家庭去制定礼节。

在其位,谋其政,首先要从内在出发,不要光从外面入手。

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焉。

假如你是一个掌舵者,也不可以每天去制定礼节,因为有其位了,还得有其德。

如果光有位置没有德行,你在制定礼节的时候就很难合乎中庸之道,就很难合乎众多人的内心,大家就会质疑你所制定的礼节,你的政策推行就不可能完成。

道、德和位必须要结合起来,有位置,又有德行,你才可以制定礼节,或者说一个大臣受命于君,可以去制定礼节,否则都不要首先从礼节入手,而首先从内心去入手。

不然我们很可能会犯鹦鹉学舌毛病,看到别人的东西,拿过来就想用,实际上不一定适用。

看到别人好的东西,要斟酌一下自己当下的情况,消化掉之后转化为自己的内容,才能够用得起来,不然的话生搬硬套是很麻烦的。

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第一层意思就是告诉我们不要做不符合自己位置的事情,制定礼节,制定法度,考据文字,一定是天子所做之事,天子授命所做之事,只有居高位置的人去做才有效,不是居高位置的人,硬要去做,得不偿失。

另外一点,夫子单单讲了礼、度、文,因为这三者虽然是外在的,但确实是治理国家最关键的东西。

礼节是一个人和这个世界如何接触,如何相处的时候,所运用的行为举止、规范、言谈,一举手一投足之间是否会让别人舒服,取决于你的内心非常的干净才行。

礼节不是拿来主义,而是根据人、社会环境种种因素,然后用一颗纯洁的内心制定好该如何做。

所以礼是发乎心的,从一个真正的内心清澈之人做出来,才会让所有人都觉得舒服。

而法度是一种规范,是制约人恶行的,是治世的规矩。

假如一个人的内心不能达到完全的公平,没有以天下为公的心,他所制定的法律一定是偏袒某一部分人,而这个偏袒只会偏袒他这一类的人,就不会做得很公平。

刑法一定是要让大公无私的人来制定才可能去制定好。大公无私也是内心要非常的明彻。

以前升堂,背后都有四个字“明镜高悬”,不能有偏袒之心。

考文,这里的文指的是教诲别人的语言,教育的语言。

人受过教育和没有受过教育是两样的,而受不同的教育也是两样的。所以这里的文指的是教育别人的语言。

如果一个人对于这个社会需要接受什么样的教育不明确,很可能会提出错误的教育观念,或者是才能跟德行不匹配,或者只注重文,不注重武,不注重体能。

或者偏或者有误,这都是不够了解时局,对当下情况掌握的不够透彻,而只是一味的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

很多人说教育只要读经典就好了,纯粹瞎讲,如果只读经典就好了,我们也不要来看这个视频了,因为根本没有手机可以看,没有网络可以看。

自古以来从来就没有说只读两本书就好这种说法,万物并育而不相害,所以非天子不考文,因为他会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做事情,偏颇。

所以要站在天下,站在这个时局去走,不能做不合时宜的事情。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

我们想改变世界,不要急着从外面去改变,先从内在去改变,从诚出发。

假如你没有位置,不要去做;有位置了,再有德行才可以去做。

再一个,礼节、制度和教育,都要求你从一颗赤诚的心出发,从当下的时局去出发,不能够自用自专,刻舟求剑。

那些都是误人误己,与社会无补。我们千万不能够自娱自乐,更不能够不在其位而谋其政。

懂得这几点,我们才能算一个自诚而发的人。由诚而发,一切才会顺理成章。

涣朴老师

返朴归真 

涣若冰释

矢志知行合一

传递最纯粹的国学精华

最本真的生命力量!

主讲系列课程:

传统文化与家道建设(并实施)

儒家仁政思想与企业文化建设(并实施)

END

国学精华,欢迎分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