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很多年前的事了,刚进入大学的时候,由于没有像现在这么丰富多彩的网络游戏,所以大多数学生都沉迷于网络小说中,而我就是其中的一员。每天大多数时间都用来看小说,甚至能看到晚上三四点,就这样由于经常熬夜,我的肝脏便出现了问题。 刚刚出现问题时,身体很多地方都会有所表现,比如嘴巴发苦,有严重的口臭,眼睛容易感到疲劳,害怕光线,脾气变得急躁,爱发火生气,皮肤也会变得蜡黄,还容易长斑,经常掉发脱发,头发显得油腻,心情总是郁闷,爱赌气,腹部容易胀气,小便颜色发黄,而且有异味。 可能因为年轻气盛,刚开始我并没有在意,觉得自己的身体还比较健康,扛一扛就过去了,没想到过了一段时间,不仅一点好转都没有,反而更加严重了。于是我上网查阅了很多资料,并且开始吃药了,我在外面买了很多补药,回来准备给自己好好补一补,可没想到就是这样的举动酿下了大错。 刚开始吃补药还是有效果的,可是越到后面身体就越受不了了,我发现自己吃药的量越来越大,可是效果却越来越少,而且脾脏和肾脏功能似乎也下降了,身体里面还出现了很多痰湿,此时我才突然意识到,靠吃药养肝本身就是不实际的。 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肝脏出现问题一般都是慢性的,所以并不能在短时间内彻底解决,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肝脏受损就像一个缺水的水池,吃药就相当于往里面灌水,但是我这个水池的底部出现了一个洞,那么不管加再多水,慢慢的都会漏完,而且池子永远都填不满,最关键的是不管什么药物都带有毒性,而这些毒性会使水池底部的洞越来越大,不管是中药还是西药都不能长期吃,不然还会影响肾脏的健康。 即便是补药也不能经常吃,因为这些都是滋腻的,长时间吃的话会让身体出现湿气,甚至还会化热变成痰湿。脾脏具有运化功能,它会运化湿气和痰湿,但是这样一来,脾脏的运化功能都会受损,寒湿变得越来越多,脾脏受损情况就越来越严重,脾脏一旦受损,出现痰湿的几率就更大了,从而变成了恶性循环。 为了解决肝病,我尝试了很多方法,并且翻阅了大量医书,在《黄帝内经》中终于找到了关键,《黄帝内经》中记载: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缓之。 也就是说要从肝脏本身入手,其次要了解脏腑之间的制约关系,通过调理其他脏腑的方法来达到调理肝脏的目的。 1、疏肝,泻肝 大家都知道肝主疏泄,若是肝气郁结的话就会出现肝郁的情况,那么就要通过疏泄来恢复肝的调达,从而起到解郁的效果。 2、柔肝,养肝,滋肝 主要是采用养血调荣的方式,从而起到作用,过刚则柔,液枯则滋,血虚则养。 3、清肝,泻肝,凉肝 热者寒之,实则泻之,温则清之。 总的来说,肝脏是需要养好的,而不是靠吃药治好的,不管是吃西药还是吃中药都是如此,西药不能彻底根治,中医建议食疗法。 春天万物复苏,正是阳气生发的季节,肝气也较旺盛,全身气血运行通畅,肝气得以舒展,所以春天是养肝黄金期。 从中医讲五脏和五行还有自然界是对应的,所以说春天养肝应该是最首要的问题,当然还有五色,中医认为青色跟肝是对应的,所以说青色属肝。 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提到,决明子、大麦、大枣、栀子、甘草、橘皮、桑叶等植物泡水后对于我们肝脏的养护非常有效果,这也是老中医的独家食补小茶方,药食同源原理如下: 1、栀子:清肝解热、利湿通淋护肝之最; 2、甘草:平肝明目、散风清热、现代护肝必备; 3、决明子:清肝明目、利水通便 4、苦荞:护肝之王,保肝解毒,宽肠通便; 5、橘皮:温经通脉,利肝缓解口苦、口干等异味。 6、桑叶:润肺滋阴,补肝明目,润肠; 中医讲:百病之源,根在肝脏,肝属木,木属春,春天养肝健健康康,养肝主要是清肝火。 所以这个方法是: 推荐一个保肝小金方:准备:决明子、大枣、苦荞、葛根、桑叶、甘草、牛蒡根、大麦、栀子、橘皮等组成的益甘茶,开水焖泡5分钟,每天两杯,清肝火、疏肝郁、解肝毒、坚持喝,会有惊喜等着你。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