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拳道与拳术,不明此莫谈拳

 tjboyue 2022-03-10
文章图片1

古有训:“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庄子曰:“术者,几近于道矣!”就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一事而言,就有物的本末之区别,修炼的始与终的过程,道与术的划分,道大而术小之说法。下面分别论之。

物的本末之区别:内气之为物,阳也,是为拳之户;外形之为物,阴也,故为拳之门。内气外形阴阳合德,则刚柔有体。内气阳刚,外形阴柔;内气外形柔外刚中,匹配如一。内气外形刚柔交错,以成拳势之虚灵、松沉。阳气乘阴形则为体中虚的轻灵之拳势,外形秉内气则为体内实的松沉之拳势,此象似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 故知,以自身之物而言,内气为本,外形为末,修内气之体用为本,修外形之攻防为末。自明拳诀“如钉若矢,紧倚门户”为何了。

事有终始,拳论有言:“文者,体也;武者,用也。 盖言道者,非自修身无由得成也。然又分为三乘之修法。乘者,成也。上乘,即大成也(内劲之修);下乘,即小成也(外形柔弱无骨之修);中乘,即诚之者成也(内气、外形匹配合一,意气君来骨肉臣的政防之修)。法分三修,成功一也(有始有终,成功一者何)。文修于内,武修于外。体育内也,武事外也。其修法内外,表里成功集大成,即上乘也”。此乃言明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体、用、始终之过程矣!不明始终,功夫不能成也。

文章图片2

道与术的化分,虽然说传统拳术之攻防、艺境颇佳,然拳术与拳道还是有区别的。养灵根而静心者,修道也。道艺之用者,心中空空洞洞,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而时出之。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心无其心,心空也;身无其身,身空也。古人云:“空而不空,不空而空,是谓真空”。虽空乃至实至诚也,忽有敌人来击,心中并非有意打他,随彼意应之,击无不中矣!此乃拳道艺境之论述。固灵根而动心者,敌将也。敌将之用者,起如钢锉,落如钩竿;起似伏龙登天,落如霹雳击地。起无形,落无踪,起意好似卷地风。束身而起,长身而落,起如箭,落如风,追风赶月不放松。起如风,落如箭,打倒还嫌慢。打人如走路,看人如蒿草;胆上如风响,起落似箭钻;遇敌要取胜,四梢要齐全,是内外诚实如一也。此乃拳术艺境之论述。而拳道与拳术 之分别处,在于“静心、动心”和“养灵根、固灵根”的微妙差异处 而已。

道大而术小。就自身内的“内气、外形”相互比较而言,内气从乾,从天,故为大;外形从坤,从地,故为小。故知,以内气为主、外形为辅的拳道为大;以外形为主、内气为辅的攻防拳术为小。又知,修内气功夫之体用的为大,修外形功夫之体用的为小。以此而明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大道之修”和“小术之修”的区别了。明道术则知以术人道之途径了。

文章图片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