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夫报案:牛舌头被人偷割,包拯:把牛宰了,贼人自然会来自首

 老大姐嗨 2022-03-15
文章图片1

牛舌案漫画

包拯怒斩陈世美的案子很多人耳熟能详,但包拯巧判牛舌案的故事,相信很多人肯定不知道。

这事,还要从景祐四年(1037年)包拯为双亲守丧期满后赴京听选,获授天长知县开始说起。

那天的天长县风和日丽,天长知县包拯因为是刚上任,于是早早就来到了衙门。

天还没完全亮起来,平时这么早也没什么人,包拯便在后面书房整理以前的卷宗。

可谁知没看上两本,衙卒就敲了书房的门来报,有人击鼓鸣冤。

这大早上就来击鼓?包拯带着疑问去了衙门前面审讯的地方,大殿中央还真低腰跪着一个男人。

文章图片2

牛舌案

看师爷坐在一侧,捕快也已经站好,包拯便开口让堂下之人道出击鼓的冤情。

男人抬头一脸苦相地看着包拯便把他家里的事情娓娓道来。

男人名叫刘全,是长知县当地的农民,娶妻后便和家人和和美美地在村子里过日子。

每天一大早天还没亮,他就要带着自家的老黄牛下地干活,今天本来也应该如此,可是等他扛着锄头去牛棚里,却吓坏了。

老黄牛趴在地上奄奄一息,身下铺着的干草上满是血迹,而这血迹像指引一般,一路淌到牛吃草的食槽子里。

文章图片3

刘全顺着血迹往食槽子里一看,血淋淋的牛舌躺在里面,应该是割下来时间挺长了,舌头边已经微微有些被风化的硬了。

在堂上,刘全说到这里还从胸口的口袋里拿出了用布包好的牛舌头来给包拯众人看。

按理说牛被割了舌头,大不了就杀了吃了,或是把肉卖钱再买一头不就行了,但那时候可不是开明的现代社会。

在当时的宋朝,为了保证粮食的生产,耕牛是被严厉禁止贩卖的。

宋朝时期传统的人耕已经开始满足不了日益壮大的人类群体发展。于是耕种的技术开始逐渐升级。

文章图片4

人与耕牛

很多地方开始会使用一些黄牛来配合农耕者在田地作业,而国家为了保护牛的生存地位,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法律法规。

不光是不允许平民私下随意地买卖宰杀黄牛的政策,刚开始只是判刑,但很多人私下钻空子,所以律法逐渐变得残酷。

最后甚至还出台了“杀牛偿命”的法律。

那是不是牛肉就不能吃了呢?也不是。

当农民家里的牛实在老的犁不动田、走不动路了,或者因为意外原因死亡的牛,去政府报备后,就可以由农民自己宰杀分配了。

文章图片5

牛舌案

要么是自己吃,要么就到当地集体贩卖的地方卖了换钱,但因为物以稀为贵,牛肉一般都是官宦富商才会舍得买一些来尝尝。

包拯看了牛舌便感觉疑惑,要是想偷牛,大可以趁着夜黑风高把牛牵走,为什么要割掉牛的舌头呢?

而且犯人割了牛舌后,还没把牛舌带走,而是留在了案发现场。

包拯想到这里便又问刘全,除了牛被割下舌头,他家里是否有东西被偷走不见了。

刘全便回答道:“没有,那人只单单割下了牛舌头。”

文章图片6

古代衙门

包拯首先怀疑是有人想吃牛肉,于是对刘全家的牛下了杀手,等刘全家的牛不行了,正好上门来买。

因之前曾有过,为了做席面时有面子,就偷偷给别家耕牛下药,然后等人卖肉时再跑出来买的事情。

于是包拯又问刘全:“最近一些日子里,是否有人去你家询问过牛的年龄。”

包拯怀疑是这人觉得刘全家的牛年纪大了,可以偷偷割下舌头然后等牛死亡。

刘全听了只摇头道:“并没有,我家牛刚成年不久,别人一眼就能看出,不可能会问到我身上。”

文章图片7

包拯雕塑

刘全家的牛正值壮年,根据当时的法律,如果牛不是因为意外疾病去世,杀死牛的人家,是要强制服劳役一年的。

舌头没了,牛虽然还能活一阵子,但过不了多久,这牛就会因为无法吃喝而慢慢死掉,这人一看就是想要害他。

包拯又想到,会不会是刘全和村里人有了争执,于是人家为了报复他才如此。

于是包拯又问刘全,他平日有没有与人交恶,人家心怀怨恨才如此,但刘全想了半天也没有头绪。

他平日老实守礼,每天除了耕地放牛,基本都在家里,很少会和别人产生过节。

文章图片8

包拯雕塑

包拯听了这话之后就开始沉思,但没多久便舒展皱眉,让刘全带着牛舌回去。

刘全跪在地上不理解,不太明白包拯的意思,案子没审完,为何让自己回去?

包拯只和刘全说,让他现在就回家,并且回家后就把牛杀了,分一部分肉给四周邻居,然后剩下的拿去集市上卖了。

刘全一听,吓得直磕头,私下杀牛他都不敢,还让他招摇的分发售卖,这不是要他的命嘛!

包拯听了便笑:“你尽管去分卖,我替你担保这牛,等你卖完,说不定犯人自然也就出现了。”

于是也没和刘全解释,包拯便离开了前殿,去后书房接着整理旧案件去了。

文章图片9

人与耕牛

刘全也是一脸蒙地回了家,还把包拯的话告诉了妻子,刘全家的牛早就挺不了多久了,刘全妻子等了一天听到这样的结果也很惊讶。

但已经有知县担保了,两人也就没什么好顾虑的了,第二天一早,就在自家院子里把牛给宰了,给四周邻居们分好肉,拿去了集市上贩卖。

很多人家听闻刘全卖牛,都跑来看,还有些听了信儿的富裕人家,托了下人来买了些回去。

正午时分,刘全卖完了全部的牛肉,收拾收拾就回了家,刚到家还没一刻钟,捕快就上门叫他去了县衙,说犯人已经找到了。

文章图片10

等刘全到了衙门,便看到一瘦高男子跪在大堂,等刘全到了,便指着他和包拯告状。

那男人指着刘全道:“大人,小人状告刘全,私自杀牛贩卖,其罪当诛啊!大人!”

刘全也顺势跪在地上看着包拯没有说话,而包拯,却假装不知道那男子姓甚名谁,可有证据。

那男人一听磕了个头便道:“小人名叫卜安,是刘全家隔壁的邻居,今天一早就看到刘全在院子里杀牛,后来还去了集市贩卖。”

“至于证据,全集市的人都能作证。”然后卜安又磕了个头让包拯严惩刘全杀牛的罪。

文章图片11

戏曲里的包拯形象

刘全只气愤地看着卜安,但却一句话没说,他知道今天这案子不是来审自己的,他只等包拯替他证明。

包拯一听卜安这话,便追问道:“你让我惩治刘全杀牛,那刘全为何会杀牛,你知不知道?”

卜安抬头看了一眼包拯,刚才幸灾乐祸的心一片冰凉,只感觉要有不好的事情发生。

包拯也没等卜安说话便又道:“好好的牛,刘全当然不会杀它,但那牛被人割了舌头,已经活不长了。”

卜安便知自己被包拯设套了,于是只跪地不起,不敢说话。

文章图片12

包拯画像

包拯最后又问道:“你割了人家的牛舌,竟然还敢反过来告他的状?”

卜安想争辩,但看到周围捕快已经准备好了审问的刑具,便害怕地怂了直接认罪。

这也就是《宋史》中记载的:

“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者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有人根据这段猜想,会不会是刘全自己割了牛舌,卜安真的只是邻居看见来告状的呢?

其实这个疑问非常立不住脚,首先就是刘全自己割掉牛舌,养牛的人肯定会熟知相关的法律,肯定会把牛照顾得非常好。

文章图片13

包拯画像

刘全又是有妻儿老小要养的人,耕牛和他可是这家仅有的支撑,刘全怎么可能用全家的性命冒险呢?

其次就是刘全本身只是个农民,在那个不是人人都能受教育的年代,刘全根本做不到这么冷静的处理问题。

如果是他割了牛舌,会在出了事后,还能冷静下来选择报官,那他的犯罪天赋拿到现在可能都会让人害怕了。

包拯会判错案也是可能说得过去,但这个事情的概率实在是太小了,而且最重要的就是,他没有非要割掉牛舌的理由。

文章图片14

衙门公堂

根据对一些资料的探寻,也有对这个案子有了一些后续的补充,这个卜安也说了他和刘全是邻居的。

当时的街坊四邻之间离得都很近,很多家都是墙贴着着墙的,关系肯定都不太差,但这卜安却不是个好的。

他整天游手好闲不干正事,每天也不好好干活,就偷东家骗西家的,成天混吃混喝的。

所以四周邻居都不太待见卜安,刘全虽然和卜安是邻居,但平日很少说话。

有一日,卜安家的蚕茧成熟了要取蚕茧抽丝,忙到一半才发现柴火不够用了。

这一时半会儿,哪里有时间去山上捡柴,于是卜安便敲了刘全家的门,想要借些柴火应急。

刘全为人也是和周围邻居关系不错,但一开门看到是卜安,刘全心里就有些不舒服。

在知道卜安来意后,刘全沉默了,他有些不信卜安的为人,想着这次照顾邻里关系借他了,那下次呢?

要是下次他再来借别的东西,难道还能不借给他吗?一次又一次,他家还不得被搬空了?

于是也没和卜安客气什么,直接拒绝了他,并且还关严了大门,这个举动可是气坏了卜安。

但当时家里着急用柴火,卜安只能先快些把手里的事情解决了再说,于是当时的卜安没说什么就离开了刘全家。

文章图片15

包拯画像

这事过去也就过去了,刘全早就忘在脑后了,但卜安却一直记得,像他这样的人必然是睚眦必报的。

于是从借柴那天之后,卜安就一直围着刘全家使劲,想要报复刘全。

他观察了几天,知道耕牛对刘全一家的重要,而且如果他对耕牛下了手,一旦耕牛死了,刘全也难逃惩治。

于是那天,趁着刘全一家睡熟,卜安便翻墙进了刘全家里,把耕牛的舌头给割了下来。

本来牛舌他是想带走的,但牛的肉一旦被发现可就是死罪,卜安可不敢卖了牛舌。

至于留着自己吃,那就更不可能了,各家离得这么近,如果他在家里烧菜吃,一定会被人闻到味道,尤其他家邻居还是刘全。

文章图片16

包拯画像

于是没有办法,卜安就把舌头藏在了食槽子里。

牛被割了舌头疼得难耐,四处闻闻就找到了牛舌,但它也只能在舌头附近徘徊,根本做不了别的。

这也是为什么牛的血会淌出一条路来指引刘全找到食槽子里的舌头的原因。

包拯之所以会用这样的办法来引犯人上钩,一是想到了这个人对刘全是有敌意的。

他会处心积虑地割掉牛舌,无非是想报复刘全,如果之前的陷害没成功,这人一定不会放过这次机会。

第二就是这人对黄牛下手,说明这人对大宋律法是有一定了解的,知道黄牛即便是在农民手里受伤,也是会被处罚的。

结合这两点想让犯人主动出现简直太过容易,而这也是当时在当地最为出名的牛舌案。

文章图片17

包拯雕塑

牛舌案在现代人眼里其实就是一个再小不过的案子,但在当时以农耕为主要社会生产的年代,却是一件大事。

而牛舌案里其实还有一点让人比较在意,那就是为什么卜安要去告状刘全呢?

是啊,要是卜安不去衙门告状,那他不就不会被发现割了牛舌嘛!

这就要说到里面的两点原因,第一就是卜安的报复心理。

他之所以会去割掉牛舌,就是想要刘全被官府惩治,但他把牛宰杀了也没见有人上门告状,这可怎么办?

能像刘全这样在集市肆无忌惮的卖牛肉,一般人都会想到,刘全可能是和官府报备过了。

没有人会觉得私自宰杀还能有人有这样的气魄直接在街边售卖。

但卜安不信刘全会是能主动去说的人,卜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是他被抓的根本。

文章图片18

包拯画像

至于第二种,就是卜安的贪婪了。

根据当时宋朝的法典,市民举报会有相应奖励的。

官府不可能二十四小时找人看管所以的耕牛,那时候也没有电子设备什么的。

如果偏远地区有人家偷偷杀牛,官府也不可能知道,于是市民举报就派上了用场。

如果举报的事情属实,举报的人就能获得一笔不小的酬劳,像杀牛这样的大案,一旦事实确凿,可能都会被抄家。

卜安便是贪图了刘全家的财产了,要是他举报的属实,可能会得到一笔不菲的钱财用来挥霍。

于是才有卜安猪油蒙了心的去衙门举报,然后反被包拯拿下的事情了。

戏曲里的包拯形象

这个案子其实也是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在里面,如果卜安没有第一时间跳出来举报,可能包拯也不会在茫茫人海里找到他。

包拯对这个案子其实对这个案子的处理也是有一些赌的成分在里面的,但凡卜安能沉得住气,可能也不会被抓住。

但能做出这样的案子,其实在一定程度上也不算是激情犯罪了,而且犯人懂法这点也是被包拯合理利用了。

包拯能根据仅有的蛛丝马迹猜测犯人的性格和动机,在当时也算是比较厉害的存在了。

文章图片20

牛舌案里很多内容也是后人们需要学习的,如遇到事情无法处理,也不妨根据现有的资料自我总结。

或是遇到困难也能用现代的法律帮自己维权,像刘全一样,不要平白担忧的自我处理。

“有困难找警察”这句话并不是羞耻的行为,如果刘全也像羞于找人帮助的人一样,那等待他的就会是家破人亡。

也庆幸当时断案的是包拯,当时的时代,要是换了其他人,能不能像包拯一样辨忠奸还两说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