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这是不是野菊花,或者像不像菊科的蒲公英。 ![]() 它的确是菊科的野草,但人们却叫它“葱”,这就是明代《救荒本草》中作药用的鸦葱。如果只看它某一阶段的花茎和叶子,完全有可能被误认为是葱韭类的一种。 ![]() 可一开花,又有人把它当成野菊花一类了。它确实具有菊科植物特有的舌状花和管状花构成的头状花序,就像放大了好几倍的蒲公英。再说了,这草浑身上下一点葱蒜的辛辣臭味都没有! ![]() ![]() Scorzonera austriaca,菊科 鸦葱属多年生植物,个别有一年生的。兼具食用、药用和观赏价值。 本属全球约175种,我国有23种。除了鸦葱,还有华北鸦葱、细叶鸦葱、东北鸦葱、蒙古鸦葱、叉枝鸦葱等,枝叶形态略有不同,用处区别不大。 ![]() 身价升 鸦葱们在国内分布较广,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和东北)上至高原,下至平原都有。部分向南流窜到黄淮和长江中下游地区,闽、赣和西南一带偶尔也可见其身影。 ![]() 鸦葱大部分不高,一般在10- 40厘米,少数有花茎一米多高的,在野草丛中有鹤立鸡群的感觉。它的叶狭长,或平或皱。 它们每年的4月份开花,一般为黄色,可以持续开到7月份。种子长得和蒲公英非常相似,毛茸茸的小降落伞,风一吹到处飘落。 ![]() 起名叫“鸦葱”,可能是看它的根茎像葱一样挺立于地面,未开的头状花序有点像乌鸦嘴,安徽有的地方就直接叫“老鸹嘴”。河南叫它罗罗葱,其他别名还有谷罗葱、兔儿奶、笔管草、老观笔、扁扁叶等。也有叫羊角菜,羊犄角的,在山东地区还有叫溜溜嘴的。 ![]() 这个以往田间常见的野草,农民恨不得将其斩尽杀绝,彻底根除。可如今又怀念起这久违的野味了,再去地里找,发现越来越少了。 ![]() 眼见得鸦葱变得珍贵起来,有人开始了大棚种植。开春头一上市能卖到60元一斤。很多野生的植物,不识它是草,知它便是宝。 ![]() 小零嘴 鸦葱在北方农村春天的各种野菜中,可以说是最好吃的一种。棵子比蒲公英大很多,尤其是桃叶鸦葱,叶子宽容易出菜。 ![]() 某些野菜吃来吃去都差不多味道,无非是带点苦涩,有些青草味,或者酸,或者辣丝丝的,吃这些野菜往往要焯水去掉异味。而鸦葱吃第一口,便会对它产生莫名的好感,令人念念不忘。 ![]() 它的枝叶不仅脆嫩,还有一种清甜可口的味道,折断有乳汁。 正因为它甜,在北方一些乡间,过去曾是小孩子们春天的小零食。不过要赶在长出花之前食用,一开花就老了,也和其他野菜一样带上了苦味。 ![]() 这么好吃连大人也忍不住尝试。有的乡间用民谣来形容叶片稍宽,带褶皱的桃叶鸦葱: 桃叶起波褶皱多, 奶憋逢口流汁裹。 鸦头黄舌徐徐吐, 花茎清香慢慢嘬。 鸦葱泼辣不娇气,耐盐性强,盐碱地里也能生长良好。 ![]() 高级菜 鸦葱每百克嫩叶含蛋白质3.1克,维生素C51毫克,还有胡萝卜素、菊糖、胆碱等成分。钙、铁、锌的含量比较丰富。作为蔬菜,它的营养价值高于菠菜等大多数家常蔬菜。 ![]() 既然它能生吃,那就适合做凉拌菜,太嫩的可以不必焯水。东北人就是洗净了直接蘸大酱吃,河北的冀中、冀东一带也这样吃。熟吃当然更可以,可以拌菜、炒菜、蒸菜,做面糊饼或团子,入馅也味道好。稍老的叶子叫驴板肠,那就要焯水才能烹制了。 ![]() 鸦葱的根部也可以吃,味道和嫩叶一样也是甜丝丝的。断处不仅有白色的乳汁,还带一股奶香味,因而又名兔儿奶。也有人说像牡蛎的气味。因它喜欢生长在沟壑的向阳面,当地叫它阳沟菜。挖出来后去皮就可以和嫩叶一样直接食用,烧汤也行。 ![]() 欧洲人作为蔬菜常吃一种根用鸦葱,是法国的名菜,比利时、西班牙等国也很常见。别名菊牛蒡,亦称黑婆罗门参。 ![]() 作为食用部位的肉质根,皮黑肉白,呈细长圆柱形。营养丰富而号称“地下牡蛎”。 ![]() 一般在冬季上市,德国称为“冬季的芦笋”。可以像芦笋那样烤、煮。近年来我国山东等地有少量引进。 ![]() 普通鸦葱的根在中国民间也入药用,称土参、黄花地丁等,用于消炎抗菌,疔疮痈疽、跌打损伤。藏药也用,名为巴多拉。功效可能与其含有较多的黄酮类化合物等成分有关。有人还从中找到某些具有抗癌活性的成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