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释读中国历史141:汉武帝启用董仲舒,开启了一场影响中国2000多年的思想运动

 金色年华554 2022-03-20

“七国之乱”被平灭后,中央集权的专制制度加强了,汉景帝在位后期,采取的就是“众建诸侯”的策略,他之后的汉武帝更是直接颁布了推恩令。

周代以来,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到了汉代依然如此,诸侯封国的继承权仅限于封王的嫡长子,推恩令则是在法律上规定了,继承权不仅限于嫡长子,其他的儿子也可以继承。

当然在执行中也并不是诸侯王所有的儿子都会得到封地,但毕竟不是一个人继承了,封国自然的要分成好几份,所以封国的势力就越来越弱小,更没有能力对抗中央了。

推恩令”在提出的时候有一个挺冠冕堂皇的理由,是大臣主父偃提出来的:


图片

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之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是说各封国诸侯王的儿子挺多,就嫡长子继承了封国,其他儿子同样是他的骨肉,但没有任何封地,没有能力尽儿子和臣子的仁孝之道。陛下(指汉武帝)您应该把皇家的恩惠推广到这些子弟中,都让他们得点封地,那他们都会感念国家的恩德。

其实后面两句才是真正的目的,就是要把封国分成几份,好削弱他们的实力。

主父偃是儒家学者,他给推恩令找的漂亮马甲也是基于儒家思想所谓推行仁孝的主张。

儒家思想产生于春秋时期,开山鼻祖是一直恪守周公礼教的鲁国的孔子。但在诸侯争霸、战国纷争时期并没有得到统治者的青睐,后来的儒家大师荀子改良了学说,他的两位高足韩非和李斯更是著名的法家代表,秦王朝的崛起依赖的就是法家学说的主张。

到了西汉,社会终于安定下来,政府采取“与民生息”的政策,主流思想是无为而治的黄老政治,所以儒家地位一直就是孔子说的 “丧家之犬”的状态。稍微重视他一点的统治者,反倒是一直非常讨厌儒生的刘邦。

刘邦当了皇帝后,他的那些大臣将军,都是当初一块喝酒打架的哥们儿,在皇宫里也都跟过去一样,喝醉了大喊大叫的,还拔出刀剑砍柱子助兴。刘邦觉得咱现在不是黑社会了,都是朝廷了,不能再这样,尤其这样还潜藏着危险。

善于抓机会的儒学博士叔孙通就为他制定了“朝仪”,就是朝见皇帝的仪式。叔孙通花了一个月时间培训大臣将军们,在长乐宫落成的时候,第一次启用了“朝仪”。大臣将军们在宫廷官员引导下,按顺序入殿,分为两班跪坐在两厢,皇帝坐辇车出场,官员们按官职大小,庄重的献上祝贺言辞。

图片

这个过程沉静肃穆,人人震恐。宴会开始后,官员也要按规矩低头端正的吃喝,按规定的谦卑方式向刘邦敬酒,最后仪式结束。这个过程每个动作都有固定的要求,做错了就算是犯罪,要受到处罚。这样,再没人敢像原来那样喧哗吵闹了,刘邦非常高兴的说:我的天啊,到现在我才知道当皇帝的威风啊。

这种“朝仪”施行后,君臣关系就再也不会有亲密无间了,时刻提醒大家要注意尊卑贵贱。

不过汉朝初期一直实行的主流政治主张是无为而治,一直到汉武帝时期才改变。

公元前141年,汉景帝去世,十六岁的太子刘彻即位,他就是著名的汉武帝。他在位时间很长,有54年,一生文治武功卓著,人们经常提到古代有为的君主就说“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汉武帝赫然在列。

他即位第二年,搞了一次全国性的人才选拔,主持的是丞相卫绾,他是儒家学者,所以事实上是大举选拔儒家学派的人士。有位专门研究《春秋》的博士董仲舒脱颖而出,他在作答文章中把其他学派全说成是旁门左道,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卫绾把他列为考核的第一名,得到了汉武帝的认可,于是,他的主张便自然的成了国家的政策。

这个变化对后世中国的影响巨大,儒家思想被封为官方认可的学术,其他学说著作一律禁止传播。这并不是简单的学术论争,而是国家政策,无论从制度上和措施上都要严格执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那是要落到实处的。

在国家级别的学术机构里其他学派的“博士”官全部被赶走,只有儒家学者能担任,他们也只能研究“五经”。

在太学(国立大学),博士担任的教师只能传授“五经”和孔子的思想,经过这里考核毕业后,才能担任政府官员。

这种思想上的专制,很大程度影响和禁锢了人的思想和社会价值观念,毛泽东主席就曾在1956年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提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双百方针”,但时到今天,我们头脑中的很多根深蒂固的观念都是这种影响的结果。

思想这东西很重要,大到国家、小到一个人,不同的思想会决定你有不同的行为,思想说的简单点,就是你认为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当然你会按照你认为对的方式去做,也会期望得到你认为对的结果。

汉武帝时期及其后世能够让儒家思想凌驾于其他学术主张之上,还是有他特定的历史必然性的。

图片

秦朝的例子就在眼前,一切以法制约束人,人跟人之间都是冷冰冰的,老百姓就是国家机器的零件,一切服务于国家,太缺乏人文关怀,少了人性。而儒家主张仁爱,这一点更符合人性,普通人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存会更有安全感和幸福感。

对统治者而言,儒家主张恪守君臣之道、强调社会等级秩序等因素,又成为专制独裁者的福音。儒家在捍卫皇帝尊严与权威方面,是大有好处的。

在诸子百家中,儒学思想最有利于专制统治。黄老思想崇尚寡欲,清静无为,主张节省财力民力,大概就是现代社会中的“无政府主义”;墨家思想强调社会正义,更多反映下层民众的政治要求,向来不为帝王们所喜欢;法家思想推崇君权,固然迎合帝王所好,但赤裸裸地标榜权力,容易引火烧身。

与上述三家相比,儒家思想既标榜“仁义”,又强调“尊卑”秩序,这就容易为帝王所接受。不过汉武帝并不是真正的儒家思想,而是打着儒家的招牌,沿袭法家的治术,外儒而内法,因而在他统治时期,严刑峻法在汉朝算是登峰造极了。

汉武帝即位后,社会政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央集权的程度加深了,皇帝的专制权力大大提高,另外国家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财富增加,国力空前强大。这些政治因素,加上汉武帝自身的勇猛进取,故而“进取有为”逐渐代替“无为而治”的政策,当然,他主政的半个世纪,也确实取得了辉煌的业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