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耗时一年零三个月,平定数十年匪乱!看王阳明怎样动摇瓦解山匪斗志

 老玉米棒 2022-03-21

明朝正德年间,时任都察院左佥都御史的王阳明,仅用一年零三个月的时间,就平定了盘桓在闽粤赣湘四省边界山区数十年的众多寇贼匪患,一时震惊朝野。

王阳明用兵之术,核心在于“学问纯笃,养得此心不动”。“不动心”,使其能够凡事因循良知而行,不蔽于欲;“不动心”,源于心上用功、事上磨炼的“致良知”。

先来看“心上用功”,它强调养心、正心,要求向内观照自己的起心动念与圣人之心的差别,继而按照圣人之心去除心中的私欲,从而恢复心之光明,“明得自家本体”。

王阳明认为,每个人心中都有个“圣人”,是向善的。即使嚣张跋扈、残忍如盗贼,亦有廉耻之心。只是,“圣人心如明镜,常人心如昏镜”。既然常人之心被私欲、贪欲遮盖,便需要不断加以切、革、琢,恢复心体之镜的澄澈光明。

史书记载,王阳明曾经遵循本心,没有乘人之危购买老农赖以生存的田地,反倒是借钱财给老农渡过难关。几天后,得知老农所卖的田地,恰恰是自己极为喜爱的风水宝地,忍不住一时懊恼。不过,他随即静坐反省,革除后悔的意动。

对风水宝地的喜爱是私欲;不断人生计是良知;产生懊悔之意即私欲遮蔽了良知;及时在心上用功,用圣人之心归正自己的心,是明澈心体之镜。

在平定山中匪乱时,王阳明亦相信通匪的百姓和山匪心中存有良知。于是,他以“十家牌法”约束百姓,切断其与山匪的联系,又以广贴告谕,让“一时错起念头,误入其中,后遂不敢出”的人弃暗投明、改正自新,从而缩减了山匪的活动范围,切断了山匪的情报来源,有力动摇、瓦解了山匪的斗志。

再来看“事上磨炼”,即把心中的良知贯彻到实践中去,通过主体日用间的体知践履,在知善知恶的良知指引下为善去恶,不为外物所蔽,养成理性自觉的道德品格。

王阳明强调,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就个人成长而言,王阳明自“龙场悟道”以来,坚持知行合一,政务上整顿吏治、减免赋税、禁止骚扰客商、兴办书院、赈济灾民,军事上剿抚并用、赏罚分明,等等。在百险千难中体悟良知,逐渐达到不为外物牵引的“不动心”境界。

对比来看,“心上用功”往往要求反身内求,静坐反省;“事上磨炼”则要求良知外化于事,并与物产生联系。倘若仅仅在念头、意识上用功,脱离事物空想,就好比架着空锅烧火。

历史上,阳明心学旨在批评和改变明代中叶士人溺于训诂辞章的沽名钓誉、形迹比拟以及过度追求私欲的社会风气,是对知行脱节的补偏救弊。

今天,“心上用功”与“事上磨炼”对年轻干部的成长,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勤掸“思想尘”、常破“心中贼”,在岗位上磨炼、在事务中锤炼,才能经风雨、见世面,增强业务技能,加强党性修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