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公主寺壁画|一堂水陆,满墙风动画中仙。

 方待夜半听君语 2022-01-11

走进公主寺大雄殿,人们总会惊叹于这一堂壁画虽经岁月摧残,却依然鲜艳和明亮,神佛满壁,天衣飞扬,直教人目眩神迷。

但对于五百年前发心捐资,重建大殿、新塑金身的善男信女们而言,将河北真定府的能手们远道请来,图绘这诸路神衹,不仅出于虔诚的信仰,更有实实在在的用处。

这是一堂完整的水陆画,是举行水陆法会的必备品。

“南无一心奉请,千叶莲藏,世界微尘,开心地之法门,演无生之妙教,融通三界,该括万灵,同缘主伴散尘牢,共摄交泰除盖障,圆满报身卢舍那佛...”

主法僧以曼妙殊胜的语言,恭请众位佛、菩萨、罗汉、天王、龙王、金刚、圣母、星君等降临后,一场隆重的法界圣凡水陆普度大斋胜会正式拉开序幕...

水陆法会与水陆画

所谓“水陆”,宋僧遵式在《施食正名》上说:“水陆者,所以取诸仙致食于流水,鬼致食于净地之谓也”。水陆法会,亦称“水陆道场”,俗称“打水陆”,全称为“法界圣凡水陆普度大斋胜会”,即是对水陆一切有情众生供养斋食、礼忏经文、超荐亡灵、拔救幽冥,在佛家诸仪式中最为隆重,规模最为宏大。

灵隐寺水陆法会,来源于网络

水陆法会始于何时,佛门均将起源加至梁武帝之身。《禅林象器笺》第十九卷“水陆会”条云:

因武帝梦一神僧,告曰:“六道四生受苦无量,何不作水陆普济群灵?诸功德中最为第一。”帝问沙门,咸无知者,唯志公劝帝,广寻经论,必有因缘。于是搜寻贝叶,置法云殿,中夜披览。及详阿难遇面然鬼王建立平等斛食之意,用制仪文,三年乃成。遂于润之金山寺修设,帝躬临地席,诏佑律师宣文。

梁武帝所制仪文其后不传,“至唐咸亨中,西京法海寺英禅师,因异人之告,得其科仪,遂再兴焉”。在敦煌所见唐及五代文献中,有大量与施食、祁请神佛等与水陆法会相关的记载。

南宋佚名水陆画,日宫天子

水陆法会的盛行实际始于宋代,各种仪文迭出,苏东坡重述水陆法像赞,谓之眉山水陆;熙宁中东川杨祖述旧规,又制文三卷,行于蜀中。此后,又有金山水陆、四明水陆各种不同的仪轨版本。宋徽宗时,“勅水陆道场内设三清等位”,道家神灵就此进入水陆法会中。

元明两代水陆法会依旧盛行,史书中关于水陆法会的记载不绝,如元英宗时“赦京师万安、庆寿、圣安、普庆四寺,扬子江金山寺、五台山万圣佑国寺作水陆佛事七昼夜。明洪武初年,明太祖在南京蒋山多次兴办大规模荐亡水陆法会。

宝宁寺明代水陆卷轴画

水陆画,是伴随水陆法会的产生而出现的。依照仪轨,供奉诸多神祇,超度亡灵孤魂,皆需有像,如无法一一塑刻,便只能图绘以作替代。但没有水陆画,水陆法会就无法举办。

文献记载,水陆法会的图像始见于晚唐、五代。黄休复《益州名画录》称,蜀人张南本曾在成都宝历寺水陆院画过“水陆功德”一堂,“天神地祗、三官五帝、雷公电母、岳渎神仙、自古帝王、蜀中诸庙,凡一百二十余帧。千怪万异,神鬼龙兽、魑魅魍魉,错杂其间,时称大手笔也”。以后五代的杜弘义也曾在宝历寺画过水陆功德,《图画见闻志》称:杜弘义蜀郡普平人,工画佛道高僧。成都宝历寺有文殊、普贤并水陆功德。

天地冥阳水陆仪文,明初太原刊本

经过晚唐、五代及宋的流传,水陆画系统逐渐成熟完善,形式上主要是以水陆壁画和水陆卷轴画为主。从水陆卷轴画来看,几乎全部集中在北方地区,目前发现超过一千余轴,就柴泽俊先生考察,山西境内寺庙中明代和明代以前曾悬挂水陆卷轴画者,不下数十处之多,著名的宝宁寺水陆画可称为最精之作。就水陆壁画而言,主要集中在山西和河北两地,山西有二十多处,除稷山青龙寺之外,皆是明清作品。

东壁诸路神祇细读

公主寺大雄殿中水陆壁画近百平方米,由东壁、西壁、南壁东西次间和北壁五铺组成,共绘有人物约四百八十身,以水陆壁画中惯用的“攒三聚五”法描绘,各色人物三五成群、疏密相间,既自成体系,又彼此联系,构造出诸仙礼佛、众神赴会的宏大场面

水陆仪文依传承不同在明代有南北水陆的分野,山西流传的是北水陆仪轨天地冥阳水陆仪文,以下依此对各路神祇略作描述,榜题与仪文多有不合,不一一说明。

东壁以卢舍那佛为中心,四大菩萨分列左右,周围环绕天王、金刚、帝释梵天、天龙八部、天藏持地菩萨、罗汉、日宫月宫、二十八星宿、五岳五天、四海五湖龙王等神袛形象。画面颜色以红、绿两色为主,气氛和谐热烈。


东壁神祇排列图,来自于熊雯博士绘画

东壁主尊为卢舍那佛面相丰满,容颜静穆,身着豆青色内衬,外披通肩赤红袈裟,结说法印,端坐于高覆莲束腰须弥座之上。

卢舍那佛为华严教主,唐法藏述《华严经探玄记》云:“卢舍那,云光明照也,佛于身智以种种光明照众生也”。

卢舍那佛,图源:宿小白,下有水印者同

卢舍那佛两侧四大菩萨:左手为文殊菩萨和观音菩萨,右手为势至菩萨和普贤菩萨,均头戴花冠,身饰缨络,结迦趺端坐。

图源:身在北海北,下有水印者同

四大菩萨

文殊菩萨全身红色最为显眼,五台山为文殊菩萨道场,公主寺为北台古寺,凸显文殊也在情理之中。

东壁以此五尊最为醒目,其余诸神祇环绕四周。最上一层为十八罗汉,一边九尊。

右上角为十八罗汉

天龙八部,左右各四尊。八部为天、龙、夜叉、乾达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迦。

十地菩萨,左右各五尊。另有天藏菩萨、持地菩萨,最外侧为天仙神各六尊。诸菩萨均有头光,肩披缨络,头戴花冠,双手合十于胸前,体态娴雅,清容婉丽。

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及等觉、妙觉为菩萨修行的五十二个阶位。天藏菩萨和持地菩萨为引导神祇。

天藏菩萨、十地菩萨和天仙神众

二十八星宿,北方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二十八宿均着圆领官服,头戴官帽,手执笏板,有正有剞,神态各异。

大药刹神众两尊,武夫之像,一红肤袒胸手拿弓箭,一着甲胄,叉手合十。两尊均为护法神。

五瘟使者即是民间所称的瘟神,出自《三教源流搜神大全》,本不在仪文中,但在青龙寺元代水陆画就有出现。五尊手中各执法器,与书中描述相符。

上元水马当道江王安济夫人陵肃山镇江王顺济龙五众为水府诸神,但仪文中为“上元水府当灵江王”,榜题有误字。旁边为四直使者,即年值、月值、日值、时值,“头缠红彩,足蹑云霞,腰挂霜刀,手擎符命”,上传下达,“地府天曹,回旋顷刻,龙官鬼城,往返须臾”。

雷电风伯众,女身为电母,手执镜,后面风神背袋,雷神右手握凿,环悬连鼓。电母右手为两名侍者。

日宫天子月宫天子相对,日宫天子红脸,戴通天冠,身着赤红袍,手执笏板,后有侍者手捧一盆,盆中红日。

金刚座神,立于佛所坐金刚座两边,背有绿色项光,龇牙怒目,筋肉虬结,横握金刚杵。仪文中称“守幡使者金刚座神”,其他典籍亦称金刚密迹。

圹野大将军等,共三身,仪文中描述:“南无一心奉请生居海穴,境界非凡,运神通于天地之间,布威德于乾坤之内圹野大将、般支迦大将、矩畔拏大将并从眷属众。”三将皆着甲胄,手持兵器,威猛逼人。

主苗主林主病主药,四位神像。身着树叶衣者为主苗之神,黄衣披发者为主病之神,手执红色葫芦的髯须中年男子为主药之神,红衣文官打扮、身后探出老虎者代表主林之神。

三灵侯圣众,此榜题中人物仪文中不载。三灵侯一说为周厉王时谏官唐宸、葛雍、周武,后被封三灵侯,纳入道家神灵系列。旁有侍者背着红衣幼僧,河北毗卢寺壁画形象类似,却不知何意。


四海龙王五湖龙王众,龙王主司水域,“恒居五位,永绝三灾,无风执金翅之愆”。


东岳南岳中岳并从眷等、西岳北岳一切神祇众。五岳均为帝王装束,冕冠帝服,手执筋板,身后有侍从。《宋史·礼志五·岳渎》云:“命翰林、礼官详定仪及冕服制度,崇饰神像之礼”,五岳之神画像皆冕服帝装,成为国家定制,元明清沿袭宋制。

五方五帝,古人将天想象为有五方,每一方有一帝为主宰,东方青帝、南方赤帝、西方白帝、北方黑帝、中方黄帝,亦为帝装冕服,手执笏板,五身以颜色作区分。

四大天王两边各两身对称,均身细密繁复的甲胄,形象威猛,衣带飘飞。笔法上偏重勾勒和涂抹,轮廓线条,或被省略,或隐没于渲染之中;工艺上,沥粉堆金,金碧辉煌,工艺精湛。

东方持国天王,怀抱琵琶,琵琶古典精致,底部有精致刻纹,与天王脸均为绿色;南方增长天王,手持宝剑。西方广目天王,左手抓蛇,右手执珠;北方多闻天王右手擎伞,左手托塔。

大梵天主一组共三身,大梵天中年帝王形象,头戴通天冠,头后有圆形项光,身着天帝衣,足登云朝靴,着装与寺中前殿毗卢殿中大梵天极类似。

大梵天原为印度教神祇,后被纳入佛家系统,位居诸天之首,统治三千世界,“是色界初禅诸天之王”。

大梵天右手持长柄香炉,左手正从侍女手捧的香盒取香丸。大梵天一手持长柄香炉、一手取香丸这一形象在稷山青龙寺腰殿水陆画中有同样图绘,只是榜题标为“帝释圣众”,应为误题。北京法海寺壁画中也是同一形象。

帝释天主仪文中这样描述:“南无一心奉请妙高峰畔,忉利为名,佐如来法驾当前,辅世尊云车从后……帝释天众。”帝释天亦为印度教之神,梵文音译为“因陀罗”,为“欲界三十三诸天之主”,居住在忉利天,佛祖下忉利时,“帝释作七宝金阶,在佛左边执七宝盖侍佛而下”。

壁画中帝释天主与大梵天主相对,同为一主二侍从组合帝释天居前,头戴宝冠,左手捧花盆,右手执天珠。身后二侍女一捧花,一持幡。

圆满报身卢舍那佛居中,梵天帝释,捧天仗以前迎,菩萨声闻,随圣仪而后从,这即是东壁诸神之大要。

在这满壁神佛间,只有一身像却无面目卢舍那佛金刚宝座下,梵天和帝释天之间,一比丘跪拜在前,如在定中。


未完待续
参考资料
公主寺东西壁水陆画内容考释与构图分析,熊雯
繁峙公主寺壁画,李有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