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篆刻“晚清四大家”吴让之白文印印风,跟着刘云鹏学就行

 杨志远1950 2022-03-23

吴让之(1799-1870),原名廷飏,字熙载。50岁以后更字让之,攘之。斋号有晋铜鼓斋、师慎轩等。

他和赵之谦、吴昌硕、黄牧甫,在篆刻界共称晚清四大家,一同创造了自秦汉之后中国印章史上的第二个高峰。

著名的印学家魏锡评价:完白(邓石如)书从印入,印从书出,其在皖宗为奇品、为别帜,让之虽心摹手追,犹愧具体,工力之深,当世无匹。(《吴让之印谱》跋)。

诗书画印四绝的吴昌硕大师评价“让翁平生固服膺完白,而于秦汉印玺探讨极深,故刀法圆转,无纤曼之气,气象骏迈,质而不滞。余尝语人:学完白不若取径于让翁。”(《吴让之印存跋》)

近代元朱文大家王福厂对吴让之的评价是:”让翁刻宗完白而小变,其刀法能自辟蹊径,晚年所作,工力深邃,其茂密处直欲驾山人(邓石如)而上之,惟浑古不逮焉。

各位名师大家对吴让之的赞论,足以证明吴让之在篆刻界的威望和实力。



吴让之大概15岁时见到汉印,专心临汉印10年。后来又转拟近代名工,又长达5年之久。

直到30岁时,他才接触到邓石如的作品。

这要归功于吴让之自己的书法非常有名,才得以拜包世臣为师,而包世臣正是邓石如的亲传弟子。

图片

【吴让之的书法】

拜包世臣为师之后,包氏将邓石如所留印谱、印石悉数传于吴让之。

吴让之见了深感震撼,从此专以邓石如为师,一生不懈。

晚年的吴让之清贫潦倒,甚至连吃饱饭都成问题。他在泰州东坝口一所观音庵里借住,以卖画谋生。这也是他刻“画梅乞米”一印的来由。

图片

(吴让之画梅乞米及边款)

吴让之一生刻印逾万,但自己制谱留下的并不多,多为朋友治印。

图片(生气遠出)

图片(姚正鏞字仲聲)

图片(仲海)

图片(晉唐鏡館)

图片(遲云山館書畫記)

图片(穜松堂印)

图片(姚氏十一)

图片(甘泉岑镕字仲陶亦字銅士章)

图片(岑仲陶審定印)

图片(魏稼孫鑒賞金石文字)

图片(熙載)

图片(廷飏私印)

图片(富貴日昌)

图片(一切惟心造)

图片(仲海)

图片(姚正鏞印)

图片(坐我春風)

图片(函青閣主)

图片(仲陶平生珍賞)

图片

(包氏伯子)

图片(淩毓瑞印)

篆刻艺术中的字法,是篆刻创作的根本所在。

由于早年在扬州时,长期以刻竹谋生,吴让之熟悉刀的刀尖、刀锋、刀角、刀背各部分的具体运用。

对刀具的熟悉使吴让之在刻印时也能从容自如,刀锋游走于石面,就像毛笔运行于纸上,深得“使刀如笔”三味,灵活潇洒,迅疾圆转,或中切浑然,或刀角轻勒,或刀锋披削,犹如“神游太虚,若无其事”。

吴让之的印,篆法圆中寓方,展蹙开合,刚柔相济,婉畅多姿,用刀浅削轻披,老苍浑遒。他的竖画略略细于横画,线条中断又略略粗于线条两端。

图片

【吴熙载刻青田石六面白文印】

第一行印文:楚客、坐我春风、楚畹农

第二行印文:草木有本心、奉檄之余、杂佩以赠之

图片
图片

自吴昌硕后,后世之师邓派者,往往以吴让之为宗师。

因此,学习篆刻,特别是明清以后的篆刻,吴让之是不可错过的人物。

为提高吴让之白文印篆刻审美能力,宣和印画平台请来刘云鹏老师。

▲由浅入深挖掘吴让之白文印的源流;

对吴让之白文印印风,进行由浅入深的讲解和示范;

解决在学习吴让之白文印风途中所遇到的各类问题。

图片


可以说,从理论到实操,简明扼要,一应俱全。
《解析吴让之白文印印风技法与演示6讲宣传视频

课程介绍

第1讲:吴让之篆法依据与来源

第2讲:吴让之白文印印风概述

第3讲:吴让之仿汉类印风解析

第4讲:吴让之精典印风解析

第5讲:吴让之白文印线条特点与实现「技法演示」

第6讲:吴让之精典白文印线条特点与实现


导师介绍

刘云鹏,庚午生,德州人。字敳士,号鲲庵,室名南羽斋。一名学孜,博物馆学卒业。自幼好古,嗜篆印,上追秦汉。于流派则尤喜仪征吴让翁,旁涉汪尹子、徐袖海、赵悲庵诸家。又能刻竹。皆有逸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