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胃胀呕吐按上脘--在胃的上部,和食管(贲门)相对应。上脘穴在这个位置,对于人们因吃得太快、吃得太饱,或者其它原因而导致的胃胀、呕吐、打嗝等都有很好的疗效。 2. 泻脾胃热按大陵--大陵穴位于手腕的腕掌横纹中点处。大陵穴为健脾要穴,按摩大陵穴能泻火祛湿。用左手拇指按压右手的大陵穴,时间3—5分钟,然后左右交换。 3. 防治感冒按足三里--在双腿的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外缘一横指的部位,患者可以用两手食指、中指同时采取适当力度按摩同侧足三里穴,连续对这个穴位点压、按揉数十次,可以起到疏风,散寒、扶正驱邪、调节机体免疫力的作用,可有效防治感冒。 4. 咳嗽胸闷按膻中--在两乳头之间,胸骨中线上,平第四肋间隙,每天按摩2次,能理气止痛、生津增液。主治胸闷、气短、咳喘、心胸痛、心悸、咳唾脓血、产妇乳少、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 5. 腰痛肾病按肾俞--处在腰椎旁1.5寸的位置处,我们可以经常按摩这处穴位。经常按摩这个穴位,对我们的腰痛,肾病,精力衰弱都有改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长时间的坚持按摩肾俞穴,这样就可以增大肾脏中的血流量,可以有效的改善我们的肾功能。 6. 湿气重就按曲池穴——屈起肘部时出现横纹的外侧段为曲池穴,大肠经的湿浊之气聚集于此,也就是说血脉之气从四肢汇集到这里。对这个穴位进行按摩,能够起到调理气血以及祛除风湿的作用。 7. 肺病就按肺俞穴——位于人的背部,乃背部奇穴,日常按揉或叩击肺俞穴,从而可以将肺部的毒素和垃圾进行有效的排出,起到温中理气、排毒护肺、清肺散热的作用,对于肺部不适所引起的咳嗽加剧、吐血、支气管炎等起到很好的调理工作。 8. 高血压常按太渊穴——拇指按揉太渊穴50次,以微胀为宜,经常按摩此穴具有补益肺气、通脉止痛的功效,降压效果显著。 9. 失眠睡不着就按百会穴--每天晚上灸15分钟左右,有利于入睡。这个方法对妇女产后失眠效果尤其好,患产后失眠的人,使用这个方法,每天灸1次,一般连续灸四五天就能治愈失眠问题。 10. 痛经就按揉三阴交--位置: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按摩方法:用一侧手拇指指腹揉捻对侧三阴交穴,有酸胀感为宜,1分钟后再换右手拇指指腹揉捻左太冲穴1分钟。对于交通心肾,引火下行是有不错的作用,而且对于所有的妇科疾病疼痛均有缓解作用。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