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火锅(二)

 老王的糊涂闲话 2022-03-28
在百度搜索“疫情过后吃火锅”会得到约一百九十万条搜索结果。

为什么?因为吃火锅热闹啊!因为可以和朋友们聚起来吃火锅喝啤酒啊!哪怕是一个人吃火锅也不会担心冷场,因为火锅始终在沸腾啊!还有贴心的店家会在独自用餐的客人对面放一个大型公仔陪着啊!

所以,有那么多理由,怎能不让人盼着疫情赶紧结束,好去吃一顿火锅啊!

辽宁民谚:“家里的火锅子,家外的车伙子。”意思是说火锅、赶车都是耗费巨大的无底洞,车伙子运一趟粮食偷一次,火锅是什么山珍海味都可以煮进去。从前的东北富户人家,冬天宴客吃火锅,除了羊肉、鹿肉、白肉酸菜,还有紫蟹银鱼、山鸡、蛎黄、哈什蟆,真是有美皆备。

酸菜白肉东北火锅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参加工作后,有了更多外出吃饭的机会,那会儿的北京已经流行粤菜了,什么龙虾三吃、蚝油生菜、广式早茶都让首都人民大开眼界,也习惯了落座后先喝一碗老火例汤。打边炉,这时也悄然出现在京城的美食地图上,不过在当时看,主要还是为了销售价格不菲的海鲜,龙虾、象拔蚌、石斑鱼……我去!竟然还是有小鲨鱼!

涮牛肉讲究掌握火候

到了近两年,又开始流行潮汕牛肉火锅,操着各种口音的食客艰难地蹦出脖仁、吊龙、胸口朥、五花趾、匙柄、肥胼……尽管这些名词对应牛身上哪些部位你不看图永远记不住,但切得整整齐齐的肉片上得桌来,一手执长筷,一手挽漏勺,按照侍者叮嘱的时长,在矿泉水锅底里迅速一涮,轻轻点一点沙茶酱就送入口中,鲜中带甜,适口弹牙。此时最怕席间有减肥者自顾自地将大量蔬菜投入锅里,将刚刚煮好的一锅牛肉鲜汤直接变为草料汤,简直是犯罪!

潮汕牛肉火锅


看过刘慈欣《三体3:死神永生》的朋友都知道,书中曾描述过一个小学物理实验:将小片肥皂绑在纸船船尾,肥皂在水里融化后,会减小水面张力,而船头水的张力不变,这会拉走小船,从而出现小船自动前行的情景……这和大块牛油刚刚放入红油火锅的情景多像吖!

四川人吃麻辣烫,一锅红汤沸腾翻滚,这锅底汤料是大师傅炒出来的,各家都有不传之秘。特点是汤中下大量牛油,增加香气,同时也提高汤底的热容量,食材下到锅内更容易烫熟。吃的时候要蘸香油蒜泥的蘸料,香油能保护食道不会被烫伤。

牛油海椒

现在是全国河山一片红,全民食辣。我年轻的时候,北京还很少有云贵川风味的餐厅,我的四川火锅元年是1994年,第一次吃四川火锅,竟然吃到涮带鱼,对于一个从小生活在华北地区的人是多么的震惊。在亚运村一家名叫“大红灯笼”的火锅店,真是长见识了,头一次知道带鱼还能在香辣的红汤里涮着吃,毛肚、黄喉、天梯、兔耳、鹅肠、宽粉……竟然还有午餐肉耶!一个个熟悉、陌生或似乎在哪本书里看过的食材名字,如同麻辣鲜香的锅底一样刺激着我的大脑神经和舌尖味蕾。

九宫格火锅

看某本杂志上深度介绍重庆火锅,重庆主城区有一千多家火锅店,每天要消耗20吨毛肚、20吨百叶、15吨鸭肠,而重庆本地根本无法满足如此庞大的食材需求,80%的食材来自周边省份和美国、巴西、新西兰及印度。所以如果在北京或上海有某位火锅店老板对你说他们的毛肚和鸭肠都是当天从重庆空运来的……你就听听算了。  

著名的文人郭沫若写过这么一首打油诗:

街头小巷子,开个幺店子
一张方桌子,中间挖洞子
洞里生炉子,庐山摆锅子
锅里熬汤子,食客动筷子
或烫肉片子,或烫菜叶子
吃上一肚子,香你一辈子。

清晚期 铜胎画珐琅人物纹火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