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肺寒服用生姜、款冬以及细辛等中药比较有效,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服用 1、生姜 生姜是比较常用的一种中药,用药部位为姜科植物姜的干燥根茎,其味辛,性微温,归肺、脾、胃经,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以及温肺止咳等功效,常用于治疗风寒感冒、脾胃寒证以及肺寒咳嗽等症状,但内有实热、阴虚等情况的患者要慎用生姜,以免加重病情。 2、款冬 款冬以花蕾入药,性辛散而润,温而不燥,归肺经,具有润肺下气、止咳化痰的功效,主治咳嗽、气喘以及咯血等症状。需要注意的是,款冬以花朵大、色紫红、花梗短者为佳,而木质老梗及已开花者不可供药用。 3、细辛 细辛又名华细辛、小辛等,味辛,性温;归心、肺、肾经,有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的功效,主治风寒感冒、风湿痹痛以及肺寒咳嗽等症状。但阴虚阳亢、肺燥阴干者忌用,且不宜与藜芦同用。此外,细辛有小毒,需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且不可过量服用。 中医认为肺的位置最高为娇脏,不耐寒热,尤其容易感受风寒,因为肺主皮毛,开窍于鼻。感受风寒后如何选用去肺寒的中成药呢? 首先会用到通宣理肺丸,这个中成药可以宣肺化痰、解表散寒。 其次玉屏风颗粒也非常好,包括黄芪、白术、防风,可以达到固表、固卫、散寒、扶助正气的目的。然后金匮肾气丸、桂附地黄丸,通过温肾补肺、散寒解表的中成药达到治疗目的。 最后保护中焦、健脾补肺的中成药也可以散寒,比如附子理中丸、理中丸、参苓白术散,通过培土生金、健脾补肺来散寒,以达到治疗目的。 樊茂蓉主任医师中医肺病科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根据《难经·四十九难》记载,形寒饮冷则伤肺,即肺寒多由衣被单薄,外寒从皮毛进入机体导致,或饮食生冷,寒气直接从胃循经脉上行至肺形成肺寒。另外,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肾脾肺虚,导致饮伏于肺,也是导致肺寒的重要因素。肺寒可导致咳嗽、气喘、咯痰等症状,应以温肺为主,使用单味中药或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一、单味中药: 1、生姜:归肺、脾、胃经,性辛温发散,能温肺散寒、化痰止咳,对于肺寒咳嗽,不论有无外感风寒,痰多痰少,皆可选用; 2、干姜:归脾、胃、肾、心、肺经,性辛热,善于温肺、散寒化饮,可治疗寒饮喘咳、形寒背冷、痰多清稀之证; 3、细辛:归心、肺、肾经,性辛散温通,外能发散风寒,内能温肺化饮; 4、芥子:归肺经,性辛温力雄,性善走散,能温肺寒、利气机、豁痰涎、逐水饮; 5、款冬花:归肺经,性辛散而润,温而不燥,具有润肺下气、止咳化痰的功效,尤其适用于肺寒咳喘者; 6、紫石英:归肾、心、肺经,性甘温,具有温肺散寒、平喘止嗽的功效; 7、核桃仁:归肾、肺、大肠经,性甘温,具有温肺作用,可治疗肺寒喘咳。 二、中药方剂: 1、小青龙汤:有解表散寒、温肺化饮的功效,适用于外寒内饮证,即外感风寒,寒饮内停,以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为主要表现; 2、苓甘五味姜辛汤:具有温肺化饮的作用,适用于寒饮咳嗽证,以咳嗽痰多、清稀色白、胸膈痞满为主要表现; 3、三子养亲汤:具有温肺化痰、降气消食的作用,适用于痰壅气逆食滞证,即脾虚生痰,阻滞气机,导致肺失宣降,以咳嗽喘逆、痰多胸闷、食少难消为主要表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