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秋阳歌声 王洛宾一生创作歌剧七部,创作歌曲1000余首,出版歌曲集六册,许多歌曲在中国家喻户晓、无人不知,无愧“西北民歌之父”称号。 1、《半个月亮爬上来》 2、《在那遥远的地方》 3、《阿拉木汗》 4、《达板城的姑娘》 5、《曲蔓地》 6、《掀起你的盖头来》 7、《高高的白杨》 8、《牡丹汗》 9、《沙里洪巴》 10. 《青春舞曲》 ![]() 半个月亮爬上来 照着我的姑娘梳妆台 半个月亮爬上来 请你把那纱窗快打开 再把你那玫瑰摘一朵 轻轻的扔下来 为什么我的姑娘不出来 请你把那纱窗快打开 再把你那玫瑰摘一朵 轻轻的 扔下来 二、在那遥远的地方 ![]() 三、阿拉木汗 《阿拉木汗》又译《阿拉木罕》或《阿拉木汉》是一首流传在新疆吐鲁番地区的维吾尔族双人歌舞曲,也是中国著名的维吾尔族民歌。大家都知道这首歌是说一个女孩儿漂亮,但是为什么说她你知道吗? 四、达坂城的姑娘 《达坂城的姑娘》是王洛宾在兰州整理编曲的第一首维吾尔族民歌。也是现代中国第一首汉语译配的维吾尔民歌。其中的歌词,也被很多小伙子拿来当做表白的神句。 ![]() 六、掀起你的盖头来 这首歌,真的是家喻户晓。所属王洛宾歌曲的精选集专辑。他是根据一首乌孜别克族民歌《卡拉卡西乌开姆》改编的。歌曲欢快、轻快、爽快,能直接感受到小伙子的热情,还反衬出小姑娘的害羞。 七、高高的白杨 高高的白杨排成行美丽的浮云在飞翔 一座孤坟铺满丁香孤独的依靠在小河旁 香坟中睡着一位美好的姑娘 枯萎丁香引起我遥远的回想 姑娘的衷情永难忘 高高的白杨排成行美丽的浮云在飞翔 美好姑娘吻着丁香曾把知心话儿对我讲 我却辜负了姑娘的衷情歌唱 悄悄躲进了牢房 孤坟上铺满丁香我的胡须铺满胸膛 美丽浮云高高白杨我将永远抱紧枯萎的丁香 走向远方 沿着高高的的白杨 八、牡丹汗 你是我生命的力量 啊 亲爱的姑娘啊 牡丹汗 你是我黑夜里的月亮 啊 我的姑娘 亲爱的牡丹汗 月亮躲在云彩的后面 乘风破水断我的思念 你是我生命的力量 你是我黑夜里的月亮 啊 我的姑娘 亲爱的牡丹汗 九、沙里洪巴 哪里来的骆驼队 哎亚里美哎亚里美 哈密来的骆驼队 夏里洪巴蕊 哈密来的骆驼队 夏里洪巴蕊 天山大雁长空叫 哎亚里美哎亚里美 沙漠脚印一对对 夏里洪巴蕊 沙漠脚印一对对 夏里洪巴蕊 骆驼驮的勘探队 哎亚里美哎亚里美 骆驼驮的清凉的水 夏里洪巴蕊 骆驼驮的清凉的水 夏里洪巴蕊 勘探姑娘高声唱 哎亚里美哎亚里美 再不叫沙漠打瞌睡 夏里洪巴蕊 再不叫沙漠打瞌睡 夏里洪巴蕊 夏里洪巴蕊 十、青春舞曲 《青春舞曲》是一首新疆短小精悍的歌曲,并且深受中外人民喜欢。作曲,还是由西部歌王,王洛宾著作,他对西部音乐的整理、传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小编小学的时候还专门有音乐老师教过。 第二篇:西部歌王 在那遥远的地方 有些爱不一定要相守,但他一直都存在 有些人生活一直贫穷,但他精神很富有 艺术是生命的灵魂,爱人是心理的珍藏 北京的汉子,西北的歌,在这里有你熟悉的那首《在那遥远的地方》。 王洛宾出生于1913年,中国民族音乐家,虽然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但是他的一生却都贡献给了西北民歌,具有“西北民歌之父”“西部歌王”之称。 他的歌没有过时这一词之说,如果你了解民歌,不需要刻意学习随口能唱的至少有大半部分都是他编创的,例如《青春舞曲》、《在那遥远的地方》、《大阪城的姑娘》》等等。就是这样一位音乐上的富有者生活却比常人坎坷许多。 王洛宾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那会儿王洛宾的老师都是外国人,王洛宾知道如果想真正的学好音乐一定要出国才能得到最好的学习,因此他一直都有一个出国的梦想,但是没想到在他毕业之际,国家有难,日本开始全面侵华,作为热血男儿的王洛宾同样有着一颗报国心,放弃出国,奔赴前线去往西北参加抗日,同时与自己的初恋女友罗珊一起前往西北。 去西北后的王洛宾参加了当地的西北战地剧团,在西北王洛宾发现了艺术的财富,因为有很多民歌很好听,于是他开始改编西北民歌,因此西北民歌成为了他终生的成就。 王洛宾开始跟着艺术团四处采风,深深的被西北的音乐吸引着,时间久了他的女友受不了了独自回到城里休养,他依旧留下来采风。 刚巧有一部电影《民族万岁》找到了王洛宾想让王洛宾帮助制作音乐部分,需要当地演员,于是找到了当时当地镇长的女儿萨耶卓玛,由于王洛宾常年在当地多少会一点藏语,剧组就安排他与卓玛多接触,在整个电影的拍摄过程中王洛宾与卓玛彼此有了好感,业余俩人还共骑一匹马观看电影。但是发乎情止乎礼,毕竟王洛宾是有家室的人。 后来拍摄结束剧组走了,王洛宾也走了,俩人再也没有过联系,但是卓玛这个人永远留在了王洛宾的心里,处于对卓玛的爱恋,王洛宾创造了《在那遥远的地方》。没多久罗珊发电报提出分手,王洛宾同意了,奈何祸不单行,被举报通共,结果被捕判了三年。 尽管后来王洛宾娶妻生子,但相信卓玛的影子永远的藏在了他的内心。这一生或许都不会忘记,而卓玛作为一个普通的藏族女孩儿,虽然没再有过多的记载,留下来,但同样可以被肯定的是卓玛这一生也会记得有那样的一个艺术青年走过她的生命。 尽管王洛宾的生活依旧坎坷后来妻子去世,因为歌曲再次入狱。出狱后生活那样的艰辛,但他从未觉得自己贫穷,因为他的精神是富有的,灵魂是干净的。这就是一代伟大的民族艺术家王洛宾。 第三篇:西部民歌之父 ![]() ![]() ![]() ![]() ![]() ![]() ![]() ![]() ![]() ![]() ![]() ![]() ![]() 王洛宾挖掘西部民歌之功,可谓历史性的贡献。大部分少数民族民歌本身的形态,其实并不适宜广泛流传,王洛宾所改编的民歌最大特点就是,极具本民族音乐的特点又赋予汉族诗歌的神韵,优美动听,朗朗上口。 早期有《老乡,上战场》《洗衣歌》《风凌渡的歌声》《奴隶之爱》等大量抗日歌曲,建国后有《萨拉姆毛主席》《社会主义光芒照在我老汉的心坎上》《马车夫之歌》(又名《达坂城的姑娘》)《喀什噶尔舞曲》《青春舞曲》《阿拉木汗》《半个月亮爬上来》《依拉拉》《流浪之歌》《我等你到明天》《羊群里躺着想念你的人》《黄昏里的炊烟》《都他尔和玛丽亚》《暮色苍茫》《在那遥远的地方》《掀起你的盖头来》《亚可西》等; 歌曲集《西北歌声》《青海歌声》《哈萨克抒情歌曲集》《洛宾歌曲集》等; 歌剧《沙漠之歌》《无人村》《两代人》《战斗的历程》《托太尔的百灵》《带血的项链》等。 王洛宾作品特点是根植于民间艺术,“土洋结合”。说他“土”,是因为他的大半生都一直在西北边陲度过,青藏高原、塞外戈壁、草原牧场、哈萨克毡房、维吾尔族的绿洲果园……处处留下了他生活的足迹和情真意切的歌声。说他“洋”,是因为他出身于书香门第,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音乐系,受过良好的音乐专业教育。 王洛宾是一位民间音乐家。他一生就生活在人民之中,与最基层的民众相依为命、休戚相关。正因如此,他了解他们,熟悉他们的生活、思想及情感的表达方式,他们的喜怒哀乐就是王洛宾的喜怒哀乐,他为他们创作、歌唱。在与人民大众的共同生活中,他不断汲取营养,丰富、充实了自己,积蓄着创作的灵感。在这充满人间真情、散发着生活泥土芳香的伊甸园中耕耘收获,一首首风格新颖、优美欢乐的歌曲就从这里诞生。代表作《在那遥远的地方》人见人爱,不分国界民族。真实的感情,优美的音调,如诗如画的情景,让人听不够、唱不够。 王洛宾生活在老百姓之中,他自己也是一个普通百姓,他像维吾尔族民间艺人和哈萨克族民间游吟诗人那样来往于民众之中,深刻体会民众的思想感情,学习民间音乐,极大地丰富了他的艺术修养。这些感情经验的积累为他的音乐创作起到了奠基的重要作用。他的作品中,没有重大历史事件、重大社会变革和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的描写,大部分是对普通老百姓中的人和事、情和理的体现,是对这些普普通通的人物命运、情感与生活的讴歌。他是把自己的位置认真地摆在人民大众之中,为他们创作,为他们唱出心声。同时,也接受着人民对他的作品的鉴赏和评判。 王洛宾的歌亲切、生动、优美、流畅,有很强的可唱性、可听性。同时又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好记忆,便于传唱。歌中不乏风趣、幽默、诙谐、夸张的特色,常用比兴的手法塑造形象,以小见大,寓意深长。他是改编中有创造,创造中有改编。60年代创作的一些歌曲如《黑里其汗》《亚克西》《萨拉姆毛主席》等,听起来仿佛就是一首维吾尔族民歌,然而,你又找不出它的原型。这是艺术创作上达到了“神似”境界的一种体现,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王洛宾不仅能作曲也能填词,又学过声乐,所以,这些有利因素都被他利用起来,天马行空,自由驰聘,不受歌词的约束,也不生搬硬套作曲理论,一切从内容和情感出发,自由自在地抒发着自己的情思。 注重音乐作品的典型环境和人物 王洛宾很会抓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他的不少作品有着明显的动感,他让描写的人物在典型环境中动起来,让他们自己出来说话、表演。听王洛宾的歌,往往能使欣赏者同时仿佛看到了画,好像是歌曲中的主人翁自己在抒情、在说话、在表演。作曲家的审美态度却隐蔽在背后,这常有视听转换、互相补充的作用,从而使形象逼真、感染力更强。 本来音乐不擅于造型,而王洛宾却把造型艺术的特点巧妙地运用到抒情艺术(音乐)中来,使欣赏者一饱耳福又一饱眼福,双重的审美享受使人们产生强烈的共鸣。由于作曲家深谙歌曲创作的规律,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它让表演者和欣赏者之间心心相印,把二者通常情况下都存在着的心理距离大大缩小,让他们的情感沟通,使交流更加直接。特别使欣赏者参与再创造的主动性大大增加。换句话说,就是让欣赏真正成为主动创造性的欣赏,而不是冷静、旁观式的被动的欣赏,是表演者与欣赏者一同参与歌曲的再创作,从而把创作、表演、欣赏三者结合成一个整体,最终共同完成了美的创造。 (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