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原文:1,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出汗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2,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肋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3,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4,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嗄,甘草泻心汤主之;蚀于下部则咽干,苦参汤主之;蚀于肛者,雄黄熏之。5,寒病,胸胁支满,膺背肩胛间痛,甚则喜悲,时发眩,仆而不知人,此寒邪乘心也,通脉四逆汤主之;其著也,则肘外痛,臂不能伸,甘草泻心汤主之。(桂林古本)泻心汤类方临床应用极广,大到食道癌,胃癌,肠癌之类,中到很多的顽固性口腔溃疡,口腔癌,各种失眠多梦,精神疾病,小到普通肠胃炎,禽流感猪流感等等,故按临床经验,将几方做简单归类鉴别,一家之言,未必全面,有待补充(三黄泻心汤已单独论述,再次不讨论)。首先我们看,以上三方都是治疗痞证,痞就是由于太阳病或少阳病误治误下而出现心下硬满的感觉,按压不痛或痛不明显(压痛明显的是结胸证了),所以三方主证都有心下硬满,这个触诊就知道,或者听病人描述就知道,这是第一个重点。再来呢,三方都是又有寒药又有热药,所以治疗病症都是寒热错杂证,这又是一个重点。1,我们先看半夏泻心汤,此方以半夏为命名,半夏就是君药,我们知道,经方里半夏是一个降逆止呕很强的药,如葛根汤有呕者加半夏,黄芩汤有呕者也加半夏生姜,都说得很清楚,小柴胡汤的心烦喜呕就是靠半夏生姜来处理,这个没什么疑虑了吧。所以此方使用时机,但见心下硬满,寒热错杂证,而又以呕吐或打嗝,反酸等胃气不降为主证者,就是半夏泻心汤,此方有没有下利呢,也有,但是呕吐是他的主要表现,下利为主的是另外一个方,请往下看。2,再看生姜泻心汤,半夏泻心汤以半夏为君药,此方顾名思义就是以生姜为君药了。经方里面的生姜作用:第一作用主要是用来排水的,我们从小半夏汤,真武汤等方就可以看出来;第二呢用来解表去寒的,我们淋雨受凉,感冒发烧,都知道用生姜煮红糖水喝,或来一碗葱姜豆豉汤,汗出即愈,这个众所周知的吧;第三用来止呕的,橘皮生姜汤就是专门治疗打嗝呕吐不止的方,这个也没疑虑吧(此方的呕吐已经由半夏处理);我们看经文知道,此方有肋下有水气、肠鸣等,这个是怎么来呢,肠胃水太多就会咕噜咕噜响,现代说法叫肠鸣音亢进,水往下走就会拉肚子,用生姜的时机来了。所以临床上使用此方时,只要见心下硬满,寒热错杂证,又肠鸣,又下利的(下利的都是水样便,臭的),虽然日下利十几次,但人精神不减,就是生姜泻心汤的使用时机。如果太阳表证未解,还有肌肉酸痛,怕冷等证时,病毒就往肠道跑了,此时就会出现肠鸣下利证,比如常见的胃肠型感冒,什么禽流感猪流感之类的,就是又有太阳表证又呕吐下利的,多数时也是生姜泻心汤证(有时是桂枝人参汤),这时生姜的去寒作用就出来了,对症用药,立竿见影。3,再来看甘草泻心汤,此方重用甘草,用至四两之多,在伤寒论中,张仲景用甘草也是用得出神入化,比如麻黄汤的甘草一两是用来缓和药性的,桂枝汤的二两是用来定中轴,调和药性的,小柴胡汤的甘草三两是用来补益的,炙甘草汤的甘草也是用来补中强心的,芍药甘草汤的四两是用来缓急止痛的等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张仲景甘草用到三两以上的,是用来补益补中,用来缓急的,甘草泻心汤用至四两也是此意。另外甘草还有一个作用,就是用来补津液的。看原文大义,本来就下利,又反复的被误下,脾胃当然大虚了,津液损伤当然也很严重了,经文“胃中空虚”是也,是不是正中甘草补益补中,又补津液的下怀?再来,由于津液损伤过多,会不会有邪热,当然有了,原文“客气上逆”是也,邪热上逆较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明显,此时会导致心烦不安,卧起不安,或者口腔溃疡,或者牙痛,或冒痘痘之类,当然这个解释有点牵强,目前也只能这么解释了。说了那么多,我们怎么使用甘草泻心汤呢,简单说就是见心下硬满,寒热错杂证,这是三个泻心汤共有财产,又见心烦不安,或卧起不安者就可以了。鄙人临床最常用来治疗口腔溃疡,咽喉疼痛,牙齿肿痛,梦游和失眠证,梦游和失眠我们知道会心烦不安,用之理所当然。那口腔溃疡牙痛会不会心烦不安呢?其实是会的,得过叫严重的口腔溃疡牙痛的就知道,那真是坐立不安,茶饭不思啊,用甘草泻心汤重用甘草缓急止痛那是当之无愧。另外,由原文或临床上,我们可以看出来,生姜泻心汤和甘草泻心汤,临床上都有可能日下利数十次,都有肠鸣,但是生姜泻心汤有肠鸣音很明显,几乎没有心烦不安;而甘草泻心汤呢,肠鸣音较弱,心烦不安(卧起不安)很明显。说了半天,那重点来了,我们如何知道心下硬满?这个很简单,我们说过了,可以通过腹部触诊或病人描述可以得知;那怎么知道他有是寒热错杂证呢,这个只能意会和经验了,只能举例说明……举例:出现口干口渴(热),由于不是纯热,又不是很爱喝水(寒);或见肚子饿得很快(胃热),但又不想吃(脾虚),或吃的东西进去不消化,在里面发臭发酸(寒),就会打嗝反酸;或者大便都是水样便量大(寒),但是酸臭的,肛门灼热的,人还是精神的(热);或喉咙肿痛,口干舌燥(热),又口很淡,下利(寒);或觉得肚子是热辣辣的(热),但是又不吃不了冷饮;或者失眠时胸口烦热不安(热),但吃冷饮就拉肚子或者舌质是红的(热),舌苔是白的(寒),或脉见滑数而虚……;看着是不是有点乱,不急,我们来总结一下,简单说就是:心下硬满而呕,又见寒热错杂证者,半夏泻心汤主之;心下硬满而肠鸣下利,也是见寒热错杂证者,生姜泻心汤主之;心下硬满而心烦不安(卧起不安),也是见寒热错杂证者,甘草泻心汤主之。经方剑阁阁主记2019年4月5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