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明 雨纷纷需养生 ![]() 清明是节气,也是节日,又名“三月节”或“踏青节”,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5个节气,更是干支历辰月的起始。每年在农历三月初一前后(公历4月4-6日),太阳到达黄经15°时,清明便到了。此时天气晴朗,气温转暖,草木开始萌芽现青,万物欣欣向荣,清明含有“明洁”之意,处处给人以清新明朗的感觉。 ![]() 一、节气三候 古人将清明分为三候。初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鴽;三候虹始见。意即在这个时节先是白桐花开放,接着喜阴的田鼠不见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然后是雨后的天空可以见到彩虹了。 ![]() ![]() 二、传统民俗 01 祭祀扫墓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再折几根嫩绿的柳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或者收拾供品打道回府。 ![]() 02 荡秋千 “荡秋千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 03 吃青团 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的风俗习惯。青团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制成团坯,将它们入笼蒸熟。自古以来,青团还是江南一带人用来祭祀祖先必备食品,正因如此,青团在江南一带的民间食俗中显得格外重要。 ![]() ![]() 三、穴位养生 清明时节,顺应自然之气,人体呈现阴消阳长的状态,阴气渐收,阳气渐长;主脏为肝,肝主升发,喜条达而恶抑郁,经络穴位养生以调理肝气为主。 01 太冲:清肝明目,疏肝利胆 定位:在足背,第1、2跖骨间,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中。 ![]() 02 合谷:清热解表,疏经活络 定位:在手背,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 ![]() 03 风池:平肝熄风,祛风解表 在颈后区,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上端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 ![]() 操作方法 ![]() 按摩:用拇指按压在穴位上,按而揉之,让刺激充分达到肌肉组织的深层,并产生酸、麻、胀、痛的感觉,每次可以按揉5~10分钟,每分钟按压15~20次。 艾灸:将艾条点燃后放于穴位上方,距离皮肤2-3厘米施灸,使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每次灸15-20分钟。 ![]() 四、饮食养生 清明时期,饮食方面,有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禁火吃冷食的习惯。但是,脾胃功能不好的人群是不适合吃冷食的。清明时节饮食宜温,多进食蔬菜水果,尤其是时令蔬菜。另外,可多吃些护肝养肺的食品,例如荠菜、菠菜、山药等。少食发物,“动风升阳性发物”指易引动肝风,易升气升阳的发物,发物会动风生痰、发毒助火助邪,有慢性病的人要忌食。“发物”有海鱼、海虾、海蟹、咸菜、竹笋、毛笋、羊肉、公鸡等。 ![]() ![]() 五、经络穴位操 |
|
来自: 玲玲韩 > 《与月令有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