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人好简

 直尾昂述 2022-04-08

秦人好简:

鸠摩罗什青少年时期

游学西域和天竺诸国

在命运的

重要时刻

作出抉择

他以

极大毅力和愿心

从西域来到长安

在促进西域和中国内陆的

文化、艺术、宗教和语言

学术交流方面作出贡献

并在,翻译学的领域

具有,筑基开源之功

鸠摩罗什在长安译经

即实现了对中国古典

哲学体系、宗教体系、

艺术体系的一次

全新输血

为佛教的中国化

奠定了深厚基础

使佛教文化

与儒道文化

相互融合

他的

译著开中国翻译学

学术和实践之先河

对后世

散文、诗歌、

戏剧、小说

创作都具有

借鉴的意义

质而不野

简而必诣:

鸠摩罗什(343年-413年)

出生于西域龟兹国(今新疆库车)

是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后秦高僧

中国汉传佛教

四大佛经的

翻译家之一

他先后译出:

《般若经》

《金刚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维摩诘所说经》

《中论》《百论》

和《十二门论》

等数十部经

其中一些是旧经新译

鸠摩罗什所译:

新文异旧,义皆圆通,

众心惬服,莫不欣赞

参与鸠摩罗什译事者,有:

僧肇、僧睿、道生和道融等高僧

僧肇在《注维摩诘经序》记叙了

鸠摩罗什翻译《维摩诘所说经》:

什以

高世之量,冥心真境

既尽环中,又善方言

手执胡文,口自宣译

道俗虔虔,一言三复

陶冶精求,务存圣意

文约而诣,旨婉而彰

微远之言,于兹显然

僧肇也在

《百论序》

提到鸠摩罗什:

先虽亲译

方言未融

于是

安成侯姚嵩

集理味沙门

与什

考校正本

陶练复疏,务存论旨

质而不野,简而必诣

僧肇这些记载准确地说明

鸠摩罗什译经的风格特点

及其取得杰出成就的原因

他把

梵文佛经,译成

通顺易懂的汉语

促进,佛教

中国的传播

中国佛经翻译,始于汉代

而至鸠摩罗什,历200多年

经过长期

探索实践

此时汉地

高僧已经

对佛教义理

和佛经文体

了然于胸

故高僧们,对译文的

理想标准即僧肇所说:

质而不野,简而必诣

即既,准确把握,原文意旨

又将,汉语美感,发挥极致

而且文字,简洁精炼

鸠摩罗什的译经活动

促进佛经的中国化

取得非凡的大成就

使得中国的佛经翻译

出现一个,质的飞跃

司马迁:

文不雅驯

《大智释论序》:

秦人好简

裁而略之

所以,鸠摩罗什

所译,佛教经论

符合,中国阅读习惯

而且,文学境界极高

被人视为

典雅优美的

汉语言作品

同时音译专有名词又

“有天然西域之语趣”

尤其是

《法华经》

《金刚经》

始,波腾于朝堂

终,风靡于闾阎

佛经中的

大量词语

由始进入

汉语日常

表达之中

曲从方言

趣不乖本:

宋代元照

《阿弥陀经义疏》

曾称赞鸠摩罗什译本

深体圣心

四海同遵

百代无古

意为他

所译经论

深入人心

后人虽欲改译

却是难以取代

究其原因

一般都引用,唐代道宣

《感通传》的神秘说法:

彼自七佛

已来传译

得法王之

遗寄也

现在看,鸠摩罗什译经

之所以为后世普遍接受

是因为即如慧观

《法华宗要序》

所总结的:

曲从方言

趣不乖本

即将译文

符合汉语

阅读、传播习惯

这一要求

放在首位

使得

听者乐闻其音

读者乐睹其形

说者乐使其用

这样译词就能

非常容易进入

百姓生活之中

成为一种

约定俗成的

语言符号

符合

语言学传播

的一般规律

鸠摩罗什译

《大智度论》:

譬如,和合下药

巴豆,最为有力

《神农经》:

药种有五

二曰巴豆

藿汁解之

鼠食巴豆

已有三年

重三十斤

鸠摩罗什

非常熟悉

中国人的

药物常识

此处的“巴豆”

音译为印度的一种药物

传播的效果,会差很多

鸠摩罗什

翻译:以千载上,之微言

传所,合百王下,之末俗

佛陀,微言大义,之说法

译者

把佛法

传译得

适合于当时

这非常不易

《容斋随笔》:

今世所行《金刚经》

用姚秦鸠摩罗什所译

四句偈曰: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

这就是著名

的“六如偈”:

梦幻泡影露电

洪迈注意到,如:

菩提流支、真谛、

玄奘、义净等译本

都是“九如”:

如星翳灯幻

露泡梦电云

“不能见如来”

后面还有,四句偈

鸠摩罗什,也省了

相对比较而言

鸠摩罗什译本

确更精炼

也更上口

不过应当注意

鸠摩罗什译经

终究是根据

龟兹的语音

将梵文佛经

对译成汉语

按当时的

地理观念:

自汉至隋

皆指西域

以为胡国

葱岭已西

并属梵种

较早地指出

“胡梵音别”是

隋代彦琮法师

鸠摩罗什译经

属“亦胡亦梵”

与玄奘的

梵本直译

梵先译胡

再译为汉

等有不同

罗什之“通韵”所谓

“鲁留卢楼为首”

就是,以龟兹音

解读,梵文佛经

的传统

简言之:

梵文是

u音者

龟兹音

代以ou

例如:

释迦牟尼佛的儿子

鸠摩罗什译为:

“罗睺罗”(Rahula)

玄奘正音译为:

“罗怙罗”

“hu”发为“hou”

仍是鸠摩罗什

龟兹语的发音

类似例子有很多:

如其译“兜率陀”

梵语正音应为

“睹史多”

“阿修罗”

正音应为

“阿素罗”

“比丘”应为,“苾刍”

“须弥山”应为,“苏迷卢山”

“罗刹”应为,“罗刹娑”

隋唐之际

从彦琮

到玄奘

再到义净、慧琳

多以“正梵音”

更改鸠摩罗什

等人的翻译

到了宋代

基本接受

鸠摩罗什

译词语为,一种

无可更改的事实

学者即便知鸠摩罗什

所译的许多词语发音

带有龟兹方言味道

并不合梵语正音

但终究无可改易

比如上面

几个例子

大家习惯

用的还是

鸠摩罗什所译

“不正”的词汇

这也从

一个侧面

反映出了:

鸠摩罗什译经

对于汉语的

影响及贡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