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曾经在演讲中,提过自己遇到的一件趣事。 有一回她刚上电梯,看到一个小男孩进门就对她喊: “奶奶,你还没按去哪层呢!” 她冲孩子笑笑说:“谢谢你,奶奶知道了。” 李玫瑾教授说,从这一句话,就能知道这个小男孩不光是妈妈在带,家里爸爸、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一定有参与育儿。 ![]() 因为这个孩子话多而且不认生,说明平时他身边一定有很多人,经常跟他说话。话多的孩子,多数都是这种情况。 相反,那些始终低着头,不爱说话的孩子,大多数是因为语言输入的不够,所以,表达不出来。 01
麻省理工学院曾发布过一则研究报告,报告中提到: “在同龄人中,爱说话的孩子比不爱说话的孩子智商高出不少。” 这项研究成果一经发布,就引起了激烈讨论。 不少佛系父母认为孩子话多话少都是他们的天性,早说晚说、说多说少都应该顺其自然。 事实上,孩子的语言能力不仅关乎他们的自我表达,孩子未来的人际交往能力、逻辑思维和书面写作能力也会受到影响。 “大脑中的布洛卡区和韦尼克区,分别负责组织和理解语言。在学习和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大脑中相应的区域也会被激活。” ![]() 02
细心观察,国外学校其实非常重视演讲、辩论这些语言表达的锻炼,很多西方学校采取的教学形式都是讨论模式,学生参与性很强,无形中锻炼了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而且,几乎所有学校都有辩论队,还有各种选举,从小就锻炼孩子表达自己的观点。 ![]() 相反,我们孩子这样的锻炼机会比较少,除了幼儿时期有些小主持人班、口才班,进入小学以后往往就一直在刷题,很少有当众表达、演讲的机会。 孩子经常见了生人不敢讲话?在学校不敢向老师提问?说话思维混乱逻辑不清,总是答非所问? 表达吃力的孩子,其实挺“吃亏”的,词不达意时很难表达自己的需求。还有些孩子,干脆选择了沉默,久而久之成了孩子群里的“小透明”,毫无存在感,自信心也很难建立。 03 21世纪最缺什么人才—会讲“故事”的人 随着语言表达能力重要性的日益增强,它已成为孩子语文学习的重要培养目标之一。去年相关文件中也提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