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倪海厦《黄帝内经》脉要精微论

 心的洗礼662 2022-04-19

​十七    1

       
       清晨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有进,人睡觉阳气会散到四肢,身体里面阴非常盛,所以说睡觉头手脚可以都在外面,身体要用被子盖住,这是常态。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喝一杯冷水,喝完以后开始刷牙漱口做事情是对的,因为你喝冷水(不是冰水)下去以后,冷水是寒的,寒阴下去的时候,四肢的阳瞬间就回到胃里面。所以只要早上起来喝杯冷水的,永远没有胃病,这是阴阳的观念。如果胃病,他早上起来不会想喝水。如果早上用六味地黄丸,有淮山、山茱萸、熟地、泽泻、茯苓、丹皮,六味地黄丸是一个很温和的补泻的方法,有三补三泻,早上眼睛一张开来,不要动,因为你身体还阴,阳还在手脚,大概是30-40克六味地黄丸,加一点点海盐,盐巴吃太多会让血凝,撒在那个冷水里面,然后坐起来赶快吃,不要阳回来再吃,那太慢,冷水进胃让胃一直在蠕动,阳气回头在里面按摩,这个时候按摩消化掉的就是好东西。从这点可以知道阴阳如何来调理它,一般只要有这个习惯,就常年不生胃病,当然说你不吃六味地黄丸,喝水也可以,至少对胃很好。
        “夫脉者,血之府也。长则气治,短则气病,数则烦心,大则病进。”脉是血之府,浮就是表,开始进入脉诊。关上是阳,关下是阴,上面寸是9 分,下面尺是1寸。脉长呢讲的就是 1 寸 9 分这个长度,高骨在手掌的横纹头,每一个人的寸都不一样。脉标准的长度代表五脏气非常的。如果脉长,是气滞。如果脉跳得太数了,一呼二至,一呼一吸中间会有一停,这一停是因为脾土,所以常人的一个呼吸脉动5下。超过 5 下就叫做数,太快了,速则烦心。脉摸上去要跟人成比例,如果同时看两个病人,摸瘦子脉大,其实胖子应该比瘦子脉大,结果胖子脉反而比刚刚那个瘦子小,瘦子是脉大。胖子气少脉细,速则烦心 ,大则病进,当脉变大的时候,病越来越严重,就是脉会变大。
       “上盛则气高,下盛则气胀。代则气衰,细则气少,濇则心痛。”上就是讲阳的部分,阳的脉很大,浮到表面上了,阳是胸,寸这一段代表胸部,尺这一段代表腹,关部正好是中间横隔的地方,这样来区分,一模上去大概就知道。下面的脉盛往上浮了,气胀。代脉就是更代,变更。比如说摸这个脉,平常摸上去的时候,脉是持续的、一样的,就算是坏脉或者是细脉也是一吸五至,是很稳定的跳动。如果摸这个脉会变动,会变更,有时候脉变大,有时候脉变小,这就是代,病人的气会衰败下去。脉如果太细了,是气少。脉如果是濇脉代表心痛,濇脉呢就是很停滞,感觉没有力量。
      “浑浑革至如涌泉,病进而色弊。绵绵其出如弦绝死。”革是讲变革,脉如果是很雄厚很大,病况是像泉水一样,摸上去就一直这样一直冲出来,代表病情越来越沉重。为什么可以这样子诊断呢?因为脉是气之所在,好的气是要收敛在身体里面,如果身体里面出问题,阳气没有办法进去,一直往回逆,这个时候脉就变得很大,是非常危险的,病进就是越来越严重,色闭指失掉原来的气色。如果脉变成一个像一条弦一样绷紧的,那就快死了。反过来,如果说一吸是五至是正常,那8、9很危险,开始动手治疗的时候,它就慢慢慢慢变成 6、7,然后变成 6,然后变成 5,说明病人一直在恢复中。如果是小于5,那从 2 开始治疗的时候,变成 3,变成 4,就代表病是在复原的中。
       “夫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赤欲如白裹朱,不欲如赭。白欲如鹅羽,不欲如盐。青欲如苍壁之泽,不欲如蓝。黄欲如罗裹雄黄,不欲如黄土。黑欲如重漆色,不欲如地苍。五色精微象见矣,其寿不久也。”人脸上的气色是某个气足的表现,红里面要带一点白,白色要带一点光亮,不要像盐巴一样。肝青色,心脏红色,脾脏黄色,肺脏白色,肾脏黑色。当一个脏出问题的时候,那个脏色就会跑到脸上来,如果说看到脸上很青,青的没有光亮,这是肝脏有问题了。如果看到脸上红得很鲜红,像红白狼疮,整个这个中间是个狼疮一样,像一个狼的那个脸一样,像蝴蝶一样红红的,是心脏。这种红很暗,很亮。看到黄色,不正常的黄,看到白色苍白的,看到暗黑色完全没有光亮的,这都是病色。如果看到颜色变了,比如说有克色。如果是春天,看到一点青色是正常,春天不看到青色看到白色,就叫做克色,克就是凶,因为是贼邪,就比较强。所以如果肝脏不好,肺脏要出问题。
      “夫精明者,所以视万物,别白黑,审短长。以长为短。以白为黑,如是则精衰矣。”
精明者就是眼神,眼睛本来能够分别万物的黑白的,如果说把长的看成短的,以黑为白,混淆不清了,这个时候呢经衰了。眼睛看眼神,如果病人眼神没了,是很危险的现象,这是我们中医的望诊。
        “五藏者,中之守也。”所谓'藏',就是要收藏的'藏',收藏在里面要守住,精华吸收进来要能守,还要能够很强,这两个原则掌握,藏就不会有问题。下处方、针灸的时候,中医有固守的药,有增强的药,两个稍微不一样。
       中盛藏满气盛伤恐者,声如从室中言,是中气之湿也。吃东西不要吃太饱,如果食物不消化,会让藏气满,中焦会比较湿热,气太盛了,太过头了,会伤。这个时候发声很沉闷,声音很浅。平常讲话的声音都是从丹田出来的,中气很顺从腹部讲,有的人讲话很浅,从喉咙讲出来,在胃里面堵到了,那气下不去,他只能从这边发音。言而微,终日乃复言者,此夺气也。讲话声音很小,每天一直在重复讲不同的话,老龄人遇到很多,尤其是吃安眠药的人,忧郁症的人就常常讲同样的话,这种是气被夺了,都很不好。
       衣被不敛,言语善恶,不避亲踈者?此神明之乱也。衣服脱了,被子也不盖了,随便乱骂人,这是神明之乱。比如有人大肠堵到了,燥气超过横隔了,冲到脑部去了,人就开始神昏,乱骂人,浊气上升这个有处方治的,一副药就好了。
       仓廪不藏者,是门户不要也。本来是脾胃、小肠都是仓廪,是受盛之官,东西吃下去以后吐掉了不受纳,或者是吃下去以后马上就大便排掉了,这都是不藏。一般来说吃完就吐掉,代表胃里面有东西堵到,吃东西下去之后,小肠是受盛之官,小肠本身是火很热,东西吃下去应该是小肠消化掉,结果没有消化直接出去,代表小肠冷,可以辩出寒热来。处方有时候遇到热症要开寒药,遇到寒症要开热药,所以需要辨寒热。
       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得守者生,失守者死。这是膀胱不藏也。汗尿本身同源,正常人饮水入胃,马上就消化掉,经过三焦系统分布在全身。食物阻截到了小肠,热化以后,变成残渣进入大肠,这里面只有残渣跟水,小肠很热,围绕在小肠周围的是大肠,因为小肠热,火在下面烧,水在上面走,这个水就汽化回头进入肺,这是来源。因为中间是横隔,浊气上不去,只有清气能够上去,在运动出汗,呼吸很强烈的时候,流下来的汗是白色的肺汗。如果没有流汗,这个水还是在肺里面,还不断吃东西,水会从肺金,金生水,肺脏收了干净的水以后,再下达,没有发汗发表发汗流掉,它就会流到肾里面去,肾跟小肠再接触一次,这个肾里面的水再烧过一次以后,第一次蒸馏出来的从骨髓进入脑部,因为这个水很热,中间要有一根冷却管,上帝制造出个脖子比较凉一点,水进去就很温,不会很热的水跑到脑部去了,脖子好像冷却系统一样,冬天把脖子缩一下,身上就比较不会冷。第二次的水再到膀胱里面,然后小肠把它汽化以后,清的水进入肝脏,浊的水排出来。膀胱的水跟肺的水同源。夏天运动很多,流汗流掉了,一天不小便,然后小便出来比较黄,一点点,是正常的。冬天冬天不要汗,要收藏,衣服穿厚一点,保暖一点,没有流汗,小便次数、量会比较多,是常态。如果水不止,一种是流汗不停,一种是小便没办法控制住,这都是危险的症状。所以能够守住小便,守住汗,汗就是固表,因为人有阳气,这个阳固在皮肤表面上,所以汗不外泻。如果阳虚,汗就出来了,汗是肺的津液,所以光以皮表来说也分阴阳,因为有阳固到表,不会随便流汗。专有名词表阳虚,以后就说这个药是专门治表阳虚,能够固表的,那这个药是能够固小便的。
        “夫五藏者,身之强也。”前面那一段讲的是'守'的重要性,现在是讲藏要强,强不强壮要看五藏,这一段其实讲的就是中医的望诊,从看一个人的头、背、腰、膝和骨头,可以看出来这个人的藏气的强弱。
         头者精明之府,头倾视深,精神将夺矣。
在头骨和脊椎骨交接这两边为天柱穴,天柱穴就是天的支柱嘛,当你看到天柱倾,那精神将夺矣,这个人神要离开了,头撑不起来,没有力量了,这个时候看他眼睛非常的深邃,但是他不认识人了,这个人就有问题。
         背者胸中之府,背曲肩随,府将坏矣。背弯曲了,肩髓因为藏气太弱了,不动肩的话没有办法做一个完整的呼吸,这是消化系统的腑将坏了,背是阳,消化系统讲的就是胃、胆、小肠、大肠、膀胱。
          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转摇不能就是要他转身,他不能动,腰是肾之府,肾里面有阳有阴,有阳有阴它才会很柔软,如果现在不能动了,硬邦邦的是因为没有阳,阳是动能。就知道这个肾有出问题了。 我们要想办法让他腰病柔软,把阳补回去。
         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则偻附,筋将惫矣。膝盖是筋之府,没有办法伸曲,要弯着身体,佝髅的样子,筋将疲矣。所以有个人病人说脚不能伸直,是筋病,膝盖旁边是筋汇阳陵,阳陵穴在膝盖的旁边。肝主筋,想办法要让肝脏的功能恢复。
          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得强则生,失强则死。一个人走路会晃动,也不能久立,站不住,两个脚没有力量,是骨有问题,要去补骨,肾主骨。
       强有很多种方法,比如打坐能够让我们的喜怒忧思悲恐这种情志的变化能够降低,让心情平稳,打坐控制精神方面的东西。练功夫是生理上的器官的东西要变得很强。这就是我们养生之道。
        “反四时者,有余为精,不足为消。应太过不足为精,应不足有余为消。阴阳不相应,病名曰关格。”阴阳不相应的病名是关格。气色、脉都当季,比如春天就是春脉,有点弦,脉力很有力,脸上有点青,有光泽的青,就是经气比一般人超强一点,是很好的。不足就是消,刚好为相反。这一段主要在强调稍微强一点是正常,当不足的时候,色和脉要和,色和脉不和是危险。举例,比如夏天脸上很红润非常好,夏天的脉应该是洪脉,但一摸是一个很沉的一个肾脉,心和肾是相克的,这个人就已经有问题了。那到底什么问题?比如摸了肾脉,他冬天可能会发病,这就是讲色脉不和,色脉不和都不好。关格之脉,内关外隔和外关内隔都是属于真藏脉,都非常不好。

十七    脉要精微论2
      ​
        脉依四季春夏秋冬不同产生的变化,如何去看它?如何从四季脉的变化测试病的所在,怎么知道这个病是由内而出的还是由外而内的?
         “请言其与天运转大也。万物之外,六合之内,天地之变,阴阳之应。”学针灸的时候,知道三焦经的属性,从冬至到夏至,这一段时间比较冷,由寒慢慢变热,三焦经的属性是水。由夏至到当年的冬至,从热慢慢变冷,它的属性是火。所以三焦经如果出现实症虚症的时候,子穴母穴每半年要换一次。人因为有三焦系统联络所有的脏和腑,网状的系统分布在全身,三焦系统很正常的时候,人的气脉就跟着这个节气走,初分就是四个节气,春夏秋冬,再分细一点是五分法,春、长夏、夏、长夏、秋、长夏、冬、长夏。再细分为 12 个月,再细分变成 24 个节气,可以分得很细。这里讲的就是如果按照节气走,如何知道脏腑的情形。所以齐伯说要知道这些,一定要知道天的运转,万物的阴阳变化。

      “彼春之暖,为夏之暑。彼秋之忿,为冬之怒。夏天会热是因为春天比较暖,节气是慢慢改变的。秋之愤而冬之怒就是从肃杀变成收藏。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以春应中规,夏应中矩,秋应中衡,冬应中权。是故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阳气微下。在摸到皮肤表面时候,稍微按下去一点点,就可以摸到春脉,因为春脉是万物刚刚发生的时候,如甲乙丙丁,在田下生根时就是甲了,乙的时候根就不直了,要弯曲了就开始长。丙是这个根往上露个头出来,根在下面,上面两片叶子长出来。丁就是表面上的叶子越来越大。所以干支都有它的一个滞留,它的性在里面。24 个节气按照那个天干可以看出来,春天是它的气发,脉气也跟着春天走。到了夏天浮出表面是,轻轻摸到皮肤表面,就可以摸到脉很强。从冬至到之后的45日,阳气为上,阴气为下,从夏至到后45日,阴气为上,阳气为下。冬至后阳开始生起来,阴气开始开始下降,夏至则相反,这两个节气是阴阳在交换的节气。所以说黄帝问的时候,齐伯就说以这两个节气来做标准。阴阳有时,与脉为期。期而相失,知脉所分。分之有期,故知死时。微妙在脉,不可不察。察之有纪,从阴阳始。始之有经, 从五行生。生之有度,四时为宜。从冬至以后阳气开始慢慢发散,到第二年的春分、立春、春分,阳气就慢慢上来。脉的上下好像翘翘板一样的可以自己调整,以节气变化为主。所有的脉都是从阴阳开始,看阴阳怎么知道它的死时?很简单,如果今天发这个病,春天的时候得到了相克的脉,比如说木克土,在春天的时候得到的是长夏的脾土的脉,那危险就在长夏,在节气交换的时候会发生。这个讲的是病态的脉。如果是正常的脉,比如说这个春天的脉本来就是一点弦,那稍微宏大一点,或者是这个阳气比较旺一点,或者阳气比较衰一点,可是脉是一吸四至五至很标准,就没有什么关系。这一段讲的就是以它的节气为主来看脉,当阳越多的时候,阳脉要越高,阴越多的时候,阴脉要越稍微上来一点,浮一点,阴阳相交的时候,阴升阳就下降,阳升阴就下降。比如冬天平,慢慢开始上去,到了夏至的时候到顶了,夏至一过开始慢慢回来。
     补勿失,与天地如一。得一之情,以知死生。要泻虚则要补,这是常态,湖水满了就溢出来了,水坝上面留了门,快满了把水排掉,天地之间的物性本来就是这样,满则溢,补不足。

        是故声合五音,色合五行,脉合阴阳。是知阴盛则梦涉大水恐惧,阳盛则梦大火燔灼。阴阳俱盛,则梦相杀毁伤。如何知道阴盛?从梦里可以看到,这一段讲的是梦。这也是讲度,齐恒揆度。阴胜则梦涉大水,好像要被水淹死了。阳胜晚上睡觉的时候,梦见大火在烧房子一样。阴阳俱盛,梦见两个人在相杀。
上盛则梦飞,下盛则梦堕。像十几岁年轻的时候,常常梦到从楼上掉下来,或者从山顶上掉到很深,那时人在长,因为下盛,这是常态。
其饱则梦予,其饥则梦取。吃太饱梦见施与别人东西,太饥的话梦见拿取人家的东西。肝气盛则梦怒,肺气盛则梦哭。这个和人的情志有关系。短虫多,则梦聚众,长虫多,则梦相击毁伤。相击是两个人打架,有受伤但不是相杀,只是起冲突。
中医的诊断蛔虫有非常多的方式,这里《黄帝内经》介绍的梦诊的方式。

十七   脉要精微论3
          岐伯说在诊脉的时候要注意记得阴阳,脏在外面,腑在里面,中间是大经,心包经的地方,大陵、内关都在这里。用三个指头摸脉的时候,摸这个脉比较靠近外面一侧的骨头,这边就是心脏的脉,比较靠近筋的就是小肠的脉。肝、脾、肾、胃之脉象,如果摸上去发现心脉没有了,这个脉跑到筋旁边,就是小肠的脉,照理说外面是阳,阴和阳刚好是相辅相成的,所以要查脏病的时候,都是脉的外侧看脏病,脉的内侧呢,靠近筋的地方是查腑病的地方。诊脉时一定要很定下心来,心里面没有杂念,很专心。
       春日浮(弦),如鱼之游在波。夏(洪)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秋(毛)日下肤,蛰虫将去。冬(沉)曰在骨,蛰虫周密,君子居堂。那春日的时候,脉是浮,“如鱼之游在波”。夏日在皮肤。秋天在皮肤以下。冬日要重按到骨头旁边去,好像冬天到了,蛰虫要冬眠。
故曰知内者,按而纪之。知外者,终而始之。此六者,持脉之大法。知内就是要知道内脏如何,要重按到骨边去丈量。知外是要知道表症如何,要轻轻地浮在皮肤表面上按。“持脉之大法。”大法就是这六个大法。
        心脉搏坚而长,当病舌卷不能言。其耎而散者,当消环自已。春夏秋冬还有深浅。心脉心脉变得很大又长,代表心阳很上亢。舌头是心之表,如果脉“坚而长”,舌头卷缩起来,不能讲话,是那心脉太过。如果心脉变得软,而且散,“当消环自己。”就是消渴,类似糖尿病。病人胃口大,怎么吃人还是瘦。所以中医一个指头摸到心脏脉,就可以就可以发现消渴的症状,查到糖尿病。
         肺脉搏坚而长,当病唾血。其耎而散者,当病灌汗,至今不复散发也。
左手寸的外侧是肺脉,如果是“搏坚而长”,这个非常的大,而且甚,病人就会吐血,这是实症在里面。如果是“软而散”,这个病流汗不止,所谓灌汗,大量的汗水流失,是虚实。
“至今不复散发”是说已经到了没有汗可以发了。当病人表虚的时候,汗流了很多,这时里面虚掉了,如果再重发汗,如果开发汗的药下去之后,病人津液没了。筋要润,流汗不止的话,肌肉里面的汗都流掉了,筋还有一点汗在里面, 还没有关系,如果再发汗,把筋里面的汗也发掉了,病人就会抽筋,痉挛。所以一般的医生不敢用发汗的药,所以麻黄、桂枝都不敢乱用,实际上是诊断不清楚,实质上非常好用。
       肝脉搏坚而长,色不青,当病坠若搏,因血在胁下,令人喘逆。其耎而散,色泽者,当病溢饮。溢饮者,渴暴多饮,而易入肌皮肠胃之外也。
如果气色上面出现青色,代表肝病。气色上没有青色,代表内脏没有问题。如果遇到这种,这个人气色很好,女孩子很漂亮,看脸色把脉忘掉,就不要看她脸,看手,手很红是肝病,手粉红色不是肝病。从高处往下坠的时候,不管是脚着地或者怎么样,一定伤到胸鬲这边,因为肋骨在里面,下面是骨盘,中间一个脊椎骨撑到,肋骨下面就是横膈膜的地方,一振动,大部分都是胸腔都这边出血。因为血在胁下,这个时候“令人喘逆”。有些活血的药,有的是化淤的药,君臣佐使,配合其他的药,就可以把它消解掉。如果肝的脉“软而散”是虚,看到溢饮就是弦饮,很多的不同的饮,溢饮是溢,满溢出来的,“渴暴多饮”,口渴的时候喝水喝太快,这个水容易渗入肌肤,伤到病人,本来水应该在肠胃里面的,那水都溢出来了,跑到肠胃之外,堵在那边,这是溢饮。
正常的肝脉应该是弦,弦中带一点缓,缓而有力。这个缓,讲得就是胃气是常脉。现在不是弦,是很软,而且散掉了。
          胃脉搏坚而长,其色赤,当病折髀。其耎而散者,当病食痹。脾脉搏坚而长,其色黄,当病少气。其耎而散,色不泽者,当病足䯒肿,若水状也。
胃脉“搏坚而长,其色赤,当病折髀。”非常的痛,痛得好像骨折一样,颜色赤,因为痛,所以会发生这种现象,所谓的胃脉长就是从关这边的脉延伸上去。“软而散者,当病食痹。”胃本身是土,如果是实症,土会反逆到火,火是赤色的,所以颜色会往上,跑到脸上去,这是实症,摸脉从这个地方来判断就可以了。
胃脉的常脉应该是缓而有力的,这个缓就是很柔和,摸到手中的脉很柔和,不会快不会慢,很温和,觉得很舒服,很柔和,就是缓,但是有力,有力就是你重按它,它又回来,你按多重,它就有多重的力量弹回来的意思。无力,就是你按到它,稍微重一点它就跑走了,没有脉了,这是无力的脉。“脉软而散者”,食脾就是消化不是胃的消化有问题。日常喝一杯冷水,再加点盐巴,再吃个三四颗六味地黄丸。
脾的脉只要是“搏坚而长”都是实脉,颜色是黄的,人平常脸上带一点黄,要光亮的黄,鲜黄大部分都是热症,暗黄都是阴症,身体里面有重病。如果脾脏的脉是软而虚,就是虚脉,颜色不泽者,一般来说,病人在脚的内侧肿胀,脾经经过的地方。
        肾脉搏坚而长,其色黄而赤者,当病折腰。其奥而散者,当病少血,至今不复也。
左尺的地方是肾脉,如果强力的腰痛,脉气会非常的大,而且脉气会回逆,脸上就看到就会看到脾胃,因为土克水,会反克到土上面。
如果脉是“软而散者”,这是虚脉,病人少血,“至今不复”,就是贫血的现象。遇到贫血并不是光开补血的药,不会因为土能治水,若开补血的药,大部分会补到土上面去,开补肾的药,血的成因是水来激活。《黄帝内经》认为心主血,心之所以能够主血,能够管这个血,是因为有水来管,所以中医认为说,这个水会上升到心的上方,所以上面是离中虚,水火既济卦。很多地方水火同源,地下水冒出来的时候,如美国的黄石公园,一阵热水冲上来,水火同源的地方。地下水就好像人身上的血管一样很热,所以,如果说没有水来济血的话,血会发因为太热会发散掉。所以,血实际上由水来激活,身上的有75%是水,25%才是血,水来激活,称为既济卦。
如果水不够了,心火就会上亢,贫血。所以常常用补肾的药来治疗贫血。血有问题的时候,不能吃太咸,太咸会让血涩,所以有些药吃处方下去的时候要炮制过,已经炮制过的味道就比较淡了。所以滋补滋补的药,大部分都炮制过,味道会比较淡一点,但是厚味,,咸味会去掉很多。
        帝曰,诊得心脉而急,此为何病,病形如何?黄帝就问“诊得心脉而急,此为何?”不单单是心脉,任何这两个脉的地方,摸到急脉,所谓急脉就是很强很速,按到骨边遇到急脉,都是内有积,都有堵到东西,称为积。
歧伯曰,病名心疝,少腹当有形也。
岐伯回答如果是心的脉,跳得很快速, 因为心与小肠是表里,少腹一定有形。以肚脐为中心的话,肚脐以下就是心动悸的地方,“少腹当有形”讲的是小腹关元的位置。
歧伯曰,心为牡藏,小肠为之使。故曰少腹当有形也。那为什么是这样子呢?岐伯说心跟小肠在同一个位置,寸的位置。
诊得胃脉,病形如何?歧伯曰,胃脉实则胀,虚则泄。如果说那胃脉是实,所谓实就是说摸到胃的脉,强而有力就是实,就是胀,如果虚,就是脉来无力,重按到它,脉就没有,按到骨边脉就没有了,这是虚。实可能是里面是宿食挡在里面。正常的人永远有五分之一的食物停在胃的下方,五分之四的都下去了,第二餐再吃的时候,第二餐新鲜的食物里面的五分之一留在胃的下方,另外的五分之四跟着前一餐的五分之一一起往下走,不断的在更新,所以身体容许你,七天不吃食物,光喝水也可以活。《黄帝内经》说要气,当你困住的时候,千万不要乱动,要心平气和坐在那边,不要讲话,讲话讲过了伤气,然后慢慢的静下来打坐,用意念慢慢呼吸,地气和空气,配合到你身体里面去,让天地交在你身上,一样可以活。这种叫置之死地而后生。
所以读了《黄帝内经》还会紧张,还会吓,是只读到形,没有读到神。

      帝曰病成而变何谓?
黄帝问,如何一旦病势已成其变如何?
歧伯曰,风成为寒热,瘅成为消中,厥成为巅疾,久风为飧泄,脉风成为疠。病之变化,不可胜数。
岐伯说得到风的病,就是外来的风吹到“成为寒热”,病人会感觉到有时候有寒,有时候有热,有的人是怕冷。瘅就是本身有内热,胸腔里面本来就湿热很甚的人,日久就会成为消中,成为糖尿病。实际上瘅是湿热,湿而且热,在中交这边很甚,比如说中医认为晚餐以后不要吃东西,如果吃宵夜,胃里面很多东西,睡觉的时候,肠胃也会睡下去的,这时候肠胃的速度就缓下来,缓下来以后,那个食物等于闷在肠胃里面,食物咀嚼过以后,不管这个食物本身是酸甜苦辣,嚼过以后放到嘴巴里面不要动,等个五分钟,都会变成甜味出来。吃完宵夜,不管你吃的是什么,统统堵在胃里面,日久就成了瘅了,再日久就是消中——糖尿病,所以糖尿病过去称为富贵病。糖尿病西方医学认为是遗传,其实是不会遗传的,是生活习惯上的遗传。
西方医学把糖尿病分成第一型和第二型,第一型他认为是胰岛素依赖型,第二型是后天的发生的,不一定要胰岛素。一类型糖尿病在中医的历史上,是自古到今没有发生过。有二型的,是晚上吃出来的,热中,治疗这种糖尿病要让他生活习惯改变,晚餐吃完以后,宵夜不能吃,第二餐要到早上才去吃。
“厥成为巅疾”如果手脚长年是冰冷的,寒症,如果不治热会反逆到头上,就会产生巅疾。如果常受风吹,一直在受风吹的环境里面,风一直停在身体里面去,迟早就变成下泄。
“脉风成为疠。”如果这个风成为寒热,一直没有祛,这个风停在身里面,停很久的时候,就成为疠病,疠病就是皮肤会变得很粗糙,还要化脓。
所以说病变无止无尽,岐伯也没有办法把它讲完全。所以一定要记得阴阳五行,掌握虚实表里,寒热能够抓住,这就是中医的“八纲”。
这样子治病做诊断,永远不会错。岐伯讲的就是这八个原则,怎样去分辨得更细?那是不可胜数。
这些病是从何而来的呢?
歧伯曰,此寒气之肿,八风之变也。
岐伯说,这是都属于寒气久居不去,还有四季风向的异常变化而引起的。所以由寒气引起的痈肿、痉挛、抽筋、骨头痛,、要开药把、他寒气去掉。很多人的痈肿,那个痈很深,病痛很深,南派用一些解毒、寒凉的药去治他,北派用经方,不会经方的用两味药,白术祛湿,炮附子是热药一下,整个伤口就收掉了,再深都给它抵出来了。在《黄帝内经》这里有个证明。

十七    脉要精微论4 
         “四时之病,以其胜治之愈也。”
冬伤于寒,春必瘟病,冬天没有伤于寒,隔年的春天不发瘟病。这种寒气的病怎么治?四时的病,季节的病以其胜来治之。比如说有一个人关节炎,关节很痛,他说平常不痛,冬天来的时候膝盖一定发病,这就是四时的病,春夏秋冬不痛,专痛冬天,那治疗要以所胜,冬天是水,土能用水,所以要强土治土,这个病才会好。有的人春天一定打喷嚏、感冒,西方医学认为是过敏,吃抗过敏的药。这个病是发在春天,金胜木,所以治花粉过敏、打喷嚏要治治肺,不能光治鼻子,必须治肺。
      “ 有故病五藏发动,因伤脉色,各何以知其久暴至之病乎?歧伯曰,悉乎哉问也。征其脉小,色不夺者,新病也。征其脉不夺,其色夺者,此久病也。征其脉与五俱夺者,此久病也。征其脉与五倶不夺者,新病也。”
故病就是久病,这一段讲的是久病和新病的区分,色脉怎样区分?简单讲就是新病,刚得到的病色都不会变的,病一直在身体里面没有去,久病色才会改变,这是一个大原则,新病的脉都比较小。如果颜色被夺了,改变了,都是久病。如果他的脉和五个色脉通通失掉,色脉都失掉是久病。如果是脉和五俱不夺,都是新病,这个五就是青赤黄白黑五色。
肝与肾脉并至,其色苍赤,当病毁伤不见血。
肝和肾脉病至,摸肝脏和肾脏的脉,如果是病至,脸上的颜色是苍赤,当病毁伤不见血,讲的是内出血。所谓脉病至的意思就是正常的肝脉是弦,肾脉比较浅一点点,所以你手摸上关和尺的时候,两个脉是一样的高度、大小,而且很强,病至。脸色是青色和红色,就是身体里面有内伤,外面看不到。已见血湿若中水也。平常受到伤,不管是外伤还是内伤,非常忌讳洗冷水,要洗热水澡,要洗澡也是用热水,最好是不要洗澡,因为洗澡的时候容易被风吹到,因为有伤在里面,这个时候用热毛巾把身上擦一擦就可以了,如果洗冷水,如果本身受伤里面有瘀血,再加上寒就更严重,更不容易清掉。

      麤(cu)大者,阴不足,阳有余,为热中也。麤(cu)大就是三个脉一起跳得很高、粗大、跳得很远。脉如果是粗,脉形很大,代表阴不足阳有余,所谓脉形很大,摸上去每一个脉都来得很大,中医认为是阳有余阴不足,这个脉不说会超过9分到鱼际去,或者是超过下面到尺泽去,还是在 1 寸 9 份以内,脉变得很大,这就是热中。如果是上下都很大,然后鱼际,超过尺泽,那就是真藏脉的范围。所以热中的定义称之为阴不足阳有余。
来疾去徐,上实下虚,为厥巅疾。
来疾去徐,病这个脉来的时候比较快,去的时候很慢。按它是来的脉,按应该很强,一松开来脉就没有了,什么叫来去,来就是你按它,你要查它来,脉来得速度很快,放开来的时候,脉变得很小,所以你按下去跟放开来,脉形完全感觉不一样,这就是来疾去徐。病人上实下虚,所谓为厥巅疾,是头部会有问题。如果寸脉的脉非常大,冲上去,冲到上面,下面是很正常,病在上,是上实下虚。

      来徐去疾,上虚下实?为恶风也。故中恶风者,阳气受也。
如果重按他的脉的时候,脉变得很小,放开来的时候脉跳得很快,可以说寸比较弱,尺比较强,病人是上虚下实,这是胸阳不足,一般来说都是恶风。上焦是虚脉的时候,肺是管胸阳,管全身皮肤毛孔,病人比较怕风,因为受了伤害,怕风,所谓恶风就是风吹得他他很难过,一定要闪开来,不喜欢风直接对着吹。开敞篷车,风吹得难过,就是恶风,或者到海边风吹的时候,应该是很逍遥很美,但是学得风吹得很大很难过。故中恶风者阳气受也,所以如果怕恶风怕表风的,都是表阳受到损害。
有脉倶沈细数者,少阴厥也。
如果摸到脉非常的细沉在骨边,骨就是肾,是少阴问题。但是如果是这个数脉而且是重按下去的时候,还有一种特殊的脉,就是摸到骨边的时候脉很数,重按指头跟骨头贴在一起压下去的时候,居然脉还在那边,这个里面有积在里面,称为附骨脉。
简单讲,只辩证虚实的话,虚脉就是重按到骨边没有了,实脉呢按到骨边它还在,就是虚实,按照上下寸和尺来比较就是辩阴阳。
沉细数散者,寒热也。浮而散者,为眴仆。
如果脉不会固定在一个地方是寒热,阳浮到表面上来,正常的阳应该和阴是搭配在一起,如果是脉浮起来,代表阴胜了,阳衰掉了,散掉了,阳往上冲的时候,阳要散掉造成人昏眩,容易晕倒。阳之所以会往上浮,是因为阴不能去固阳,所以阴阳两个会分开来,处方是平衡阴阳,症状就去掉了。
       \诸浮不躁者,皆在阳则为热,其有躁者在手。本来是吸气脉跳两下,吐气脉跳两下,现在吸气脉跳三下,吐气脉跳三下,再加上中间停一下,一呼一吸一共是七下,就是燥脉。脉浮但是不燥,病都是在阳,都是热。如果浮而燥者病在手,有燥脉的话病在手上面。
诸细而沉者,皆在阴则为骨痛,其有静者在足。
脉细而沉的都是在脚上面,所以手是阳,脚是阴,所有的细而沉的脉,都是在骨边,所谓静就是脉比较缓。
数动一代者,病在阳之脉也,泄及便脓血。诸过者切之。
正常脉摸上去一直以很稳定的速度在跳动,突然有一下变更一下,并不一定为停带。有一种是本来是脉在跳动,稍微变快一下,或者变慢一下,稍微会有点变更的现象出现的时候,称为病在阳的脉,因为以速度来论气。
所有的脏腑,大肠小肠都有血管,如果会便血出来,不管是里面是动脉血管堵塞,或者是剥离,或者是大肠发炎,病人,大便或是是小便排血,中医的观念血在归经的时候,血在经络里面在血脉里面走的时候不应该会溢出来,这个时候就是为阴阳能够合。如果阴阳不合的时候,血会离经叛道,所谓的守固守是阳在固守,阴就在里面,当阳不能守的时候,阳虚的时候,阴就往外盛,这是两个相对的。
濇者阳气有余也。濇脉是标准的阴不足,阳气有余。摸到脉的时候它不流畅,脉的速度脉的形状,软弱度它的力量都是气。摸到脉里面的血的速度是涩,就是说按到骨边,发现到脉在左右转动,有时候在这边,有时候在这边,濇脉常常摸到,好像一个很软的塑胶管,里面有水,但是水又不够,一摸下去水还在里面就轱辘轱辘在旁边跑来跑去那种感觉,濇脉是气血不够,所谓的阴不足。
滑者阴气有余也。摸上去脉来的速度很快,感觉到血管里面非常有力,气血流得非常的顺畅是滑脉。寸脉比较高,尺脉是阴脉比较低,因为有斜度,不是平的,就可以感觉到脉的流畅,以后从这个角度,摸脉的时候就可以摸到了。

     内经里面也提出来,望而知之为之神,闻而知之为之圣,问而知之为之工,切而知之为之巧。脉会随着情志来走,所以齐伯说诊脉准的要早上天亮的时候,那个人躺在那边的时候。
阳气有余,为身热无汗。滑脉是阴气有余,会造成阳不足,身热无汗,反过来看,阳有余,一定阴不足,阴升阳就降,阳升阴就降。阴气有余,为多汗身寒。阴阳有余,则无汗而寒。
因为这个阴气有余的时候为多汗生寒。因为阳有余的时候,皮肤表会固得非常的强,太过了,所以毛孔就是鬼门这个闭锁在那边,它不会透发,发热但是没有汗。那阴气有余的时候代表阳不足,阳不足的时候毛孔就是弦浮,就是扩散,中医讲毛孔两个字用了很多的名词,有人叫弦浮,有人叫鬼门,毛孔打开来了,病人就有汗湿掉了,因为阳不足所以病人会生寒,病人会怕冷。阴阳两个都有余,无汗,无汗代表阳,而寒就是代表阴,两个都有余的现象。
         推而外之,内而不外,有心腹积也。推而内之,外而不内,身有热也。推而上之,上而不下,腰足清也。推而下之,下而不上,头项痛也。按之至骨,脉气少者,腰脊痛而身有痹也。
推而外就是手指把脉往外推往内推,这是内外意思。如果这个脉你把它往外拉,拉了半天它还停在那边不能动,代表里面有积了。如果是推而内之,脉还是停留在外面,不往内走,就是生有热。中指按到关脉的地方,脉上而不下脉在寸,尺脉也有了,代表下半身,尺脉没了,就阴阳在调整,按到中间的这个交接的时候,脉只有在上面可以摸到脉,下面摸不到脉,就下焦会寒。如果推了脉,按到关脉,尺脉在下面可以摸到,寸脉摸不到,头上会痛。所以,如果按到骨头边脉气早者,腰际痛,身有疲。
诊脉,是以诊气为主,脉气少的时候,督脉是诸阳之汇,当然会有督脉的问题,腰背痛,身有疲。四肢有疲症,麻木不仁的现象,都是阳不足,阳都是督脉在管,所以会有腰椎痛。
去了解这些诊断,因为有些处方可以用阳的药,它本身是可以将督脉的阳气壮起来,有的阳药不壮督脉,壮四肢,皮肤上,壮关节上的阳,不一样,所以可以取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