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入中国历史的古老树种---桑树

 自强不息在等你 2022-04-23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参天大树生命的最初,不过是一颗不起眼的种子。树木是最容易被忽视的背景,但它们其实比我们在这颗星球上生活得更悠久、更顽强,不仅扎根于土壤,更深深扎根于人类的历史与文明之中。 
桑树,现在已经不大被城市长大的人所熟悉。毕竟,现在的行道树、园林绿化树等都难得一见桑树的身影。但我们现在提到的一些词汇却绝对离不开桑树。

图片


《诗·小雅·小弁》记载:“维桑与梓,必恭敬止。“意思是见了桑梓容易引起对父母的怀念,所以起恭敬之心”,后世即以桑梓作为家乡的代称。

 丝绸之路,来于桑蚕。桑蚕,蚕几乎只以桑叶为食。中国古代凡是兴盛之朝,无不以劝民农桑为本,由此可见桑树在中国古代历朝历代农耕中的地位。
我国的桑业生产历史悠久,约在五千年以前,先民就在中原大地上开始栽植桑树。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已经有“桑”字,《山海经》、《尚书》、《淮南子》等不少古籍中都有对桑树的描述,众多出土文物上也有桑树的形象。

图片

 有关桑树的得名,有一个委婉动人的故事,晋代干宝的《搜神记》载,一女子想念远在外乡的父亲,向家中的白马许诺,找回父亲就嫁给它。当白马载着父亲归来后,却被杀死,并把马皮晒在院中。女子伤心欲绝,许下心愿,愿与白马同去。后一阵风起,马皮将女子裹挟而去。几天后,在树上发现化为蚕的女子和马皮,“因名其树曰桑。桑者,尚也”。象征着受恩必报高尚的感情。

图片

     桑树在古人的心中是神圣的,我国各地都流传着关于桑的神话传说。古代的许多仪礼谋议也都在桑林中举行,“昔者尧见舜于草茅之中,席陇亩而阴庇桑,阴移而授天下传”(《战国策》),尧在桑树下把天下禅让给了舜。
     古人生活中处处有着桑树的影子。“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官,送我乎淇上矣”(《诗经·桑中》),青年男女多在桑林中约会,后用“桑中”“桑间”专指男女约会的地方。古代男孩出生后,要用桑木做的弓,蓬梗做的箭射天地四方,象征孩子长大后有四方之志,用“桑弧蓬矢”指男子的远大志向。“日夕垂,景在树端,谓之桑榆”(《淮南子》),桑榆是西方日落处,太阳落在西边的桑树和榆树间,后用以比喻的晚年。“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神仙传》),仙人麻姑自称三次看见东海变成桑田,后用“沧海桑田”比喻世事变迁很大或人生短暂。

图片

     桑作为一种意象,也大量出现在诗文之中。《诗经》中收录了许多桑为题材的诗篇,如“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诗中描写了一群采桑女在大片桑林中穿梭,在劳动行将结束时,互相招呼,结伴同归的情景,洋溢着愉快而轻松的气氛。

 在中国,桑树不仅是重要的经济林木,还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文化象征。蚕桑文化是中国农耕文明的源头,从古至今始终伴随中华农耕文化发展进程。经久繁荣的蚕桑业孕育了蔚为壮观的蚕桑文化,它以桑树为载体,用农桑典故和农桑诗词记录生产生活,用神话、典故和诗词等生动形象地反映社会生产生活各方面,创造出种类繁多、底蕴深厚、传承至今的农桑遗珍。

图片

     “我劝世人勤务桑,务得桑成无价宝”,桑树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在多类果树和林木之中独树一帜。我国蚕桑资源利用独具特色,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在果用桑、饲料用桑、生态桑等方面的开发研究上取得显著成果。在新的历史时期,桑树资源不再只为蚕而生,其在保健食品、医药用品、果酒饮料、畜禽饲料、化妆品以及新型材料等更多的领域,有望形成强大产业聚群,在生态保护、脱贫攻坚和新时期“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