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梧闽札记:圣贤的差别 ‘无为法’

 翁墨宸文学馆 2022-04-25

陈来和先生在研究周易传统文化


《金刚经》说:“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为什么不是有'作为’不同而有差别,而是以'无为法’而有差别呢?因为佛祖以慈悲的胸怀,看到了人的时间、精力或生命的局限性,而学佛修道的方便,是'求之诸己’,是舍而后得悟的,世事纷呈变化万千,只是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作为,想有巴菲特和比尔盖茨的成功,却没有他们的心得'专注力’(定力)是不可能的,这定力是因,成功是果。小人书中,那只上山的猴子,一见满山花果,心花怒放…一会儿摘桃子,一会儿揄玉米,那边还有香蕉,下山前抱着大西瓜,一个踉踉跄跄,西瓜破了…什么都没有!猴子是太有作为了,而佛祖是盼着您有取舍,也专注,到了下山的时侯有所收获吧!所以说:'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左一陈来和先生,中为李松铭先生,右为老中医颜建先生

佛教、道教与儒教文化各有千秋,还是中国老祖先发明的文字历害,'佛’是'弗人’不是人模狗样,一个成佛的觉悟人,不是寺庙上的那些金雕银尊,也不一定是尼姑和尚,东园厚境那些扮和尚来石码做法事的人,更不是'真佛’…真佛在哪里呢?您可能想不到。真佛印象在心中,藏人的'珍珠玛咪’是解放军,农奴的文殊菩萨转世佛是毛主席,当然'雷神’雷锋也活在咱心中!

 
道教向往的神仙在哪里呢?华安有'仙字潭’,住在太武山上的人可能是仙,比如福兴寺主管李松铭先生吧!您根本无法相信,他的画虾美术可能属闽南人最有艺术造诣的,仙人画虾栩栩如生,信手拈来不落俗套。'仙’头是民间的向往偶像。而儒家的'儒’却是'社会需要的人’,比如一中的洪达勇老师就是一位儒士,这社会需要敬业的好老师好校长!
 

摄影:黄志强

只有对贪欲舍弃'无为’,才有可能'无不为’,佛学文化为俗人指出了成佛的津渡,有持戒、布施、忍辱、精进、禅定和涅槃等六条渡口需要去过渡,从此岸到彼岸…这个过程是平行的也可能是反复的,不是说先持戒或后精进,先布施后禅定这种先后次序,而是随缘舍得,属于出世间法,佛家的理想目标很长远,循着'三世因果,六道轮迴’,想得到来世的果位。而儒家的目标却是面对现实的本代人生,如何育人成才,提倡知行合一,因人施教,循序渐进,从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到平天下一路向上走势。,简称'修齐治平’,属于入世间法。

摄影:青青

简约说儒释道三教文化,分别代表积极的乐观精神,彻底的悲观主义和自然的现实追求。中国十大金牌堪舆师白水贤达陈来和先生是研究地理与人的关系,而白云岩的朱熹却是研究天理与人的关系,这严格说都属于儒家的圣贤的作为,也有道家的成仙追求,因为道家通天老道祖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自然。’这里'法’不是真理或规律,而是学习效法的意思,道家所追求的是自然规律,人类对自然规律的了解仍然很肤浅,对天道地道与人道的敬畏心总是很不足为道的,现在社会出现的问题,不是无为而治,有些方面是乱作为引起的,如过度消耗自然资源引起温度效应,出现疫情病变等等。古人说'天作孳尚可活,自作孳无药可治’,美西方的一贯人为'自作孳’病毒,可能成了百年一遇的大变局起因。天助中华,神州大地必将屹立于世界东方!

闽风采



郑亚水,笔名梧闽,自号"山石码'',毕业于漳州农机校和厦门大学政治学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先后由漳州市图书馆出版《秋水白云》《西方国际政治研究》、作家出版社出版《白云深处》、海风出版社出版《月泊龙江》等书籍。

2001年中国东欧经济研究会授其《企业文化一一现代企业的灵魂》''优秀社科论文一等奖'',并入选《中国改革发展论文集》(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9年11月,该论文被清华大学收录《n<1知网空间》智库咨文

作品《<兰亭序>拾遗》一文于2010年9月入选《中国散文家代表作集》(作家出版社),并荣获2010年度中国散文学会“中国当代散文奖”;2015年春,经中瑞两国相关部门批准,被授予瑞典皇家艺术学院“荣誉博士”称号;2021年8月,作品《说好的父亲》荣获“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