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则鼻炎的医案,思考一人多病之间的微妙联系

 为什么73 2022-04-26
原创 唐略 传统中医唐略 2022-04-26 11:45

我小的时候,家乡有位老中医,也是姓唐,年纪很大。每天一大早,他的诊所门口就有几个人排队。

但整个白天,他那里的病人也不多,更多的时间,老先生在那里悠闲地喝茶。

为什么大家都想抢他早上的头几个号呢?

人们都说,老先生每天上午那阵子,头脑清醒,神采飞扬,谈笑风生,妙语连珠,这时候看病最准,开方效果极好。

等到看了七八个人之后,他就开始打哈欠,挠头,话少了,这以后开出的方,效果就很一般了。

家乡人都知根知底,所以一定要赶早,抢到每天上午的头几个号。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老先生年纪大了,精力有限,而中医是一门艺术,需要灵感,也颇费心思。

精力好的时候,有这个灵感,思维敏捷,所以能辨证准确,甚至出奇制胜;

等精力不济时,头脑转不动了,就只好循着老套的思路开方,效果也就差了。

这也足见,中医治病无定法。

临床越多,这种感觉就越强烈。

去年秋天,有位女士来看过敏性鼻炎。她其实是我的老患者了,以前有个感冒什么的,都来我这,看一两次好了也就不来了,我对她的体质也无法深究。

这一次,因为看的是过敏性鼻炎,而过敏性鼻炎是一个牵涉面很广的病,所以我就问得比较仔细。

这才知道,她从小时候就有一个毛病,后背发冷
而且很年轻的时候就查出有肝囊肿,医院判断是先天肝囊肿,虽然没有什么大的不适,但一直觉得肝区有异物感
她还感觉,她对于温度的调节能力很差,怕冷也怕热,晚上睡觉,经常有半夜发冷,冷到全身发麻。
秋天一降温,她就鼻子发酸,大量地流流涕,猛烈而连续地打喷嚏。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方药都吃遍了,效果都不明显。

诊脉,整体偏软。
舌淡有齿痕,苔白。
大便偏干,食欲一般,眠梦偏多。

我开的方剂是这样的:

鹿角片 鹿角霜 桂枝 生白芍 

全当归 枸杞子 党参 肉苁蓉 

生黄芪 法半夏 茯苓 净蝉蜕

我认为,患者最重要的一个症状是后背发冷

后背是足太阳膀胱经和督脉的循行部位,膀胱经主一身之阳,督脉总督一身之阳,自幼背冷,阳虚无疑,而且,阳虚也容易导致过敏性鼻炎。

方用鹿角片、鹿角霜补督脉之阳
桂枝配白芍,当归配黄芪,是两个对药,调和营卫,补益气血,这是通阳的基础,且桂枝也能温通太阳经
当归配枸杞、苁蓉,温补肝肾,亦养奇经八脉之阴,为通督脉的提供条件
党参、半夏、茯苓通补阳明,益气化痰
黄芪固表,蝉蜕通络疏风,此针对鼻炎,治其标证。

药后,患者的鼻炎症状都没有了,但汗多,略感困乏,这是因为阳气通了,但阴分血分无法跟上来。

为什么跟不上来?

是因为多年的肝囊肿,肝络瘀滞,瘀血不去,新血不生,所以在前方的基础上,减轻温阳力度,去掉风药,略加化瘀通络之品:

鹿角片 桂枝 生白芍 当归 

生黄芪 党参 法半夏 茯苓 

制香附 丹参 柏子仁 丹皮

丹皮、柏子仁虽然不是活血化瘀的典型药物,但对于化肝经络瘀,效果极佳。

这个方子五剂后,又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了一些微调,再服药十余剂后,肝区已经没有异物感了

图片

这也让我思考,这例患者为什么会有肝囊肿?

应该是因为膀胱经和督脉阳气不足,内热不能外达,郁在肝里了

因为人体之气周行,从太阳开始,厥阴结束,再从厥阴到太阳,如果这个转化不利,就容易导致阳郁于厥阴而虚于太阳。
所以,一边通太阳经和督脉的阳气,一面疏化厥阴肝络的郁结,就能把鼻炎、背冷、肝囊肿三大问题一揽子解决。

鼻炎、肝囊肿等具体的病,在各种书籍中都有对应的方子,但仅供参考。

人体是一个整体,一个系统,同时出现的一些疾病,往往有关联,这就不能局限于某方治某病了,一定要系统分析,才能给出合理的治疗方案。

图片

这就需要头脑清醒,眼明手快,昏聩之辈,或疲乏之时,就吃茶去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