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学翻译:为什么英语国家译员普遍报酬偏低?

 译品译味 2022-04-27

文学翻译工作报酬低,专职译员数量少、名望小……不止在中国,英语国家也是如此。

David Bellos教授在《你耳朵里有鱼吗》第二十七章开篇就点明了英语国家文学翻译的这一现状。英美等国的文学译者通常还需一份主业来维持温饱,翻译只能作为副业。

这是因为与经贸、法律、技术等文本相比,文学翻译时限宽松,内容趣味性较强,译者的直接责任相对较小。译者很难靠文学翻译获取实在名利。

但也并非所有国家都如此,比如在德法日,文学译者可以将翻译作为主业,获取可观版税。

尤其在日本,文学作品译者地位几乎和英美的作家地位等同。这些译者家喻户晓,作品十分畅销,甚至有出版商为了满足读者的好奇心,专门出版了一部揭晓翻译家生活的读物——《101位翻译家的生活》。

日文原版《翻訳家列伝101》书影

为什么文学翻译的「遭遇」在各国如此不同?其实,这恰恰体现出文学翻译作品在全球的流动具有不对称性

文学译作的不对称流动

目前,世界文化主流和中心仍处在英语地区。英语文学向外传播时,即进行把英语译入别语的向下翻译,一般不会遇到什么阻碍,因为文学译作是主流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通道。因此,在某些非英语国家,「英译本国语言」的译者相应地能获得较高的存在感。

相反,对其他语言的文学作品而言,向上翻译打开了它们国际传播的大门,促进这些边缘文化的作品流向中心,走向世界。但这些译作想要挤开英语母语作品,在中心文化占据一席之地并非易事。

这便是文学译作流动的不对称性。这一不对称性也影响到了译者的翻译方式与译作风格。

英语作为译入语时,译者的翻译风格往往比较忠实流畅,不太具有自己的风格。这是因为文学译者和新手作家一样,很难依靠自己找到出版商为其出版书目,将之前鲜有人知的文学作品推向文化与语言的中心。保持忠实和流畅,是一种比较保险的翻译方式。

实际上,译作的出版往往取决于出版商的意愿

英美国家的出版商通常只会法语一门外语,因此他们在挑选外文作品时会优先考虑有法语译本的书目。此外,出版商还会依据同行数据或小道消息挑选出版书目。因此,译者往往是翻译出版链上唯一了解原文及其作者的人,他们不仅需要保证翻译质量,也间接地在为新书出版「背书」。

重译就是后人乘凉?

新的作品翻译会遇到很多上述提及的问题,重译经典作品也同样障碍重重,译者需要承担很多新的责任。

如今,经典作品重译谋求的主要是商业利益。比起推出新作,重新翻译出版经典作品风险更小,收益更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