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孟容是谁?可能对大部分当代书画家来说,马孟容还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但在我国现代美术史上,马孟容是一个重量级的人物,是一个不可遗忘的艺术家。 马孟容是浙江温州文化大家族—马氏家族第11代传人,生于1892年,毕业于浙江高等学校(现浙江大学),1923年执教浙江省立十中(现温州中学),与朱自清是好友、同事。1926年,他应上海美专校长刘海粟之聘,任职国画系教授。同事有黄宾虹、郑曼青、谢公展、张大千、郑午昌、方介堪等人。1930年,他任中国文艺学院(上海)教务长,与何香凝、蔡元培、柳亚子、吴昌硕、于右任等诸多名家交往频繁。其作品曾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及比利时、法国、日本等国美术展,获得很高的赞誉。他提倡宁雅毋俗、雅俗共赏的画风,并编著出版《墨趣专述》《(马孟容)花鸟画集》《草虫鱼蟹谱》《中西画法之异同》《听松阁古今体诗》等著作。可惜,1932年,41岁的马孟容因病早逝,未能绽放更大的光芒。其弟马公愚擅长书法篆刻,治学严谨,也是20世纪30年代海派文化的杰出代表。 ![]()
![]()
2003年12月,笔者读到《温州瞭望》杂志一篇文章“文脉书生—百里坊马氏三百年文化传承如缕不觉”,了解到这个家族。第二年在我写作《影响百年中国的文化世家》一书(22个大家族)时,我想把马氏家族写进去。为了进一步搜集资料,我与马孟容的孙子(温州大学教授)马亦钊先生进行了通信联系,他给我邮寄来一套书《马孟容、马公愚纪念集》和他的书法集。我认真拜读后,写下了家族传记“书画传家三百年—温州马氏”一文。 那时,我品读了马孟容的国画,他的花鸟画精美、生动,笔致高雅。蔡元培称赞说:“吾国画有文人派与画院派之别,文人之画,大都气韵生动,寄托遥深,而放者为之,或流于疏脱。画院派之作,大抵界画精细,描写逼真,而拘者为之,或失之板滞。孟容先生折衷两派而兼取其长,诚出色当行,有艺术价值之作也。”我也对马孟容的花鸟画进行了临摹。 ![]() (马孟容春夏秋冬花鸟画四条屏) 最近,南通防控严,我在家陪老母亲,闲暇间翻翻书橱,看到一本1992年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朱自清散文精选》,读到了朱自清《温州的踪迹》“月朦胧,乌朦胧,帘卷海棠红”一文,朱自清是现代散文高手,他的代表名作有《荷塘月色》《春》《绿》《背影》《匆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不少入选中学课本,脍炙人口。这次读“月朦胧,乌朦胧,帘卷海棠红”,我内心受到感动。其实,在马亦钊先生送我的《马孟容、马公愚纪念集》中,已收录了这篇文章。我也读过,当时我是书画艺术的门外汉,只注重马氏人物的史料收集,对书画的品读是囫囵吞枣,印象不深,以致很快淡忘了。2010年我才开始进行书画评论,现在对画作的理解有了较深的见解,因此再读朱自清的文章就觉得很亲切。 朱自清“月朦胧,乌朦胧,帘卷海棠红”原文写道: “这是一张尺多宽的小小的横幅,马孟容君画的。上方的左角,斜着一卷绿色的帘子,稀疏而长;当纸的直处三分之一,横处三分之二。帘子中央,着一黄色的,茶壶嘴似的钩儿—就是所谓软金钩么?'钩弯’垂着双穗,石青色,丝缕微乱,若小曳于轻风中。纸右一圆月,淡淡的青光遍满纸上;月的纯净,柔软与平和,如一张睡美人的脸。从帘的上端向右斜伸而下,是一枝交缠的海棠花。花叶扶疏,上下错落着,共有五丛;或散或密,都玲珑有致。叶嫩绿色,仿佛掐得出水似的;在月光中掩映着,微微有浅深之别。花正盛开,红艳欲流;黄色的雄蕊历历的,闪闪的。衬托在丛绿之间,格外觉得妖娆了。枝欹斜而腾挪,如少女的一只臂膊。枝上歇着一对黑色的八哥,背着月光,向着帘里。一只歇得高些,小小的眼儿半睁半闭的,似乎在入梦之前,还有所留恋似的。那低些的一只别过脸来对着这一只,已缩着颈儿睡了。帘下是空空的,不着一些痕迹。……这页画布局那样经济,设色那样柔活,故精彩足以动人。虽是区区尺幅,而情韵之厚,已足沦肌浃髓而有余。我看了这画,瞿然而惊;留恋之怀,不能自己。故将所感受的印象细细写出,以志这一段因缘。但我于中西的画都是门外汉,所说的话不免为内行所笑。那也只好由他了。——1924年2月1日,温州作。” 这篇寥寥数百字的散文,富有诗情画意。虽然,我们现在从网上搜索不到马孟容这幅小品画,但品味朱自清优美文字的瞬间,我脑海忽然浮现出一个画面《海棠八哥图》:“淡淡的月光下,海棠花玲珑别致,红艳欲流,黄蕊凝香……枝上,一只八哥半闭着眼,似乎将要入睡;另一只八哥已经缩着脖子,进入了梦乡。”这文,这画,栩栩如生,魅力无限。真可谓:文因画而作,画因文而传,相映生辉,同垂不朽。 ![]() (马孟容枫叶八哥图) 据资料获悉:1923年2月—1924年1月,朱自清由北大同学周予同介绍,到温州中学任教,与马孟容、马公愚成为同事、挚友。当年朱自清的租住处在四营堂巷,与马宅相隔不过几百米。从学校回家时,他必途经马家。马家院内花草繁茂,四壁挂满书画名作,因此他常去谈诗论文、品茗赏画。马孟容赠送了他一幅国画小品,他以文回馈,这给百年文坛留下了一件趣事。 其实马氏兄弟与朱自清的交往还有不少故事,1924年春,朱自清只身前往宁波省立四中和白马湖春晖中学任教,家眷仍留居温州。这年秋,温州出现战乱,马孟容、马公愚带家人及朱自清的家属一起到外地避乱。后来,马公愚派人送朱自清的家属回温州,并借十元大洋以备急用。朱自清获知后,专门致函感谢马公愚的救难之恩。还为马公愚的《石鼓图》题写了一首格律诗:“文采风流照四筵,每思玄度意悠然。也应有恨天难补,却与名山结善缘。”1932年,朱自清从英国留学归来,在上海与马孟容久别重逢,朱自清欲续娶陈竹隐,请马孟容作一幅画为新房添彩,马孟容欣然允诺。当年8月,马孟容去世,朱自清悲伤不已。 朱自清虽然不擅长绘画,但他从文学的角度品味画作,不仅让人感受到其细腻笔触娓娓道来的文字之美,而且让人体会出马孟容笔笔精到的画作之妙。妙笔生花来称这篇文章一点也不为过。虽然,我们不知马孟容为朱自清画的小品存世的踪迹。但如果我们欣赏一下马孟容遗留的两幅画作《枫叶八哥图》《天竹八哥图》,对《海棠八哥图》就会有更好的想象。 ![]() (马孟容天竹八哥图) 《枫叶八哥图》《天竹八哥图》两幅作品,八哥们左顾右盼,形态自然生动,色彩柔美,也是传神妙品,画中的情韵耐人寻味。 如果你想进一步观赏马孟容的画作,可在网上搜寻马孟容更多的画作,就可领悟到马孟容绘画的惊世之笔。也可以在温州旅游时,参观马孟容、马公愚艺术馆,在品味原滋原味的马孟容画作中吸收艺术的熏陶。 相关文章链接 当代美术推动力人物评论专栏 7.赵义成颜体楷书初露锋芒(郭谦文) (360doc.com) 8.张明堂“铁笔隶”让隶书散发出新气象 (360doc.com) 9.陆林深“章隶”体书法充满奇趣(郭谦文) (360doc.com) 10.百年优秀演员赵丹的书画缘(郭谦文) (360doc.com) 11.“实验——探索”石鲁·石果父子一脉相承(郭谦文) (360doc.com) |
|
来自: 甘泉书屋i30tsw > 《郭谦谈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