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题研究综述 | 数学解题研究30年(上)

 一个大风子 2022-05-04 发布于山东

图片

阅读提示

怎样解题是数学教师思考的两大问题之一(另一个是“怎样教学”),也是数学教育研究的基本课题之一

为帮助青年数学教师了解我国数学解题研究进展,“少走弯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前进”,我们推荐几篇解题研究综述文章

本期推荐罗增儒、罗新兵老师的文章《数学解题研究30年》(1977-2008)(上),该文发表在《湖南教育(下半月版)》2009年第1期




“怎样解题”是数学教师思考的两大问题之一(另一个是“怎样教学”),也是数学教育研究的基本课题之一.

中国是个解题古国大国和强国,历来重视解题研究.古典名著《九章算术》以九卷、246道题目及其解答术构成篇章,可谓解题研究的开山之作.

1977年恢复全国高考使解题研究重新起步,1978年恢复数学竞赛又给方兴未艾的解题研究提供了新的动力,1980年前后翻译出版波利亚的著作更给中国的解题研究吹来一股春风.久旱逢甘雨,中国的数学解题活动如同沉积有时的火山重新喷发,如同沉睡方醒的大海重又咆哮.在现行考试制度与改革开放的双重背景中,中国的解题传统很快就重振雄风,形成特色.回顾中国数学解题研究30年(1977-2008),虽有不少功利性、应试性、重复性的工作,但依然表现出健康的主流.

涉及数学解题的文章书籍是研究解题现状的原始素材,这方面的资料浩如烟海,对解题研究的贡献也有重有轻,理顺这些情况是解题研究的一项基础工程.我们通过对文章书籍的初步整理,粗略地将数学解题研究的相关工作分成14个方面,除理所当然的数学自身研究之外(如初等数学研究、教育数学研究),还广泛涉及解题的文献学研究、方法论研究、教学论研究、思维论研究、竞赛论研究、心理学研究、以及数学解题的理论建设等. 




一、资料性的分类汇编

这方面的工作一开始是资料奇缺情况下的应急之举,后来逐渐成长为记录解题成果的工具书,近年又发展为网络资料.

1.资料性的工具书.“文革”结束后出版了一批习题集,首先是重版的或国外的,随后是新编的、国内的,书中基本上是就题论题,一题一解.如日本的《几何学辞典》、《三角学辞典》、《代数学辞典(上、下)》,前苏联的《初等代数习题集》、《初等数学习题集》等;国内的有《中学数学习题》(杭州大学数学系,1978)、《中等数学习题集(四册)》(翟连林等,1980)、《中学数学习题汇编》(高希尧,1980)等.再如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唐秀颖主编的《数学解题辞典·平面解析几何》(1983)、《数学解题辞典·代数》(1985)、《数学解题辞典·三角》(1988)、《数学解题辞典·立体几何》(1991)等,又如河南教育出版社的“中学数学专题丛书”,其宏伟的计划是按专题出50册,堪称“一套大型中学数学教学资料工具书”.

2.技巧性的解题指导资料.这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盛行,也经历了“从重印到新编”的过程.结构上,有的按内容分类,有的按方法分类,主要是结合题目介绍具体的解题方法与解题技巧,其内容很多都可直接进入课堂;形式上,从一招一式的归类到注重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和一解多题等都有.如卢正勇的《数学解题思路》(1980),介绍了20种方法,曾获“1987年全国优秀畅销书”奖,发行40多万册.至今,技巧性的解题指导仍是中学教师阅读的主体资料和写作的主流课题,而“题目+解法”模式也是学生最常见到的解题指导模式(当然,未必是最好的解题指导).

3.高考、中考资料.1977年恢复高考,解题能力成为考取大学、改变命运的关键因素, 曾给中国现代解题研究一个有力的初速度,也使应试复习的解题资料应运而生.其中,有粗制滥造的一部分,体现了解题教学新八股、并为题海战术和应试教育推波助澜;另有一部分是以高考、中考为素材的解题、命题研究,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考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乏珍品;而更多的是只服务于当年升学的应试资料.在高考辅导资料历史上,发行量比较大的有翟连林主编的书、苏州大学主编的资料等.这方面的工作不仅每年都有很大的实际需求,而且也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应该区别对待,尤其是十几个省自主命题之后,题型、题量大增,研究空间也大增(错误也增),“怎样复习,怎样解题,怎样答题,怎样命题,怎样填报志愿”等方面的经验积累,有希望诞生“数学高考学”.笔者《怎样解答高考数学题》(1994)的相关工作《着眼数学素质、服务基础教育——数学高考解题理论的建设》,就曾获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省级二等奖(1995). 

4.文摘工作.20世纪80年代以来,曾经繁荣过一阵文摘工作,如张友余《中国中等数学文摘(1980)》(1983),收集了1980年国内78种期刊中有关中等数学的全部文章和1980年出版的这方面书籍;又如薛茂芳的《数学教学文摘》杂志从20世纪80年代自办发行到90年代,在当时是非常有影响的;此外,还有扬州等地的文摘报刊.如今,这些工作已差不多都被网络资料代替了,这是30年来一个甚为显著的变化.






二、数学方法论的研究

1980年出版的《中学数学教材教法(总论)》在指出“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也是“基本知识”时,批评说:“中学数学内容中的这些基本方法历来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甚至连基本的总结也做得很不够……”,这些权威教学论专家们的意见,基本上反映了1980年以前的情况.进入20世纪80年代之后,形势有了很大的改变.

1.首先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盛行方法性的解题研究,包括解题特技与解题通法的研究.如赵振威《解题思路——如何求证》(1981),吴振奎《中学数学证明技巧》、《中学数学计算技巧》(1982)等.

2.随后又有“解题方法”层面上的“数学思想方法”研究,如解恩泽、徐本顺主编《数学思想方法》(1989),王连笑《数学解题中的数学思想》(1994),沈文选《中学数学思想方法》(1999),钱珮玲、邵光华《数学思想与中学数学》(1999),欧阳维诚等《初等数学思想方法选讲》(2000)等.

3.更有影响的工作是在徐利治教授的倡导下,数学方法论的理论研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已经形成一个影响全国的气候.这些工作,首先是对数学方法进行概括、分类、评价以及如何运用的论述,进一步是从方法论的高度研究和讨论数学的发展规律、数学的思想方法以及数学中的发现、发明与创新法则.这里面,既诞生有高层次的理论专著,更出现大批普及型的书籍文章.主要的数学方法论著作有:徐利治《浅谈数学方法论》(1980),徐利治《数学方法论选讲》(1983),郑毓信《数学方法论》(1991),郑毓信、肖柏荣、熊萍《数学思维与数学方法论》(2001),李翼忠《中学数学方法论》(1986),刘兆明主编《中学数学方法论》(1987),赵振威《中学数学方法指导》(1988),周春荔《数学观与方法论》(1996),张奠宙、过伯祥《数学方法论稿》(1996),郑隆炘《数学思维与数学方法论概论》(1997).此外,从1988年开始,由徐利治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组织了一套《数学方法论丛书》(12本);1999年,由王梓坤、张乃达主编,大象出版社(原河南教育出版社)组织了一套《中学数学思维方法论丛书》(12本).

4.国内的“数学方法论”研究与国外的“问题解决”平行发展,都是对波利亚现代启发法的直接继承.但是,中国的“数学方法论”研究在继承中又有超越,这正成为中国解题研究的一个特色.






三、对波利亚学说的研究与超越

数学上存在证明的方法与发现的方法,在逻辑实证主义占主导地位的历史时期,关于数学发现方法的研究一度陷于停顿,波利亚的贡献就在于自觉承担起复兴数学启发法的重任,并提出合情推理,为数学启发法的现代研究提供了必要基础,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数学教育界兴起的“问题解决”研究是对波利亚现代启发法的直接继承.

1.我国数学教育界对波利亚学说的了解,主要是从20世纪80年代翻译波利亚的名著《怎样解题》(1945年)、《数学与似真推理》(1954年,又译为《数学与猜想》)、《数学的发现》(1962年)等开始的,国内一批热心学者召开了波利亚数学思想讨论会,波利亚的解题观、数学观、教学观得到传播;一批波利亚型的数学工作者也在成长.其中,解题表的“四个步骤”、“合情推理”、“知识+启发法”、“教学三原则”等观点已经成为许多同行研究解题教学的指导思想;“数学的两个侧面”都得到了加强,演绎被还原为归纳、类比与猜想,探索被论证为定理、公式与发现,尤其是,从逻辑体系的数学中浮现出了实验体系(返璞归真);在波利亚学说的影响下,人们从数学具体解题方法、具体解题技巧中提炼理论价值,探索“怎样想到这个解法”、“是什么促使你这样想、这样做”的规律,努力总结人们发现解法、找到思路的思维模式.所有这一切,使得数学解题研究摆脱了就题论题的狭窄天地,使得解题学习超越了“简单模仿+反复练习”的初级阶段,进入到规律探索的较高层次.过伯祥、杨象富《中学数学综合题的解法发现》(1988),过伯祥《怎样学好数学》(1995),杨世明、王雪琴《数学发现的艺术——数学探索中的合情推理》(1998)等书都是力图用波利亚风格来写作的.王梓坤主编的《让你开窍的数学》丛书(1997)也体现了波利亚的影响.

2.对于波利亚的解题表及有关著作,人们从不同的角度阐发了对波利亚解题思想的认识,如过伯祥提出过“念头说”(见《国内外中学数学》1985,4)、“变换题目说”(《中等数学》1988,2),杨世明提出过“动因说”(见《福建中学数学》1987,4)等.我们则更倾向于“化归论”,将其归结为5个要点:程序化的解题系统,启发式的过程分析,开放型的念头诱发,探索性的问题转换,朴素的数学解题元认知观念.“解题系统”是波利亚解题思想的整体框架,“分析解题过程”是波利亚解题思想的思维实质,“念头诱发”是波利亚解题思想的外在表现,“问题转换”是波利亚解题思想的具体实现,朴素的元认知观念是波利亚解题思想的心理学基础.而这一切的背后,丰富的数学前沿研究经历和发现体验是波利亚解题思想的物质基础,启发法是波利亚解题思想的灵魂,揭示“发现和发明的方法和规律”是波利亚解题思想的目标.

3.近十几年来,通过反思和对实际解题活动的深入考察,数学教育界又在“问题解决”的全过程和“高级数学思维”的内外部机制等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国内“数学方法论”研究、“数学解题论”研究、“解题过程”与“解题策略”研究、“新题型”研究,以及研究中关注“提出问题”、关注实际应用、关注元认知调控与元认知开发、关注“数学地思维”等,已构成了对波利亚的超越.






四、解题教学的研究与应用

1.这些工作主要是从教育学的角度,对数学解题进行分析研究与系统总结,常带有提高解题教学理论水平,并通过解题培养能力、发展思维的教育动机.这类资料多出现在课程与教学论教材的解题教学部分,或以培养能力、发展思维为主题的解题书刊中.比如在13院校编的《中学数学教材教法(总论)》(1980)第三章第4节中,有较长篇幅谈“数学问题及其教学”:数学问题的种类及其作用;数学题目的选择和安排;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基本途径;解答数学问题的基本要求.又如曹才翰的《中学数学教学概论》(1990)第九章第3节为“习题的教学”,张奠宙、宋乃庆主编的《数学教育概论》(2004)第九章第3节为“数学问题与数学考试”.

2.中学教学重视解题,培养中学教师也少不了解题教学的培养.1984年,北京师范学院(今首都师范大学)率先开设《中等数学解题研究》课,陕西师范大学也是从1987年起就开设《数学解题理论》课程.沈文选主编的《初等数学解题研究》(1996)是一本高等师范院校试用教材,而梁法训主编的《数学解题方法》(1995)则是教育学院系统组织的选修课教材. 

3.应用既是解题研究的出发点,又是归宿,中学教师把解题新成果用于课堂,编书人把解题新成果写进教材,这是我们最常见的应用,例子很多.特别值得提起的是“贯彻数学方法论的教育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实验”(又称MM教学方式),张景中的“平面几何新路”、“新概念微积分”等“教育数学”(见下文第九个工作)是更深层次的、更有规模效应的应用.

(未完待续)




【注】转自:新青年数学教师工作室订阅号。

图片

【投稿须知】公众号《许兴华数学》诚邀全国各地中小学数学教师、教研员和数学爱好者热情投稿!来稿时请注意以下五点:

(1)来稿请注明真实姓名、工作单位、联系方式(无具体工作单位和真实姓名的投稿,一般都不会采用)。

(2)来稿一般要求同时用word文档和PDF格式的电子稿件(防止不同版本的Word打开时出现乱码)。另外,也接受少数著名教师的手写稿(手写稿必须清晰可读)。

(3)每篇文章请认真审查复核,防止错误发生,来稿文责自负。如有抄袭,则有可能被举报并受到有关著作版权部门的追责。

(4)投稿邮箱:chinamatha@163.com;或加主编微信xuxinghua168投稿(加时请注明:投稿).(5)本公众号对优秀作者和名师一般会附上“作者简介”,以让广大读者更好地了解作者的研究成果和方向,以便进一步学习作者的相关数学思想或解题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