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明麦果

 吴语资料馆 2022-05-04 发布于江苏

春分一过,天气转暖,江南渐渐桃红柳绿。每逢此时,用我们慈溪话讲,就“乌搂搂”地想吃清明麦果哉。

麦果就是艾青馃,清明时节吃麦果,是江南的一种习俗。在各地,麦果的做法叫法有些不同,比如南部的衢州喜欢做成咸馅子的饺,叫清明馃;北部的常州则多是豆沙馅的球,叫青团子。在慈溪,常见的有两种:咸味的通常是笋、雪里蕻、肉丝、豆腐干馅子,做成饺状,叫艾青饺;甜的往往是芝麻砂糖馅子,做成团子,叫艾青团,或擂金团(谐音),其他据说还有做成饼的。我仅介绍一下自家屋里的做法。

衢州的清明馃

慈溪的食材很丰富,一年四季留下各色的吃食传统,“花头呆透”。在我家里,外婆和奶奶做吃食的手艺都很好,麦果一般是吃外婆做的。外婆家周围过去有许多田,河塘也很多。到了春季,就可以拿着篮子剪刀,到田间河岸去寻野菜,什么荠菜、马兰头、草紫兰都很常见。做艾青馃就需采艾草,它相对其他野菜比较高,叶子上有白色的绒毛,很好找。四年前我还跟外婆采过一次,那时周边的空地都已起了楼屋,仅剩一处小的田地了,然而这野草生命力很旺盛,方寸间也够它长的。

艾草

艾草采来以后,要把叶子择落来,去掉硬梗子,放到水里煮。叶子煮软了,就拿出来磨碎,或是干脆用薄刀切烂了,再拿来和面。和面应是把粳米粉、糯米粉搭在一起,似乎也可用面粉,但单用糯米粉是不行的,因为太韧,不消化。别地卖糯米粉做的油得发亮的青团,我是吃不惯的。把捣碎的艾草和面,面团就成了绿色,里面夹杂着细小的叶纤维,花纹一般,很是诱人。

面团做好接着就把馅子裹进去。咸馅子我最喜欢的是咸菜毛笋肉丝馅,像裹饺子一样裹进面皮里。这饺比水饺大得多,闭口的地方也不同,要用指尖一指指翻折起来,叠成麻花状,这便是艾青饺了。

做艾青饺

包好的艾青饺

甜馅子与汤团差不多,就是芝麻捣碎加糖。做法也与汤团相似,把馅加到面皮里搓圆,像煞个绿色的大汤团。最后,要把“大汤团”放入装有糯米的淘萝里,这糯米事先已浸泡开,青团“擂一擂”,就被糯米沾满了,这大概是我们叫它“擂金团”的原因吧。

“擂金团”在擂的过程

蒸擂金团

艾青饺与擂金团做好了,就上锅去蒸,蒸个廿分钟,就一个个饱满挺立,清香四溢了。这时候擂金团上的糯米伸张开来,像件“云裳羽衣”,包裹住里面的绿色,一口咬落去啊,一股芝麻白糖的香甜就扑面而来,又烫又酥,酥得人脚跟子都软!艾青饺从粉绿蒸成了墨绿,咬断的时候,皮子里的纤维就像藕丝一样拉伸出来,吃进去呢,尽是毛笋和肉丝的鲜。我有很久没吃这麦果了,可想起来呢,这味道却还像在嘴里。

蒸好的擂金团

蒸好的艾青饺

照片相仔介许多,侬馋唠伐?清明节,自家好做起来哉!好哉,阿拉下朝再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