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第59章

 启明书院_元默 2022-05-16

承前启后,明德亲民

传递最纯粹的国学精华,最本真的生命力量!

主讲 | 涣朴老师

经典原文: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内容简要:

治人事天,莫若啬。

啬的本意是粮食收上来之后小心保护、爱惜,跟穑通用,粮食存在仓库里,不是一下子全部用掉,会存一部分。

啬就是有而不用,就是“光而不耀、直而不肆。”自己有,但不会满世界告诉别人自己有智慧、懂道德,也不会因为有一点财富、名声就用个精光,而是放在那儿,需要的时候用出来。

如此,才会富有天下而不有。虽然富有天下,但跟没有是一样的,根本就不在乎,让心完全脱离于物质,才能够治人事天。

人是凡人,凡人有欲望;天是天性,天性没有欲望。治人事天,入清净之性体,去除欲望,有而不用。

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

服是使用,用自己的清净心,而不是用物质,对物质有跟没有一样,它随着因果、因缘增长或者减少都没关系,在清净心里随着因缘走,称之为早服。

就是在事情还没有发生之前,就守在自己的清净心里面,等到事情发生之后,依然守在自己的清净心里面。对于事件,不会有“正复为奇,善复为妖。”能够荣辱不惊。

早不是时间的早晚,而是在自己的念头出来之前的早,是不出户,不出门,守在清净心当中。守在清净心中做事情,谓之重积德。

人平常积德都是有积德行善之心,然后去积德,这种积德是属于下德,下德有德,是以不失德。重积德是行的善事本来就有德行,是守在清净心里面做的善事。

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

清净心启用,功就有了,就是上德。上德与下德一起实行,就是重积德。上德是由自己内在的本性而发,发自于本性;外面的德表现出来的是由本性驱动心,心驱动身体去做事情。

内外都有,内圣有了,外王也有了,则无不克。内也明,外也明,内外都是明的,别人就不可能有击败你的地方,叫莫知其极。

莫知其极,可以有国;

内外兼明了,整个思路很清晰,也很有底气。底气来自于自己的清净之心,以及清净之心所引发的清净之行,也就是无为之心,以及无为之正,都具备了,别人看你看不懂,你看别人很清晰,叫莫知其极。

拥有这一点,就能够做到以正合,以其身,以无事取天下。

有国之母,可以长久。

有国之母,就是懂得治国之道,懂得治国之道了,才能长久。

心一直处于清净状态,事情随着他的进展,而随时做出最正确的行为,不会刻舟求剑,也不会杞人忧天。

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不断积自己的德,并引导大家一起去积德。如此一来,根就扎的越来越深,深扎在自己的清净心当中。

而对于物质,是有当做没有,该用的时候,毫不吝啬,不该用的时候,不会因为有而蠢蠢欲动。

有了这个啬之后,就守在自己的清净心当中不会出来,内守本性,外行功德,内外兼修,重积德这个根就深了。

单纯修外或单纯修内都是不对的,要内外兼修,才能够无不克,才能够长生久视,才能够运转无为之道。

这一章让大家对清净性体、无为之心、无为之正,随着因缘的变化而随机应变,有了一个整体的理解。

我们能够掌握这一整套,根就能够深扎,就能够“善见者不拔,善报者不脱。”

治国是一整个国的根,修身是我们一个身的根,做事业是我们做一个事业的根。人人都有根,事事都有根。树长的足够茂盛,是因为它的根扎的足够深。

所以我们要重耕耘,重深根,对物质有而不用,用而不有,退守到自己的清净性体当中。

涣朴老师

返朴归真 

涣若冰释

矢志知行合一

传递最纯粹的国学精华

最本真的生命力量!

主讲系列课程:

传统文化与家道建设(并实施)

儒家仁政思想与企业文化建设(并实施)

END

国学精华,欢迎分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