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督教的本质》读书报告

 Muacbolo 2022-05-18 发布于贵州

费尔巴哈作为一个杰出的哲学家,与马克思一样,他的思想也经历了一个成长过程,由最初上帝忠实的信仰者,转变为黑格尔的学生,1939年后,转型变成一个人本唯物主义者。他一生当中著述颇丰,《论死与不死》、《黑格尔哲学批判》、《宗教的本质》等都是其宣传无神论和唯物主义的书籍。本文将对《基督教的本质》做一读书报告,以期深化对费尔巴哈宗教观和哲学观的理解。

(一)作者简历及撰写此书的因果

费尔巴哈1804年7月28日生于兰斯休特,1823年进入海德堡大学神学系,但是之后不久就被黑格尔哲学所吸引弃学神学,并于1824年转入柏林大学哲学系,他的哲学观点由相信“上帝”的阶段,转变到相信“理性”的阶段,大学毕业后当哲学讲师,期间用笔名发表了《论死和不朽的思想》。在这部著作中,他虽然站在唯心主义的立场,承认“理性”的不朽,但他却对宗教、神学上关于来世的胡言乱语给了致命的批判。他教人不要向往来世,而要注意现实生活。费尔巴哈转向唯物主义,即相信“人”和“自然”的阶段的开始于《黑格尔哲学批判》的发表。《基督教的本质》是费尔巴哈的代表作。长期以来,德国古典哲学中都充斥着唯心主义的思想,尤其是在黑格尔的思辩唯心主义哲学中,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黑格尔去世以后,黑格尔哲学开始解体,青年黑格尔主义哲学家们对宗教进行了严厉的批判,但是这些批判都是从唯心主义的立场上进行的,因此缺乏足够的力量。并且在批判的过程中,使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走向了极端,发展成为主观唯心主义思想。这不仅不能最终批判宗教,而且使德国的哲学更加混乱,这就需要恢复唯物主义的权威,从唯物主义的立场上对宗教进行批判,费尔巴哈从19世纪的30年代以来,就一直批判宗教唯心主义的哲学,特别是在19世纪30年代的后期,他开始坚决地批判黑格尔的思辩唯心主义哲学,并试图把对宗教的批判和对唯心主义的批判结合起来。于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认真仔细的研究,他创作了《基督教的本质》一书。

(二)该书的学术价值费尔巴哈对基督教的批判不仅在哲学思想上意义深远,而且对西方的文化及意识形态也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费尔巴哈关于人本质的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通过对《基督教的本质》中宗教思想和哲学思想的研究,可以更全面的深入了解费尔巴哈及其思想,他的宗教和哲学思想体系之间的关系,并通过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批判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认识。

(三)主要观点概括

《基督教的本质》全书由三部分构成:导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宗教之真正的、即人本学的本质。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了宗教之不真的本质。两个部分既相互关联又独立于彼此,全书深刻地剖析了基督教的本质并展现出费尔巴哈的宗教观和哲学观。导论部分费尔巴哈主要概论了人的本质和宗教的本质。他认为宗教根源于人跟动物的本质区别是动物没有宗教。只有将自己的类,自己的本质性当作对象的那种生物,才具有最严格意义上的意识。宗教是,而且只能是人对自己的本质。作者指出,人的类本质就是理性、意志和心。思维力是认识之光,意志力是品性之能量,心力是爱。理性、爱、意志力,这就是完善性,这就是最高的力,这就是作为人的绝对本质,就是人生存的目的。[ 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 [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年。]第二章概论了宗教的本质。费尔巴哈认为感性对象存在于人以外而宗教对象存在于人以内。上帝之认识,就是人之自我意识;上帝之认识,就是人之自我认识。人认为上帝的,其实就是他自己的精神、灵魂,而人的精神、灵魂、心,其实就是他的上帝。上帝是人之公开的庄严揭幕,是人最内在的思想的自白,是对自己的爱情秘密的公开供认。宗教是人类童年时的本质,是人之最初的,并且间接的自我意识。人先把自己的本质移到自身之外,然后再在自身之中找到他。人敬拜他自己的本质,人将自己对象化了,却没有认识到那对象就是他自己的本质。宗教——至少是基督教,就是人对自身的关系,就是人对自己的本质的关系。不过他是把自己的本质当作一个另外的本质来对待的。属神的一切本质之规定都是属人的本质之规定。宗教,就是跟人的本质同一的世界观和人生。但是,并不是人超越于自己的本质观,而是自己的本质观超越于他。在宗教之本质及意识中存在着的,不外就是一般地在人之本质以及人关于自身和世界的意识中所存在着的。宗教并没有独自的,特殊的内容。总的来说,费尔巴哈认为上帝就是人,上帝的精神就是人的精神,上���的本质就是人的本质。费尔巴哈所认为的上帝与原本基督教徒所认识的上帝不同。他认为人的意志创造了上帝,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 [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年。]从第三章起,费尔巴哈开始具体论述宗教之真正的、即人本学的本质和宗教之不真的本质。在这两部分当中,作者揭露了宗教的人本学本质,同时又通过基督教道义自身的矛盾批判了神学。他指出,人的心理需要,是基督教产生的根源。所谓的上帝其实就是人,人将自己的本质对象化,赋予上帝,上帝反而成为人的统治者。为了克服这种异化,费尔巴哈提出了爱的宗教,试图通过人与人的爱来实现人性的复归。费尔巴哈指出:依赖感是宗教的基础。依赖感是人的一种感觉。这种依赖,在动物和野蛮人身上是一种不自觉的、没有考虑到的依赖;进而意识到它,表象它、崇拜它、信奉它,就是进入宗教。宗教就是人依赖感的表现。比如人类早期社会,人们崇拜于某些山神、雨神等,就形成了自然宗教,后来随着规模的扩大,人类以来于一个统一的存在,就是后来的上帝,基督教便产生了。费尔巴哈进一步解释说,人的依赖感主要来源于两种心理状态:畏怖和感恩。愿望是宗教产生的动力。费尔巴哈说“若没有愿望,也就不会有宗教,就不会有神灵。”[ 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 [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年。]费尔巴哈还进一步阐述了愿望是如何产生宗教的。在基督教中,人们认为上帝的天意是全能的,他可以使一个死去的人复活,他可以得到任何你希望得到的东西。“无论你们求什么,只要信,就必得着。”[ 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 [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年。]利己主义是宗教产生的终极根源。费尔巴哈认为宗教的产生是利己主义的一种体现。费尔巴哈认为利己主义是人的一种趋利避害的本性,实质是人要爱自己,保护自己,为了自己的存在而努力的本能。他认为一切不以上帝为目的的行为都是利己主义,否定了神本位,体现了人本主义思想。费尔巴哈还着重阐述了基督教的本质内核。他对基督教的分析是以人为本位的。费尔巴哈认为人是从自然界中来的,他特别强调人的感觉、感官对于人的本质的核心意义。费尔巴哈提到的“感性”是人的主观意识、感觉与客观事物的相互作用的一种关系。感性存在是人的自然本质,类本质是人的最高本质。类是从众多个体中抽象总结出来又内化于每一具体事物的共性。“只有将自己的类,自己的本质性当作对象的那种生物,才具有最严格意义上的意识。”基于人本位的认识,费尔巴哈认为上帝其实就是人,人将自己的本质抽象出来,借助想象力对象化为一个实体,就是上帝。因此,上帝是人的本质的反映。我们说人的类本质是理智、意志、心,那上帝所谓的全知、全能、博爱无非就是人将自己的类本质幻想、神化的结果,所谓的上帝就是人的本质的反映和体现。费尔巴哈还认为,宗教是人本质的异化。上帝本就是人想象的产物,神学家们反倒采取各种方法验证上帝的真实性,使上帝成为一个信仰里确幸的东西。可见人的本质被全部异化。费尔巴哈在分析了基督教的来源、本质后,又指出“爱”的重要性。他指出,爱是上帝与人的真正的统一,因此在圣父、圣子和圣灵的三位一体中,圣子作为感性的上帝,是化身为人的有爱的上帝,是慈悲的上帝,不再代表抽象和理智。这样,作为爱人的上帝,以爱和感情的圣子的形象出现,这就是心的本质,是人对自身的爱。只有对人有同理心的上帝才会甘愿代替人受难,这样的上帝就是爱的上帝。上帝代表了感性的爱。

(四)评析与感想

站在当下回看《基督教的本质》,会发现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然而史学研究需要避免以古史现代化的眼光看待事物。站在当时费尔巴哈所处的时代背景里,在一个唯心主义当道的社会里,《基督教的本质》无疑是对旧时代的批判和对新时代的宣言。费尔巴哈所强调的爱的宗教实际上是一种无神论。用爱的宗教取代基督教神的爱,但这种爱本质上就是一种无神论。这种爱的宗教一方面打破了时代牢笼的束缚,提倡人本主义思想,另一方面展示出了对人性的尊重,是一种无私的高尚的爱。爱是人人生来就有的,费尔巴哈强调爱,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精神上的追求和更高的道德境界。不论时代如何变迁,社会怎样发展,历史怎样推进,爱始终是贯穿古今的一个永恒话题,人人皆需要爱,费尔巴哈爱的宗教对今天的我们仍然有很大的教育意义,值得我们不断深思学习。从学术意义上看,《基督教的本质》批判了黑格尔的思辨唯心主义,为哲学的发展提供了新路径。他用人取代了黑格尔的绝对精神,赋予了黑格尔学说以唯物主义气质。同时深刻地批判了神学,让唯物主义的思想开始渗入人心。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对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哲学也起到了很大的借鉴作用。从语言表达上看,费尔巴哈全书采用了十分学术化的语言,足以看出其学术功底之深。但读起来又并不像别的哲学家的著作一般拗口,反而觉得语言平和,较之其他的哲学著作理解起来也偏易一些。当然,这本著作亦具有其局限性。首先费尔巴哈过于强调人的意志,这导致他最终只能是半截子唯物主义,在自然观上唯物,但在社会历史上陷入了唯心的层面。且费尔巴哈认为人的爱是人的生物本能,这是从生物学的角度来探讨历史发展规律,而并未看到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进步才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总的来说,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和人本主义宗教观深刻揭示了宗教的本质和根源,对于人们客观地看待人与自然、人与自身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角度。费尔巴哈的宗教观为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来源,《基督教的本质》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值得每个人仔细研读,然而以我现在的认知水平,想要深刻了解书中哲学及宗教思想仍有很大难度。书中的很多哲学术语和观点仍需要用更多的时间反复理解。希望通过不断的研读和学习,可以收获更多的理解和感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