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的潜意识没有进入到你的意识的时候,那就是你的命运 这篇文章你将学会: 为什么改变思维就能改善情绪。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个认知心理学的概念:自动化思维。 01 什么是自动化思维 自动化思维指我们脑海中出现的一切短暂的,未经评估验证的想法。 就像肌肉纤维在刻意锻炼后变得粗壮,思维也需要刻意练习,才能形成新的回路。 遗憾的是,绝大多数人缺乏思维训练的意识,只是任由着想当然的思维去生活。久而久之,思维就会在错误的轨道上越跑越偏,造成情绪和心理问题。 比如刚学开车时,需要你认真的去学习每一个步骤,这个时候我们能够保持一颗谦卑的心态,所以错误操作也比较容易得到纠正。 但如果你已经是驾龄十几年的老司机,所有的驾驶动作,比如刹车、转向、给油等已经被内化为你的本能,形成了一套预设的自动化脚本时,初学时的错误操作就更难更改了。 思维也是如此,理论上,自动化想法能帮助我们节省时间,快速地做出符合当时情境的反应。 但是因为它们是自动的,没有经过修正的,所以往往会出现偏差,而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愈发难以更改。 而这些出现偏差的自动化思维,我们就把它们叫做非合理的自动化思维。 顺便提一句,这也是为什么,思想最为固执的群体往往是有些成就的中老年人。因为他们生活的信条都是建立在错误思维的基础之上的。 02 自动化思维如何影响你的情绪? 认知模式表明,我们对情境的解释,会引发我们的情绪、行为和生理反应。注意,是对情境的解释而不是情境本身。而这些解释就是自动化思维的一种表现。 比如,你走到一个公园里,看到一大群人在广场上欢乐的玩耍,你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自动思维: 1:他们玩得真开心,我也要参与进去,这个世界太好玩了! 2:他们各自都认识,但我只有一个人,我永远无法像他们一样开心…… 第一种想法,会让你觉得兴奋,随后可能会激活你参与到人群中去的行为,你可能会因此交到一大帮新朋友。 而第二种想法,则会让你产生伤心的情绪,甚至开始进一步的自我否定,回避人群。 看到了吗?同样的情境,我们采用不同的解释,会带来截然不同的情绪感受和行为结果。 如果我们的自动思维总是近似于第二个,那我们的情绪就会处于长期的消极状态,给我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困扰。 当然,不是所有事情都可以用第一种思维来看待,但有心理问题的人常常会把一些中性甚至是积极的情境,消极的看待,这也就是造成他们消极情绪的主要原因。 而通过批判性地检查我们的自动思维,并纠正认知错误,就可以让我们感受好一些。这也是认知行为治疗的基本原则之一。 03 如何识别自动化思维? 如果没有经过训练,我们大多数时候是觉察不到这些思维的,会默认它们是事实。 但是只要稍加训练,我们就能很容易地将这些思维带到意识层面。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问自己一个问题:刚才我脑中想了什么? 自动思维往往是一句话、一个声音或者一幅画面。 此外,捕捉自动思维的最佳时机就是在我们感受到消极情绪时,有意识地跳出自动驾驶模式,客观的评估自己的想法。 这个时候情绪最强烈,想法也最丰富的。 刚开始可能我们觉察不到自己的想法,只有情绪,比如焦虑、伤心、生气等。 但只要长期锻炼,我们就能做到把情绪和想法分类。 想法:自责、猜疑、困惑 情绪:低落、悲伤、烦躁 如果你熟悉了这个技能,自动思维就变得相对可预测了,我们甚至可以在消极情绪到来之前,就觉察到可能会出现的自动思维并提前防范。 (透露一点,我们心理咨询师就是每天用这个方法做心理问题的预防的) 下面这张图表,是我在做心理咨询时,经常给来访者展示的认知加工模型。 可以看到,自动思维虽然并不是想法的源头,却依旧是很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决定了我们情绪的好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