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代作家】谭小平:竹竿悠悠荡欢歌

 昵称79734495 2022-05-25 发布于江苏

竹竿悠悠荡欢歌

              一一回忆下乡插队的那年那月

                 文/谭小平(湖南)

      我1976年高中毕业。为了响应毛主席的号召,于当年秋天上山下乡到了巴力宋家村插队落户。这是个有着文化底蕴的村落,200来户人家。我所落户的生产队20多户人家,百来口人。四面大山,却光秃着。房屋低矮,且大多是泥墙。下乡时我的城镇户口便自然注销了,就是说我将与这里的农民兄弟们一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向这里的土地讨要生活。

     初来乍到,我得自己生炉子煮饭煮菜。一惯吃娘煮的饭菜,常常嘟哝或者硬了或煮软了,或者咸了或者淡了。这下可好。用把扇子扇呀扇呀,火越扇越黑,柴烟贯鼻,倒扇出一把眼泪。只好将煤扒了出来,索性往炉子里一把一把地塞柴草,等饭煮了出来,生产队里催着出工的哨子响了。只好装了夹生饭,就着豆豉之类三下五除二咽进肚里,咣咣咣喝一瓢凉水,背着锄头下地去。

     白天的时间好打发,与社员们一起热闹着。入了夜,分秒难捱。我住的这房子在村侧,楼上的梁子上架了好几副棺材,青漆阴森地亮着呢,或许我的影像已被印在了亮光里。那厚重的棺盖两端削成又尖又宽的形状,像是清朝官员的帽沿,多看一眼,要丢了魂儿。听说,那棺材若是夜里有了响动,村里便会有不测。你想着什么,结果就来了什么。一连几个晚上,梦里听得楼上有翻油瓶,越棺盖的声响,然后响起一阵脚步声,“拖一一拖一一”地沿着板梯“拖”到了我的房门前。这一定是鬼魂生了我的气,怨我占了他的房间住。他一定扑到了我的床前,披了一头乱发,獠着尖牙,死劲压在了我的被子之上。我似乎感觉到了我的鼻沟有了粘糊的液体,一定将我压得流了鼻血,突着眼睛,几乎断了气儿。我于是拖了被盖将头将脚全盖得严严实实。这样地盼着死里生还,盼着天亮。

     如此折腾了几个晚上,我实在恐惧得不行了。于是顾不得社员们笑我缺了男子汉气概,终于将这毛骨悚然的危险说开了。

     社员们大笑,说那“拖拖”的敲击板梯的声响是那老鼠尾巴沾了许多尘埃结成的坨坨敲响的。说那刁鼠要用了那尾巴去搅桶里的剩油吃,年长日久沾了油的尾巴附里许多尘埃,成了一个举不起来的“坨坨”,于是下板梯时“拖拖”地响,像阴鬼夜行。谜揭了,我心的恐惧释然,渐渐地那“拖拖”声倒成了我的夜眠曲。

     我在学校时是球队主力,身高1.75米。我想,我一定得在劳动中表现出自己的力量。队里烧石灰要到关溪狗牙洞去挑煤。我选了一担牢实的箩筐,满满盛了148斤。用手掂了掂,燕子般轻。东风吹,战鼓擂,谭君还愁这点煤?谁知还没走过白沙的山梁,带的水喝完了,一钵冷饭也早入了肚。脚越来越软,肩越来越痛,担子越来越沉。从左肩换到右肩,即刻又从右肩换到左肩,弄来弄去生疼,原来稚嫩的肩磨去了一层皮。我只好脱下汗衫垫在肩头上,鲜血渍了一汗衫。这样地青着脸,流着汗,咬着牙,忍着饥渴,上山下坳,爬涉约60里,待到将一担子的煤挑回生产队里时,星星已经在天空眨巴着眼,我不知道星儿对我是怜悯,还是嘲笑。我实在累极了,相当于连续打了100场球,每块骨头都像被卸了似的,隐隐作痛,没吃饭,也没洗澡,倒在床上像死猪般睡了去。

     农业劳动离不开肩膀。之后,生产队要打堆牛栏粪的厂,我同社员们一道到几十里外的地方去背竹子,一连背了好几天。至于挑牛栏粪下田,挑谷子挑红薯回村里之类,那是寻常活计。总之,一切劳动离不开一根扁担。久而久之,我的两只肩膀生了一层厚厚的茧,像是牛压轭儿的那一块硬皮。

     挖土,离不开握锄头。开始,我将锄把握得很紧,用力举起又用力挖下来。不到一袋烟工夫,累得上气不接下气。老农说,锄把子不须握得太紧,锄头举起后,让它自然落下,就会入泥的。这样省力。说教归说教,两只手还是长了血泡。泡息了,生了茧。后来不再生泡了。

     农业劳动的活儿,看起来是死功夫,其实蛮有巧处的。譬如说扯秧,手挽秧苗高了,容易折了秧苗。那手指要贴着泥面走,这样才不伤了秧苗,又快又齐。这是老农们先做了示范,教我这样做的。大叔说,这好比先生写字,细细体会自然行云流水。插田了。我将秧捏在右手的五个指尖之间,插了下去。结果人一行一行向后退,插下去的秧苗一蔸一蔸浮了上来。老农说,我这插法叫“狗爪子”。“插秧这玩意有点像读书人握笔,要将秧苗夹在食指与中指之间,立着插下去。这样蔸才稳。”试着插了几把,效果蛮好。粗活里,其实也有学问的。

     农事中,最忙最累的是“双抢”。抢什么?抢收割早稻,赶插晚稻。一般立秋前要将晚稻插下去,否则扬穗遇上寒露,谷儿不授粉,穗子朝天,难收几粒稻谷,白忙活。双抢季节要忙上一整月,背着星星割禾,踏着月亮插秧。这个季节正值盛夏,赤日如火。中午饭刚吃,还来不及打个饱嗝,上工的哨子响了。人在烈日中炙着,连裤裆也没有一根干缕。田上的水像烧热了似的,一复一日地浸泡在这水中,不几日脚Y溃了,手Y也溃了。痒得难忍便抓,抓了过后即疼,疼了之后水肿。夜里稍加处理创口,次日继续莳田。于是连月带创劳作,几多辛苦,几多无奈。

     于是,我想,世上最苦的是农民。千万农民的辛苦养活着不曾干过农活的所有人。我们真正没有任何理由贱视生活在底层的农民。当然,我不希望自己依旧做如此辛苦的农夫,也不希望我们的所有老农民与新一代农民老是这样地辛苦下去。党和国家送我们读了书,应当去研究农业科学,逐步实现农业机械化。这样,农民才有出路,我们的国家才有出路。

     就这样我跟着农友们从事一切农业劳动。学会了催芽,学会了育秧,学会了中耕,学会了施肥,学会了收割,总之明白了一年里各个季节的主要农事,以及从事这些农事的技能。

     77年双抢后,队里要派几个壮劳力去放养群鸭。我想,这可是个新鲜活儿,无须用气力,又可一路赏山水。于是我报了名,队长同意了。我和几个社员背了行囊,背了竹帘(一种用绳把竹子织成的圈鸭的帘子),赶着鸭群上路了。五六百只鸭,走山间泥路,这头过了山坳,那头还在山脚,一二里路长的鸭队伍,怎么指挥?我有些犯愁了。宋叔说,鸭子有灵性,只要赶的方法对,就好办。他在最前面赶着十多只作头鸭。我和宋伯各赶一群跟在头鸭的后面。于是鸭子跟着头鸭有序地向前走。这样地从宋家村出发,经糍粑岭达老庙转沙坪去永安抵新屋场折黄家塝入菜子冲往兑子冲。总之,去那收割了中稻后不插晚稻的田,让鸭去寻食田里落下的稻谷。这一路铁拐李游原野,行程60余里,历时二月有余。开始觉得饶有情趣。入了状态,才知“鸭倌游天下,苦累自知之。”

     首先每个晚上无法睡安逸。鸭寻食到了哪里天黑了,便在那里露宿。往往于田边灰厂,山侧破庙,禾秆树下,稻草一铺,草席一摊,蚊帐一支,便是床。躺下,且不说蚊虫进犯,蚂蚁叮咬,越往莽山洞深入,越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便压缩人的三分胆气。山峰如指如棒如筷乌黑的直立着连绵着,冲田上被两侧危峰裁出的狭长天空闪烁着冷冷的星星,显得寂寥悠远孤独。偶尔山风骤起,林涛荡漾,时而如蚕食桑叶,时而如马驰疆场,时而如妖女呜咽。突然,围在了竹帘里的鸭群,一声嘎嘎,引发成群嘎嘎,彼此踩压,动心惊魂。这时,得提了棍棒沿竹帘小心翼翼地侦察与巡视,或许是黄鼠狼叼鸭来了,更可怕的是好几次遇上长蛇出洞,夜袭群鸭。那蛇在手电筒光照射下扬头半空,眼光幽蓝,长舌舔舔。好在抛之泥块,一溜去之,化险为夷。从此,心怕长蛇复至,彻夜睁眼数星,张耳闻响,难得入眠。

     而大白天手中赶鸭长竿摇曳不止,引导鸭群觅食方向。又有老鹰时而翔之云空,趁人不备,俯冲鸭群

,叼而疾遁,惊险连连,不敢丝毫懈怠。

     至于靠着鸭群铺床,连锅里蒸着的干菜也酿着鸭屎的腥臭味儿,那已经在其次了。在黄家塝田洞放鸭时,我们在他们的牛粪厂过了许多夜。鸭子围在牛粪厂里,我们便借了当地群众的木板架在厂的梁子上作床。于是牛粪臭,鸭屎臭直往床上涌来。天气又热,腥臭又浓,呛得头晕了,眼花了。蚊子嗡嗡地唱着飞着,黑压压落了一蚊帐。实在困极了入了睡。醒来一身一脸全是蚊子叮咬的疙瘩,红肿奇痒。

     逢着雨天,莽山的深夜冷风嗖嗖,我们几个大男人合盖了一床毛毯,于是情人般你抱着我我抱着你地睡下,无奈地“亲热”得顾不上嫌弃彼此的汗臭。

     这样地历经数十天风餐露宿,开初赶着出门的雏鸭,一天天长成了脚撑两把大扇子,尾翘一把扁平的大桨子,一颠一颠傲慢地昂首欢歌的大鸭子。我们便将一路的辛苦化作音符织成欢歌荡漾在悠长的赶鸭竿上顺着原路回到了宋家村。

     队长派人将鸭子挑到集市卖了。这一年的劳动日值由上一年2角多提高到3角多。

     我出门放鸭时,行囊里小心翼翼地带了两本书。一本函数,一本物理。结果哪有闲暇翻阅?连包都没来得及打开呢。

     两年里,农闲时节的夜灯下,我便有计划地复习了高中所学的全部课程。另外写下了不少劳动的心得与笔记。这些文字记述了农业劳动的辛苦与效益的低下,满含了我对农民的体恤理解与尊重,种下了我以及我的同龄们确须奋发努力,刻苦研读,致力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热切追求与愿望。

     1978年我参加高考并被录取。原本我志愿就读农学,卒业后再返我的宋家生产队,从这儿起步当一代新型农民,引领农友们去改良种子,革新技术,实行农业机械化。可我却被取录进湖南中医学院。

     之后的几十年行医中,我时时不忘插队落户的那段知青生活,视农民朋友为我的师长与衣食父母,竭心尽力地为农民朋友的保健服务。如果这是一点良心,那么这良心的芽儿是在宋家村的土壤里生长的。

     现在轻理银发,遥思过往,我的心中时时响起那赶鸭竹竿上荡起的悠扬之歌,而感谢那段上山下乡插队落户的知青岁月!

               (指导老师:李石村)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