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宫崎骏到《爱死机》,他们都喜爱的“蒸汽朋克”是什么?

 树悲风 2022-05-27 发布于四川
Image
Image
作者/拉笑儿·李
编辑/若风

“这些作品在复古的同时,试图畅想的是我们以为自己“本可以拥有”的现在或未来。”


在众多幻想题材的电影、动画、插画、小说等作品里,有一种混搭、绮丽的世界观。它融合了科技与魔法、复古与现代,在宫崎骏的多部动画中,《爱,死亡和机器人》的第一季以及今年狂揽9项安妮奖的《英雄联盟:双城之战》里都出现了不少它的影子。它就是——蒸汽朋克

迷恋蒸汽朋克的人很多,致敬蒸汽朋克的作品也很多,但至今许多对蒸汽朋克的定义和讨论是比较模糊且泛化的。

Image
《爱,死亡和机器人》第一季里的短片《狩猎愉快》

Image
《英雄联盟:双城之战》

在《双城之战》上映后,很多媒体将它作为一部蒸汽朋克风的动画来介绍。作为古板的蒸汽朋克爱好者,在点开观看了一两集后曾因无法忍受动画里杂糅的文化元素一度弃剧(还好后来补看了)

为了厘清蒸汽朋克与其他文化现象的关系与界线,笔者会用两篇文章来阐述蒸汽朋克的美学特征。这篇文章将梳理蒸汽朋克的定义以及来源,以及它在不同文化语境下的衍生,比如为广大动画爱好者所熟知的“日式蒸汽朋克”作品。

而在下一篇,笔者将运用更多的视觉资料来支撑、呼应本篇的概念。首先,我们先聊聊什么是蒸汽朋克。


01
什么是蒸汽朋克?

文化现象往往先行于术语的出现。相似地,在蒸汽朋克被叫做“蒸汽朋克“之前,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末。现代科幻小说开创者之一儒勒·凡尔纳(Jules Gabriel Verne)写的几部小说,如《海底两万里》《从地球到月球》和《环游世界八十天》等都被认为是蒸汽朋克类型的开端之作。

Image
凡尔纳的经典小说:《环游世界八十天》《海底两万里》《撒哈拉沙漠中的城市》《从地球到月球》《地心游记》《神秘岛》

1987 年,美国作家凯文·韦恩·基特(K. W. Jeter)在寄给《Locus》杂志的一封信中戏谑地用“steampunk”这个词来描述他和蒂姆·帕沃斯(Tim Powers)、詹姆斯·布莱洛克(James Blaylock)一起写的维多利亚风格小说。

“蒸汽”代表了十九世纪维多利亚时代围绕蒸汽引擎发展起来的工业与文化,而“朋克”基本上是对“赛博朋克”的戏仿。

Image
凯文·韦恩·基特写给《Locus》的信件

此后,赛博朋克文化两大推动者——威廉·吉布森(William Gibson)和布鲁斯·斯特林(Bruce Sterling)合著的划时代小说《差分机》(The Difference Engine)于1990年出版,成为了公认的首部真正意义上的蒸汽朋克作品。

Image
小说《差分机》。《差分机》小说的故事梗概:在十九世纪上半叶的平行世界中,差分机的成功发明使得信息技术革命的出现比现实中提早了一百多年,促生了工业革命与信息技术革命两种力量同时改变世界的神奇场景,颠覆了整个世界的政治、经济、军事格局。

Image
设计雏形和程序方案真实存在于历史中的差分机,在后世被证实可用。
 
今天,蒸汽朋克已经从一个玩笑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流派,出现在电影、电视节目、视频游戏等中。它也成为了部分爱好者的一种生活方式——自豪地称自己为 “Steamers”。
 
由于维多利亚时期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年代,除了蒸汽朋克外,还有许多文化(如哥特复兴、工艺美术运动等)都以其为灵感源泉。

*维多利亚时期是英国工业革命和大英帝国的峰端,与爱德华时期一同被认为是大英帝国的黄金时代。它的时限常被定义为1837年至1901年,即维多利亚女皇的统治时期。因为长期的和平,大英帝国得以得到繁荣的发展,并巩固了国家自信。社会历史学或文学将此时期之风格标定为维多利亚风格。

Image
《火车站》(1862-1909),William Powell Frith
 
所以,为了更考究、严谨地将之作为一个独立的文化类别来看待,麦科文大学的英语与世界文学教授迈克·珀胥安(Mike Perschon)在他知名的博客“蒸汽朋克学者”(Steampunk Scholar)上的一篇文章《蒸汽朋克美学》(Steampunk Aesthetic) 里给出了蒸汽朋克风格的三种定义:“科技幻想(Technofantasy)、“复古未来主义(Retrofuturism)和“超古着风格(Hyper-Vintage )
 
由于这三条定义都是珀胥安自创的合成词,光凭字面意思很难传达其实际含义。下面,我们结合具体作品,逐个对它们做出解释。


02
科技幻想:热力学的启发
 
珀胥安对“科技幻想”进行了阐述,既基于真实原理但设计虚谬、以幻想为灵感的空想技术。

Image

Image
改编自《从地球到月球》的1902年法国电影《月球之旅》里用大炮将人发射登月的幻想
 
批判生态学作家卡拉·达格特(Cara Daggett)在《能量的出生》(The Birth of Energy)里提到,热动力学和蒸汽引擎技术的出现启发了蒸汽朋克。这种启发一方面来自热力学的第一定律,既能量守恒定律:能量不会凭空产生或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他物体。在转化过程中,能量总量保持不变。

Image
《哈尔的移动城堡》以燃烧煤炭来获取动能

煤炭燃烧为灰烬,热能又转化为动能推动火车隆隆前进,就如个体耗尽生命走向死亡,但又为其他个体赋予新生——现实中热动力的大发现引起了人们的无限遐想。

哲学家米歇尔·塞尔(Michel Serres)曾说,这种新动力的发现是“对原始元素的骤然颠覆:火替代了气与水来改造土(Earth,地球)

Image
哈尔的移动城堡的能量来源——“火恶魔”卡西法。他与哈尔定了下契约,掌管着哈尔的心脏
 
2004年,美国SNS网站LiveJournal上出现了一篇重要的博客文章《蒸汽朋克宣言》(Steampunk Manifesto)。化名为“灾害教授“(prof_calamity)的作者写到,与电脑网络的控制论相对,“蒸汽朋克是世界的真实的、呼吸的、咳呛的、挣扎的、低鸣的部分。它们不是算法数学里敷衍的智慧精灵,而是肌肉与头脑的笨拙表现……蒸汽朋克的技术是自然的,它移动、生存、衰老甚至死亡……李奥纳多·达芬奇就是蒸汽朋克的试金石,是工程与艺术间界限的一种模糊处理。”

Image
在《维克多·弗兰肯斯坦》中,怪物的生命来源于电

Image
《蒸汽男孩》里笨重、庞大,但尽显机械之美的蒸汽城传输指令装置

在能量守恒定律问世后,一类装置的设计概念被提出,既从海洋、大气、宇宙中吸取热能并将其作为驱动永动机转动和功输出的源头。然而,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我们不可能把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不可能制成一种循环动作的热机,从单一热源取热并使之完全变为功。

Image
布朗棘轮是一种第二类永动机。

Image

《蒸汽男孩》里的蒸汽球。即使第二类永动机的想象被宣判了死刑,文学、动画漫画作品里的人们始终没有放弃追求永恒能源
 

03
复古未来主义:殖民过去以梦想未来

在许多尝试总结蒸汽朋克风格的文章里,作者都提到了十九世纪上半叶由英国数学家查尔斯·巴贝奇(Charles Babbage)设计、由诗人拜伦之女艾达·洛夫莱斯(Ada Lovelace)编写程序、用蒸汽驱动的计算机“差分机”。

这款真实存在但充满时代错乱感(Anachronic)的技术产品激发了许多创作者的灵感,例如前文提到的,斯特林和吉布森合作撰写了《差分机》。

Image
《时间机器》里的机械设计灵感也来源于现实中的差分机。从基于电子的计算机时代回看,人们通常会觉得那是一个出现得“不合时宜”的物件
 
珀胥安指出,虽然很多人用差分机来论述蒸汽朋克的“时代错乱主义”(Anachronisms),但“年代误植”并不能算蒸汽朋克作品的类别特点,因为所有作品里出现的技术在它们各自虚构的世界观里都是合情合理的,而真正贯穿全流派的特点是“复古未来主义”——既我们认为过去会怎样看待未来。它是一种历史表象。

*时代错乱,也称时代错误,既是指物品、人物、事件出现在了不寻常或不可能的时间,使读者产生错乱的感觉。
 
Image
游戏《教团:1886》里设定了一个幻想世界,工业革命带来了超越真实历史的科技,包括热成像仪、飞行船和无线通讯等。
 
这种复古不仅仅关于技术,它也是社会性的

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以前依赖人力与手工的工作被机械化生产取代。这一系列技术革命自英格兰扩散到整个欧洲大陆,后又传播到北美,影响了人类生活现代化的各个方面,把社会推向了一个崭新的“蒸汽时代”。

Image
《蒸汽男孩》里的工厂工人

在这段时间里,因为资本扩张,对劳动力的需求增长,工人的收入增加。这让整个世界看起来有人定胜天且劳动阶层与资产阶级不再对立的错觉,所以整体的社会气氛是乐观的。而这种积极的氛围也浸入了蒸汽朋克的作品里,成为一种主色调。
 
Image
东京幻想的插画。蒸汽朋克的情结核心是人类对大规模工业生产的怀旧、对自身伟力的崇拜
 
这些作品在复古的同时,试图畅想的是我们以为自己“本可以拥有”的现在(或未来),就像前文提到的《蒸汽朋克宣言》开头说的,“殖民过去,让我们可以梦想未来”。

这和文学批评家弗雷德里克·詹姆逊 (Fredric Jameson) 的《未来考古学》不谋而合:替代历史(Alternate history)的表面故事揭露的是阻断幻想的真实历史成因。“未来考古”不仅仅是一个通向过去的问题,而且是通过疏远而具物化的过程将“现在视为历史”。
 
Image
《阿薇尔与虚构世界》
 
在浪漫想象之外,蒸汽朋克通常也表述批判,让读者在读取一种不存在的过去同时,将印象中的历史“真相”问题化。

比如,许多蒸汽朋克作品里的女性角色都是现实里女性作为时尚与家庭中的规范的“对位”(Counterpoint)。作者们借由过去“冒险的勇敢女侠”的前卫来高亮当代现实中社会对女性角色认识的落后。

Image
《阿黛拉的非凡冒险》

Image
《木乃伊》里的埃及考古学家艾弗琳


04
新维多利亚/超古着风格

珀胥安给出的第三条蒸汽朋克特点是“超古着风格”。在更早些的时候,他常用“新维多利亚”(neo-Victorian)来定义这种十九世纪奇幻舞台剧式的服化道。
 
Image
维多利亚时代的服饰

在维多利亚时代,现代科学正在兴起,而唯心主义的神秘学也还未退出主流。玄学、泛灵论、巫术、炼金术以及占星学等在社会上依然拥有不少的受众,所以那个时代被认为是一个“科技与魔法共存的时代”。

Image

Image
改编自连载漫画的电影《天降奇兵》里,科技与魔法共存

试想在十九世纪的伦敦,由煤炭支撑的火力发电厂和其他工厂大多建在城市附近,市内也有内燃机车与居民的供暖排放。无风时,烟尘、雾霾混合并笼罩在城市上空多天不散。这种被旅居的老舍描绘为“漆黑的、浑黄的、绛紫的,致使辛辣的、呛人的”的伦敦雾严重损害了居民的健康。

但另一方面,昏暗、光怪陆离的浓雾为机械都市编织了一张魔幻的气氛网,布置了玄秘的传说舞台;人们身上繁琐的华服与依靠齿轮机关律动的精密仪器相互映照——这种反差为后人提供了万般幻想契机,形成了独特的蒸汽朋克美学。

Image
1899年的雾都伦敦,Leonard Misonne摄

Image
维多利亚式奇幻片《范海辛》作为一锅精怪大乱炖,展现了大量来自那个时代的科技,勉勉强强也算是蒸汽朋克

其中不乏一些作品甚至将科技与魔法设定为一组冲突的力量,把“当科技发展,魔法的力量随之被削弱直至消失”转变为一种固定的科幻主题,不仅聪明地遵从了历史,也对人们的信仰系统转变进行了解释。

Image
《幽灵公主》里麒麟因为人类的工业发展选择隐入丛林深处

Image
《狩猎愉快》借这个结构讲述了狐狸精法力消失的原因
 
维多利亚风格无疑是蒸汽朋克风格里最重要的一个元素,但珀胥安还是将之替换为了“超古着风格”,因为他认为前者是“盎格鲁中心主义”的,既以英格兰及其人民、文化作为中心出发的观点。
 
从历史角度看,这种文化优越感是必然。在十九世纪的英国,除了伦敦,这个帝国的第二大城市以及船运枢纽格拉斯哥聚集了所有优秀的能源科学家,仿佛这个世界上全部的能源和工业革命都是这个城市一手牵动的。
 
Image
格拉斯哥

这种盎格鲁中心主义(甚至欧洲中心主义)强烈影响了蒸汽朋克,其中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以英国历史人物为原型的角色贯穿多部作品。其中,维多利亚女王、艾达·洛夫莱斯、福尔摩斯以及雪莱家族都是常见的原型。

Image

Image
《风之谷》里的娜乌西卡。蒸汽朋克作品里有不少会飞的女主,笔者感觉是对艾达·洛夫莱斯的致敬,因为这位传奇女子在少女时期曾经认真严谨地计划过利用蒸汽机实现飞行的梦想,为此她研究过各种适合制作翅膀的材质与鸟类生理解剖学

Image
《福尔摩斯小姐:失踪的侯爵》

Image
《双城之战》里的维克多映射了玛丽·雪莱笔下的维克多·弗兰肯斯坦
 
“超古着风格”这一归纳试图将蒸汽朋克从这种欧洲中心的论调里解脱出来,像珀胥安所说的,这个词汇让人联想的是末日武器而非欧式的古早剑具,它可以与整个“早于原子时代、晚于启蒙时代的过去”同时对话。


05
非欧洲中心主义的蒸汽朋克

在欧美以外的蒸汽朋克文化拓展里,有一支很成功的流派叫做“日式蒸汽朋克”。日本自明治维新时期起大量引入西方文明,那时正值蒸汽文明鼎盛期,所以与蒸汽动力相关的元素也随之被深深地奠定在了现代日本文化的基础里。

除了在历史上对蒸汽机械的集体记忆,自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来,凡尔纳等作家的科幻作品也冲击了日本读者。此后,蒸汽朋克元素一直出现在日本漫画中,并逐渐成为主流。

Image
日本漫画家手冢治虫的科幻史诗三部曲《遗失的世界》《大都会》和《未来世界》中都出现了蒸汽朋克的风格

Image
《蓝宝石之谜》整个动画都是以凡尔纳的小说《海底两万里》作为蓝本
 
与蒸汽文化一起出现在日本动画漫画里的,自然有维多利亚式的奇幻风格,这在多部作品里都可见一斑。比如《蒸汽男孩》里酷似伦敦的蒸汽城,又比如《哈尔的移动城堡》里以法国科尔马为原型的苏菲住的小镇。

另外,日式蒸汽朋克世界的另一历史基础来源于日本的大正时代,既大正天皇于1912年至1926年在位的短暂而相对稳定的时期。

Image
大正时代的鹿鸣馆内的舞会

当时的日本在一系列战争后垄断资本、迅速发展,逐渐形成了中产阶级,成为了亚洲的帝国主义国家,造就了明治维新后前所未有的盛世。

如英国的维多利亚时代相似,日本的大正时代也是日本传统文化与西方个人主义、理性主义相碰撞的时期,无论是服饰、建筑等表现上还是思想上,都有着新旧交迭的混搭,充满了鲜明的差异。

Image
《铁甲城内的卡巴内利》里的铁甲城

Image

《天空之城》《红猪》。很多我们熟悉的吉卜力电影都是日式蒸汽朋克
 
除了日本,越来越多的非盎格鲁族裔也开始开拓自己的蒸汽朋克风格。

比如非裔作家Nisi Shawl 在2016年出版的《Everfair》讲的就是一个发生在非洲大陆的蒸汽朋克故事,而改编自华裔作家刘宇昆科幻短篇的《狩猎愉快》将背景放在英殖民时期的香港,建立了一种中式蒸汽朋克世界。篇幅虽短,但耳目一新。

Image《Everfair》

Image
《狩猎愉快》试图搭建一种独立于欧洲中心主义文化之外的蒸汽朋克世界
 
说回开头提到《双城之战》之于蒸汽朋克的“不正宗性”,其实在动画里我们的确能看到不少蒸汽朋克的元素,比如英伦式建筑、飞艇、能源球等,但因为世界观里还充斥了太多的装饰风艺术(Art Deco)元素,使得蒸汽朋克的部分被大幅度地弱化了。

Image
《双城之战》里有大量的装饰风艺术元素,其中最让笔者意难平的是凯特琳的浴室……里的地砖与门把手(不怀好意的emoji)
 
那么,究竟哪些元素和作品才算是“较为正宗”的蒸汽朋克呢?珀胥安提出的三条蒸汽朋克美学定义究竟有什么具体的例子?作为小白Steamer,蒸汽朋克之坑应当从何入起?

我们将在下篇为大家细细呈现!


文献资料
[1] Defining Steampunk as an Aesthetic, Mike Perschon, Steampunk Scholar, May 2010.
[2] Steampunk Manifesto, prof_calamity, LiveJournal, November, 2004.
[3] Review: Steaming into the Retrofuture, Jaymee Goh Sook Yi, Science Fiction Studies, March 2014.
[4] Extraordinary Pasts: Steampunk as a Mode of Historical Representation, Margaret Rose, Journal of Fantastic in the Arts, 2009.
[5]《有哪些蒸汽朋克风格的优秀电影?》,小小日月之心,知乎,2022年3月。
[6]《认真地聊聊蒸汽朋克:我们为何如此敬畏机械之美》,Giovanni,机核网,2017年10月。
[7]《不只是蒸汽:蒸汽朋克视觉体系简介》,JustCz,机核网,2021年1月。





*学术趴现已入驻各大平台,欢迎在微博、B站、YouTube搜索“动画学术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