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山大户搭600万元大棚种出120亩反季节葡萄,遭遇疫情推迟葡萄成熟

 作家楚夫 2022-05-30 发布于广东

吴桂强开着三轮车走在葡萄架下。

本该收获的反季节葡萄不得不抑制生长。
“我种出来的水果从来不愁卖,120亩葡萄,往年这个时候,一两个经销商过来谈好价,就直接整园葡萄出售了。”
中山市盛之果现代农业有限公司老板吴桂强说这番话时,笑呵呵的,看不出葡萄滞销带给他的忧虑。
3月21日周六,烈日炎炎,正是盛之果反季节葡萄成熟的时节,笔者在他位于岭南水乡民众的120亩葡萄园里,看到翠绿饱满的“阳光玫瑰”(也称“日本香印”)套在塑料袋里,往年这个时候,他的葡萄已经上市,要将塑料袋解下来,将塑料大棚顶棚打开,让裸露的葡萄接受阳光暴晒,提升葡萄甜度,接受周边游客入园体验葡萄采摘。
但当天,葡萄园里没有一个游客,盛之果隔壁的国家3A级旅游景区伟丰生态农场已经开放了。
问吴桂强,反季节葡萄就是要抢市场,为什么不开放给游客体验?
吴桂强给了一个让人惊讶的答复:“我们主动避免疫情,迟一点再卖。”
他说,如果要对外开放采摘,就要先拆袋暴晒,并断水。“要是拆袋之后没有及时销售出去,葡萄的表面就会形成黑色的晒斑,直接影响葡萄的销售。”
吴桂强担心开放葡萄园体验游带来疫情,需要老板承担责任,那自己就得破产了。他说,现在存在新冠肺炎隐性传播者,如果聘请的员工发病,要我承担责任,光是隔离费用就承担不起,不如缓一缓,等疫情过去。
连日来,吴桂强接待了几个收购商,但受疫情影响,收购商对市场没有把握,担心滞销,不敢贸然下单。而且,即使收购商下单,各方配套也存在问题,虽然物流恢复了,但配套工厂还没有恢复,纸箱、包装盒、包装辅料等包装材料难以解决,只好抑制葡萄生长,延迟葡萄成熟。
听他说葡萄园,没有多少疫情下的慌乱,倒是有一份对自己产品的自信。
随行的民众镇宣传办康雪涛说,自己长期跟踪农业线采访,知道吴桂强的种果技术高人一筹,种出来的水果什么时候都不愁卖。
业界流传吴桂强到全国各地到处学习种果技术的故事。江浙、云南等地葡萄种得好,他一次次去学习,研究各地气候、水土等条件,发现种植条件不同,不能简单照搬。他根据珠三角气候特点对品种进行改良优化,引种的“日本香印”,在日本种出来是绿色的,国内大部分地方种出来也是绿色的,但他种出黄色的,颜色更亮,甜度更高。
他说,尝试过一个品种叫浪漫红颜,本来是鲜红的,他种出黑色的,可能因为气候水土不符,虽然很好吃,但上不了市。
目前,吴桂强的葡萄园只种“日本香印”单一品种,他把技术研究透了,他说:“我闭着眼睛就种了。”
除了葡萄园,吴桂强在中山市南区还有100多亩荔枝园,已经种了上十年,今年将迎来丰收。荔枝园很少对本地销售,因为有常年固定客户,客户说他的妃子笑种出了桂味。
工人给葡萄喷药。
工人给葡萄修果。
吴桂强算了一笔账,这一造葡萄,亩产能达到2000斤,120亩葡萄总产量120吨。以往年田头收购价40元一斤计算,价值960万元。
他说,自己承担了很大成本压力,光是大棚就要5万元一亩,合600万元。工人工资和肥料要200多万元一年,年地租也要30多万元。
葡萄园里,常年有10多个工人,月薪4000元。到了开花、修果的时候,要请专业人员,开花时要一个个挑出来保花,保住后开始请人修果,做好造型,修一串果就要6毛钱。
他说,成本摆在那,要想好收成,得靠技术,也要靠天气,争取一年两造,但一年两造技术要求很高,风险很大,一般只能做到两年三造。但这几年运气不太好,2016年种下葡萄,2017年和2018年连续两年遭遇超强台风,只能一年收获一造。
作者:程明盛 王蔚然 黄廉捷 康雪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