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居民肥胖防治专家共识》发布!这些内容快来看!

 长庆wcqjs 2022-06-02 发布于上海

2022-05-31来源:医学界内分泌频道

内分泌用药
127 条内容 · 16.9 万人看过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方式和膳食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中国居民超重及肥胖的患病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超重/肥胖人数不断增加。为推动全人群、全方位、全生命周期体重管理及肥胖防治工作,结合中国既往已经发布的相关指南及专家共识,及国内外循证医学规范,特制定了《中国居民肥胖防治专家共识》(后称《共识》)。
 

图1 指南截图
 
今天界小泌就将此次《共识》中的诊断标准、筛查手段和预防部分的重点给大家列出来了,赶紧码住学起来吧!
 
中国2类人群的超重/肥胖的诊断标准
 
成人:中国目前建议使用BMI来诊断成人超重和肥胖,采用腰围来诊断成人中心性肥胖(表1)。
 
表1 中国成人超重或肥胖诊断标准临界值 


6~18岁:与成年人相比,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评价和诊断更复杂,中国将6~18岁的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定义为BMI分别大于中国性别和年龄别BMI值参考标准,是与成年人超重和肥胖年龄-BMI曲线相对应的临界值(表2)。
 
表2 中国6~18岁学龄儿童青少年性别年龄别体质指数(kg/m2)超重与肥胖界值


5大筛查方法,各有其长
 
谈到超重/肥胖的筛查方法,除了BMI之外,你还能想到其他的吗?在此次发布的共识中,就列出了以下5种方式:
 
1.BMI
 

BMI为体重(kg)/身高(m2),可间接用以评估人体的脂肪成分,近30年来,是国际上测量与诊断超重和肥胖使用最广泛的指标。但BMI也存在局限性,例如:

①不能区分脂肪量和瘦体重,易被误诊(如运动员);
②对老年人身体脂肪的预测不如中青年人有效;
③对于特定的BMI,一些亚洲人群(包括中国人群)具有比白种人更高的身体脂肪百分比和健康风险;
④BMI与体脂肪含量及比例的关联性存在性别和年龄差异。
 
2.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WC)、腰臀比(waist to hip ratio,WHR)和腰围身高比(waist to height ratio,WHtR)
 
腰围、腰臀比和腰围身高比是反映中心性肥胖的间接测量指标,可用于预测疾病发生率和死亡率。使用率排名:腰围>腰围身高比>腰臀比(近年来已不推荐使用)。
 
3.皮褶厚度(skinfold thickness)
 
皮褶厚度需要使用皮褶厚度卡尺对特定部位进行测量,包括了皮肤及皮下脂肪的厚度,常用测量部位有肱三头肌、肩胛下角、腹部的皮褶厚度,可用于间接评估身体脂肪的含量及分布。但不同测试者操作时的测量误差较大,同一观察者的测量重复性也不够理想,多年来,其使用逐渐减少。
 
4.双能X线吸收法(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
 
DXA被认为是测量身体成分(包括脂肪成分的量和分布)的金标准,可对三大身体成分(去脂体重、脂肪量、骨密度)进行特定分区测量,在测量体脂及去脂体重方面具有良好重复性及准确性。DXA的X线照射量很低,可用于儿童,但不适用于孕妇。但由于其测量设备价格昂贵,且不便于携带,因此在临床上推广难度较大。
 
5.生物电阻抗分析法(bio-electrical impedance analysis,BIA)
 
BIA是指给被试者身体通过安全的电流,测量从手腕到脚腕的电流情况。由于人体组织中非脂肪成分含水较多,具有比脂肪组织更小的电阻抗,因此,脂肪含量高的人,电流通过身体的速度要比脂肪含量低的人慢。通过BIA可得到丰富数据,包括体重、体脂肪、骨骼肌、体脂百分比等,近年来国内外BIA的使用率正在快速增加。BIA的局限性在于,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会受到BIA设备、受试者的身体结构、水合状态和疾病状态等因素的影响。
 
“我”要怎么预防肥胖?
 
1.体重的自我监测
 
定期监测体重变化是预防肥胖的重要措施之一,对待自己的体重要经常关注,预防体重增长过多、过快,从而引发多种与肥胖相关的疾病。成年后总的体重增长最好控制在5 kg以内,超过10 kg则相关疾病的危险将增加。若现阶段已经达超重或肥胖的界限,则需要控制体重增长或减轻体重。
 
2.合理膳食
 
合理膳食是体重管理的关键,以食物摄入多样化和平衡膳食为核心,不同人群应按照每天的能量需要量,在控制总能量摄入的前提下设计平衡膳食,逐步达到膳食中的脂肪供能比20%~30%,蛋白质供能比10%~20%,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尽量控制在50%~65%。
 
如果“一不小心”到了超重/肥胖的界限,建议每日能量摄入平均降低30%~50%或降低500 kcal,或每日能量摄入限制在1000~1500 kcal的限制饮食能量。个性化管理方案中,多种膳食干预方法对体重控制均有效果,具体见表3。
 
表3 常见体重控制膳食方法及其特点

3.身体活动
 
适量的身体活动是体重管理的重要部分,居民应坚持日常身体活动,减少久坐时间。
 
  • 成年人:每周至少进行150 min的中等强度运动(如慢跑、游泳、骑车等)或75 min的高强度运动(如快跑、篮球、羽毛球等);主动身体活动每天至少达到6 000步。

  • 6~17岁学龄儿童青少年:每天累计进行至少60 min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以有氧活动为主,其中,每周至少3 d的高强度身体活动;身体活动应形式多样,其中,包括每周3 d增强肌肉力量和/或骨健康的运动;应至少掌握一项运动技能;儿童静坐时间每天应不超过2 h。

  • 3~5岁的学龄前儿童:每天身体活动总时间应达到180 min,每天户外活动至少120 min,其中中等及以上强度的身体活动时间累计不少于60 min;应鼓励积极参与玩游戏,使身体处于活跃状态,建议每天结合日常生活多参与公园玩耍、散步等运动,适量进行中高强度的有氧运动和户外活动;儿童静坐时间每天应不超过1 h。

  • 7~12月龄的婴儿:每天俯卧位自由活动或爬行的时间不少于30 min;12~24月龄幼儿每天活动时间不少于3h。

  • 0~6月龄的婴儿:醒着时至少保持30 min的俯卧姿势。

参考文献 共1篇

[1]中国营养学会肥胖防控分会,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中华预防医学会行为健康分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体育运动与健康分会.中国居民肥胖防治专家共识[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2,43(5):609-626.
DOI:10.3760/cma.j.cn112338-20220402-00253

仅供医学人士参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