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通过经方对存津液用药规律的认识(四)

 小柴胡汤 2022-06-02 发布于浙江

论炙甘草汤

      炙甘草汤重用地、麦,佐以麻、胶,润枯燥而滋血脉。然阴柔害胃不利于生化之源,则津液从何以生,而血脉又从何以复呢?此所以助之,以桂姜之辛而加草、枣、人参之甘温也。甘草用量只不过是生地黄的四分之一,方名不称地黄汤而反称炙甘草汤,正是教人认清滋阴补血的妙要所在也,将仲景所论介绍如下。

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177)


阴血大虚,外不足以实脉络,故脉结代。内不足养心气,故心动悸。无论外感内伤,非具此证而无不治之。试观《千金》用以治虚劳,《外台》用以治肺痿,可资为证也。

以上虽只提出类方四则,然亦大致可断出和胃养液以甘药为要旨,以及制方用药的规律,归纳以上所述,可做以下的结论。

(一)津液是来自水谷,化生于胃,故若亡津液亡血液,甘药和胃实为要旨。若徒持用阴柔滋补之品,反致害胃,则属非治之法矣。

(二)病在表固当治以辛散,但如自汗,或汗吐下后,脉虽浮而缓弱,虽表证在而津液已伤。不但应于辛散药中,佐以和阴之品(如芍药),防其过汗,还须配以草、枣等甘味药物,为和中养液之品。若胃气大虚,脉变沉迟,更宜加人参为大力培补之剂。

(三)热证治以寒药,理所当然,但大寒伤胃,须佐以甘淡之品,以固其根本。若津由热伤,虽盛热犹在不得议温,但亦必须藉人参之大力益胃养津之助。

(四)胃气虚衰,水谷不化,津液不行。若更客邪乘入,水气夹热邪,上逆于胸膈而为心下痞,为呕逆;走于肠间为肠鸣,为下利。用姜、夏以逐饮,用芩、连以解痞止利,但亦须用草、枣、人参等甘药为补胃安中之计。

(五)阴血大虚,以致脉结代、心动悸之危候,润燥滋阴如地黄、麦冬之属,务在必用多用,但过于阴寒实必害胃。若胃气不行,则水谷不化,津液不生,营卫不利。想的是滋阴,结果反致阴气竭矣。故仍宜阴柔药物中,益之以甘温,以培中焦而助气化之机运行正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