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医世界《讲透经方》笔记之李赛美教授讲《伤寒论》四诊(十五)

 火帝养生_WSH 2022-06-02 发布于云南

《伤寒论》第71条辨:“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 五苓散主之。”

这个条辨是讲的五苓散证的时候的一种情况,这种病人就是胃中干,胃中的津液不足,这个时候,我们补充津液就好了,但是,这个补津液是有讲究的。不能让病人猛喝水,狂喝水,不要口渴得厉害,一矿泉水瓶一口就喝干了,这是不对的,一定是少少与饮之,就是要保护好胃气,少量多次的饮水。让胃气的功能恢复正常,这样才能够止渴。这也是张仲景特别重视胃气。

其实,我们平常喝中药,也应该是这样。如果是重病,胃口很差,开中药,也是让病人喝一大碗,这一大碗不是一口就喝了,这也是不现实的,如果是一口就喝完一大碗汤药,那个水量就伤到了胃,所以,胃气比较弱的人,也是建议药量要少,药量要轻,四两拨千斤,喝药的时候,也是要比较人性化,少少与饮之。每次服20毫升,多次频频服用,也就是遵循张仲景的思路,胃气弱的人,少少饮,令胃气和。

还有一个,饮食我们也要关注,首先能食与否,食量的多少,这些都得关注,因为这些能够直接反映脾胃的受纳运化的功能。因为中医特别重视脾胃,饮食的好坏,也反应了胃气的存亡,对病人的预后转归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标志。

中医有一句话叫:“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厥阴病的饥而不欲食,这个病人一方面有饥饿感,但是,又吃不下,饥,往往代表的是胃热,它能够受纳,但是,从内心来讲又不想吃,这是脾阳不足的表现。

少阳病的柴胡汤证,也有关于饮食方面的描述。“嘿嘿不欲饮食”,这个“嘿嘿”是神经的沉默,有点忧郁的状态,同时也不想吃东西。这是一个木旺克土导致了脾胃弱的表现。

瓜蒂散,《伤寒论》第355条辨:“病人手足厥冷,脉乍紧者,邪结在胸中;心下满而烦,饥不能食者,病在胸中;当须吐之,宜瓜蒂散。”这个心下的满闷而且还有心烦,这个代表有痰热,这个痰热炽邪结在胸中,阻滞了气机,这也是有饥饿感,但是也不想吃。

能不能食,代表了胃气的存亡,也是代表脾胃功能是否受损的一个反应。

同时,通过动态的一个观察,也可以反应疾病的转归。病症由不能食到稍能食到能食的这种转化,代表了胃气在逐渐的恢复,是病情向愈的一个标志。所以,我们以动态的观察,以胃气为本,这一点是非常的重要。

治病以胃,大病以胃,重病以胃,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所以,调胃气,调脾胃是中医一个核心理论。重视脾胃的功能,尤其是中药,是通过口入的。如果脾胃功能不好,不能受纳吸收,也不能达到中药的效果。因此,固护脾胃是非常重要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