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企业战略思考的方向

 小挢流水人家 2022-06-03 发布于山东
图片

编者按

最近走访了几家民营企业,因疫情影响,又没有经济浮力,经营状态堪忧,有的已经难以为继。

根因是

没有组织起来的力量,没有发育管理职能!而是一味追求外在关系、资源、条件、政策......

尽管老板接受过大学教育,有的还接受过著名大学的EMBA教育!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

缺乏理论素养!

缺乏形成高层次概念的能力!

不知道组织起来力量源自管理?

不知道什么是管理?

不知道管理应该做什么?

不知道抓管理从哪开始?

没有管理,诸多民企不会审势。

未审势,则宽严皆误,举措失当!

没有管理,无论是初创民企还是中流民企,都无法走向未来!

核心观点

    1.管理教育

     应该是理论联系实际,围绕着三个主题展开:

使企业有前途(使命/战略)

使系统有效率(分工/组织)

使员工有成就(文化/人事)

三个主题是企业三位一体的命题。

这也是管理的三项任务!

使系统有效率是基础

使企业有前途是起点

使员工有成就是支撑

2.管理实践

大处着→“眼”是企业战略(使企业有前途)

小处入→“手”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使员工有成就/功能性团队)

中处为→“腰”是创造价值流程或系统(使系统有效率)

管理之前,必须先建组织

企业是一个分工一体化的系统,必须围绕创造价值流程建设管理体系

3.企业战略思考的方向

战略经营领域+经营模式。

图片

导读

1.本篇论点:

本篇论点 :

企业战略思考的方向→

不是500大、500强、500年……

而是战略经营领域及其经营模式的形成、维护和升级。

现如今,很多企业追求500大、500强和500年......

其实这种做法没有理论出处,更没有实际成功经验的验证,而是信口开河!

做大、做强、做久的背后,实际上却是做虚、做烂、做死!

完全业绩导向而不是战略导向

2.本篇结论

战略思考的方向→

不是500大、500强、500年;

而是战略经营领域及其经营模式的形成、维护和升级

企业家的战略头脑→

体现在企业的事业理论,而不是喊口号(做大做强做久)

3.论证过程

(1)战略思考的方向

战略经营领域及其经营模式!

通过正(华为)反(华立)两个方面的案例来验证:

战略思考的方向→战略经营领域及其经营模式。

(2)规模不是战略思考的方向

4.本篇学习到什么?

(1)管理导向:战略导向or业绩导向

500大、500强和500年的目标没有理论出处,更没有实际成功的经验验证,而是信口开河!

做大、做强、做久的背后是做虚、做烂、做死。

完全是业绩导向而不是战略导向

(2)规模增长一定带来管理上脆弱

公司的快速增长一定会带来组织与管理上的脆弱。

没有战略经营领域以及经营模式的约束,企业根本不知道:

如何配置资源?

何强化它的组织与管理?

(3)战略决策:战略经营领域决策和市场地位的决策;

企业战略的任务:选择产业价值链的某个战略经营领域,并谋求市场地位。

企业战略的内在逻辑是事业理论!

企业战略的外在形态是经营模式!

(4)决定企业盈利能力的是什么?

一个企业如果有了产业价值链上下游关系,有了明确的战略经营领域以及对应的经营模式,每年能挣多少钱,通过“量本利”的分析大体是应该知道的。

一个企业的盈利能力,是由经营模式的结构及其强弱决定的。

剩下的就是管理赋能,提高每个将士承担责任的能力承担责任的意愿

经营模式+管理体系

(5)规模经济的终结

没有战略经营领域的选择和经营模式的选择这两项最重要的决策,企业陷入业绩导向,而不是战略导向

做大的规模(销售):

→既没有战略意义,也没有现实意义(近期见利见效,长期具有战略大模样)

→既不能强化“战略经营领域”和“业务模式”,也不能有效地平衡“顾客满意、企业发展和超越对手”三者之间动态的良性循环的关系

系统处于“失效状态”,杀鸡取卵、竭泽而渔。

(6)资源配置的重心:战略经营领域

只有技术扎根或市场扎根的企业,才能站稳脚跟,进退自如,赢得时间和空间,谋求长远的发展。

否则,没有产业链根基的企业就像浮萍,随风飘荡,最终在竞争对手的意外打击下,蒙受灾难性的损失。

以下是拆书的正文: 

50.企业战略思考的方向

一、提出论点(第1小段)

本篇论点 : 

企业战略思考的方向:

不是500大、500强、500年;

而是战略经营领域及其经营模式的形成、维护和升级。

现如今,很多企业追求500大、500强和500年,其实这样的做法没有理论出处,更没有实际成功的经验的验证,而是信口开河!

做大、做强、做久的背后是做虚、做烂、做死,这完全是“业绩导向”而不是“战略导向”。

二、论证过程(第2小段-第13小段)

(一)战略思考方向(第2小段-第3小段)

1.华为战略思考的方向?(第2小段)

华为基本法!

在通讯领域(战略经营领域)实现顾客的梦想,成为世界级公司(市场地位)。

(1)华为战略思考的方向→战略经营领域及其经营模式

《华为基本法》认为,公司规模的快速增长一定会带来组织与管理上脆弱。

没有战略经营领域以及经营模式的约束,企业根本不知道如何配置资源?根本不知道如何强化它的组织与管理?

(2)为什么战略经营领域及其经营模式是战略思考的方向?

德鲁克认为,目标确定之必须做出“集中经营领域的决策”“市场地位的决策”

集中经营领域的决策的结果是“战略经营领域”的确定;

市场地位的决策取决于“业务模式”选择、维护和升级。

战略经营领域(SBU)的选择和经营模式的选择是两项最重要的决策→战略决策!

是企业基础领域“营销”和“创新”目标必须做出的决策。

目标确定之必须知道→

“我们的企业是什么?将是什么和应该是什么”?

这是企业事业理论系统思考的范畴;

否则,资源尤其是人力资源的配置不可能是收敛于战略或目标。

2.企业组织与管理的基本逻辑→事业理论(第3小段)

战略思考的方向→战略经营领域决策和市场地位的决策;

企业战略的任务→选择产业价值链的某个战略经营领域,并谋求市场地位;

企业战略的内在逻辑是事业理论!

企业战略的外在形经营模式!

(1)没有战略思考方向的后果

①根本不知道资源配置“重心”在哪?

扎根技术还是扎根市场?(这源自所在产业逻辑、竞争逻辑和企业的事业逻辑的动态平衡)

否则,资源根本不可能收敛,根本不可能处在“战略状态”;

②根本不知道自己能挣多少钱,又有多少可分配利润

③也不知道如何依靠管理赋能,更不知道奖励什么行为或者惩罚什么行为

(2)企业的事业理论

企业事业理论系统思考的结果→

形成企业的宗旨和使命→我们的企业是什么?将是什么?应该是什么?

首先,确立其经营范式或赢得道理,即企业自己的事业理论

看清领先企业的经营模式背后的经营范式

反其道而行之;

基于顾客、竞争和企业自身的动态平衡,确立其企业自身的事业理论

其次,做出两项战略决策

做出“战略经营领域”决策和“产业地位”的决策,形成企业战略

战略的内在逻辑是企业的事业理论;

战略的外在形态是业务模式;

再次,目标导向的管理

两项战略决策的基础上,确定“目标体系”(营销、创新、人力资源、资本、实体设施、生产力、社会责任、必要利润);

在此基础上,组织设计、优先次序、预算、行动计划、PDCA的绩效管理、薪酬及激励等等;

这就是德鲁克的“企业的事业理论”体系(德鲁克《管理》-使命篇的“第一部分”企业的绩效)

​ 

3.华立集团战略思考的方向(第4小段-第6小段)

(1)华立的业绩导向(第4小段)

华立的例子代表几乎所有民营企业的现状。

华立的目标财务目标或利润目标而不是战略目标及其目标体系

而且也没有“目标任务分解体系”,而是“指标分解体系”

这是“利润导向”而不是“战略导向”

结果一定是“KPI+绩效工资制”(分利关系混乱);

结果一定是“科层制”,从而失去互联网时代企业转型的机会。

(2)华立的分利问题(第5小段)

没有明确的分利关系,进而没有明确的“利益管理”。

因为老板没有特定战略经营领域及其经营模式的支撑,根本不知道能够创造多少价值?有多少钱可以分?

企业的存在价值是由什么确定的?

取决于其营销和创新的能力。

因此,当年的华立没有清晣的战略!

4.战略经营领域及其经营模式决定企业的盈利能力(第6小段)

企业处在产业价值链的产业生态。

假如确定了“战略经营领域”和“业务模式”,每年大致可以依据“本量利”分析出企业的利润是多少?

企业的盈利能力源自“业务模式”的结构及其强弱(产业地位);

进而依靠管理,发挥企业分工一体化关系的效能,提高每个工作者“承担责任的能力”和“承担责任的意愿”(提高工作者的积极性/使得工作者有成就,进而使得系统有效率/创造价值系统的有效性)

(二)规模不是战略思考的方向?(第7小段-第10小段)

1.规模经济的终结(第7小段)

没有战略经营领域SBU的选择和经营模式的选择这两项最重要的决策,企业陷入业绩导向,而不是战略导向

传统产业逻辑失效(规模经济到规模不经济、量产量销、降价促销、更大的规模、更低的价格、更大的促销、现金流量依赖性企业、劣品驱逐良品…供求分离乃至供求背离)

做大的规模(销售):

既没有战略意义,也没有现实意义(近期见利见效,长期具有战略大模样)

既不能强化“战略经营领域”和“业务模式”,也不能有效地平衡“顾客满意、企业发展和超越对手”三者之间动态的良性循环的关系;

系统处于“失效状态”,杀鸡取卵、竭泽而渔。

2.绝大部分民营企业不知道战略思考的方向?(第8小段)

而是简单地“拍脑袋”、凭直觉确立所谓的500大、500强、500年作为目标!

这与“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有何区别!

看来现实中的企业是多么粗糙。

现实企业中的高管很多是商学院的MBA和EMBA,看来商学院没有教给他们有关企业及其管理的理论,而仅仅是教给他们很多挣钱的技巧,支离破碎的技巧…...

3.企业规模不是战略思考的方向(第9小段-第10小段)

(1)没有系统结构的公司没有未来(第9小段)

把500大、500强、500年的作为目标的,没有“创造价值的系统”

其组织的规模边界是有限的,受到其分工与组织能力的制约,尤其是受到“管理能力”的制约;

不可能在一个产业中走向未来的,也不可能是战略导向的,只能是业绩导向,资源配置全部倾向于所谓的“业绩”(规模)

为了规模而规模,什么挣钱做什么,最后一定是类国民经济的大杂烩

一定是简单模仿、粗暴促销、大打资源战,最后一起绞死

这类没有系统结构的公司,最多也就是三五十亿元。

超过这个规模,企业就无利可图,弄不好会崩盘。

(2)企业成功依靠系统而不是要素(第10小段)

业绩导向的公司,以往依靠的是要素如人才、技术、资金,政商关系和社会关系等。

他们不知道→企业的存在价值是由营销和创新能力决定的,也就是由系统决定(分工一体化关系体系的系统),表现为“业务模式”及结构性能力(外在表现形态是创造顾客的方式)

要素打不过系统

(三)资源配置的重心(第11小段-第14小段)

      →要么技术扎根,要么市场扎根

1.技术扎根的目的(第11小段)

技术扎根

不是技术导向;

而是把资源配置在技术端,构建强大的业务模式,强化SBU以及产业地位;

而是获取技术力量,把创造财富的技术力量引导到“客户需求的方向”上去。

2.市场扎根的目的(第12小段)

市场扎根

不是市场导向;

而是把资源配置在市场端,深化与客户的一体化供求关系,构建强大的业务模式,强化SBU及其产业地位;

而是获得市场力量,把创造财富的市场力量引导到“客户需求的方向”上去。

3.两者必具其一(第13小段)

只有扎根的企业,其资源的配置才会收敛,才能站稳脚跟。

从而赢得时间和空间,近期见利见效,长期具有战略大模样,谋求产业链不可替代的竞争地位,谋求企业长期的发展。

没有产业链根基的企业,犹如浮萍,随风飘荡,最终在外部不测事件或竞争对手的意外打击下,难以跨越不确定性障碍,蒙受灾难。

三、形成结论(第14小段-第15小段)

战略思考的方向

不是500大、500强、500年;

而是战略经营领域及其经营模式的形成、维护和升级;

其背后是形成企业自己的事业理论

依赖企业家理论素养而不是喊口号!

1.“企业家精神”不是喊口号,而是形成概念的能力(第14小段)

(1)企业家精神的表现不是喊口号

喊口号并不是企业家精神的一种表现,企业家精神体现在事业理论上,以及对事业理论做出的承诺。

墙上的口号,也不能唤醒组织成员的良知和良心;

而靠的依然是事业理论所体现的诚信,尤其是事业理论中的核心部分:

企业的宗旨

→我们的企业是什么?将是什么?应该是什么?

口号只是挂在墙上,企业家必须依靠“企业的事业理论”完成企业走向未来的系统思考;

依靠“企业的宗旨”和“企业的使命”唤醒全体员工的主动性、创造性以及与生俱来的天赋,依靠组织起来的力量,成为产业链的组织者。

(2)企业家精神表现:形成概念能力

企业家精神体现在→事业理论以及对事业理论做出的承诺。

依靠事业理论所体现的诚信,尤其是事业理论中的核心部分→企业的宗旨,唤醒组织成员的良知和良心。

现实企业中种种异常的现象显示出→企业缺乏理论素养,尤其是高管乃至老板都缺乏理论素养,没有形成高层次概念的能力更没有完成企业走向未来的系统思考

而是按照企业过去“成功”的老路,企图持续走向未来。

他们不知道“时代不同”了,企业的客户需求、竞争格局和企业资源及能力都不同了,都不可能依靠某个单一要素就能成功。

未来不确定时代,十倍速时代,一定是靠系统(创造价值的系统)

外在的业务模式内在的创造财富的能力(创造价值的功能或流程),去选择战略经营领域和谋求不可替代产业地位→成为产业价值链组织者

企业家应该是具备理论素养的人,是具备企业的事业理论素养的人,是依靠组织起来的力量及其管理的能力做“事业”而不是做“生意”

企业

不是资源的简单堆积;

不是老板挣钱的机器;

不是老板上位的台阶;

不是商学院教授讲的复杂范式;

而是一个能动的为顾客创造价值的“生命体”

2.员工真正关心的是分利关系是否公正公平公开(第15小段)

一个企业做多大,做多少个亿,并不是大家关心的。

大家真正关心的是→自己能在企业中挣多少钱(如何分利),同样的付出和努力能否在别的地方挣到更多的钱→分利关系的公平、公开、公正。

现实就是如此,就是如此现实。

每位员工能够挣多少钱取决于他能为企业创造多大的价值→取决于价值评价、价值分配和价值创造。

......................................................

陪跑中流民企突破成长

战略导向的开源节流

开源:营销拓展

节流:成本领先

收录于合集 #中流企业的成长
 127
下一篇企业必须建系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