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有源头活水来 —— 浅谈简单易行的呼吸功能锻炼

 zhb学习阅览室 2022-06-05 发布于上海

慢性呼吸道疾病(CRD),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症、间质性肺疾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肺癌、肺移植、肺减容手术等。我国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患病率、致残率、致死率高,疾病负担重。这些疾病急性加重期通常需要额外治疗,病情严重则需要住院治疗。我们在门急诊或病房,通常会被患者或家属询问:“医生,我们在家里除了戒烟、吸氧、用无创呼吸机、吃得有营养点,还有什么办法可以减少这个病的发作呀?”。答案是:“肺康复管理。”广义的肺康复管理包括:戒烟指导、雾化吸入技术、误吸的预防及处理、气道廓清技术、呼吸功能锻炼、运动处方、氧疗、无创通气技术、营养处方、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及随访。目前已有研究表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与标准策略相比,维持肺康复治疗可对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和健康相关生活质量产生3年的积极影响。本文重点谈谈简单易操作的居家呼吸功能锻炼。主要包括改善肺部通气的呼吸功能锻炼技术、促进肺部清洁的肺康复技术及改善呼吸功能的运动训练。

1. 改善肺部通气的呼吸功能锻炼技术

1.1

改善肺部通气的呼吸功能锻炼技术

缩唇呼吸患者缓慢地用鼻深吸气,然后撅起嘴唇轻松地做吹笛式呼气,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1:2或1:3,每次10min,每天3~4次。缩唇式呼吸使小气道的压力相应增加,使等压点向大气道移动,防止小气道过早塌陷闭塞,利于肺泡残气排出,改善换气。重度至极重度慢阻肺患者通过缩唇呼吸运动训练可不同程度改善其呼吸困难、呼吸肌功能。

1.2

腹式呼吸

患者取卧位或坐位,全身放松,经鼻吸气,从口呼气,一手放于腹部,一手置于胸前,吸气时尽力挺腹,也可用手加压腹部,呼气时腹部内陷,尽量将气呼出;一般吸气2s,呼气4~6s,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1:2或1:3,每分钟呼吸7~8次;开始每日2次,每次5min,熟练后可逐渐增加至10~15min/次,每日2~3次。慢阻肺患者运用膈肌做深缓呼吸,改变辅助呼吸肌参与的不合理的浅速呼吸方式,呼气时间延长以提高潮气容积,减少无效死腔,增加肺泡通气量,降低呼吸功耗,缓解气促症状。

图片来源:https://cn.bing.com/images
/1.3

胸廓扩张运动训练

患者取仰卧位或坐位,陪人将双手置于患者欲扩张肺叶对应的胸廓上,请患者呼气,感受肋骨向下向内移动,陪人手掌同时向下试压,在患者吸气前瞬间,快速向下向内牵张胸廓,诱发肋间外肌收缩,请患者吸气,并抵抗陪人双手阻力;从而改善受限肺叶,胸壁再扩张,进而增加肺通气量。

1.4

吸气阻力训练

通过各种不同直径的管子或弹簧提供吸气时阻力,患者经由口中的阻力训练器吸气;每次训练时间逐渐增加到20~30min,以增加吸气肌耐力,每日2~3次;当患者的吸气肌力和耐力有所改善时,逐渐将训练器的直径减少或增加弹簧阻力。可使用训练器(如下图)

图片来源:百度图库
2.促进肺部清洁的肺康复技术

2.1

咳嗽训练

取坐位,上身略前倾,双肩放松;缓慢深吸气使肺泡充气足量;屏气2~3秒,张口连咳3次,咳嗽时收缩腹肌;;停止咳嗽,缩唇将剩余气体缓慢呼出;缓慢深吸气,重复以上动作,每次训练可重复2~3个以上动作。

2.2

体位引流

借助合适的体位,将肺部化脓性病灶置于高位,使积聚在支气管及肺内的化脓性坏死物顺位引流至大气道,再经口咳出,改善患者呼吸功能;每0.5~1h翻身一次,引流体位摆放10~20min,每日1~2次,清晨或入睡前为佳。

图片来源:https://cn.bing.com/images/

3. 改善呼吸功能的运动训练

运动训练应遵循循序渐进、适度、适量原则。指导患者按推荐方案进行;运动频率为每周至少3次,运动强度为40%~85%的最大摄氧量,每次运动时20-60min;主要包括上肢训练、下肢训练及全身训练。

3.1

上肢训练——手臂提举运动

患者取仰卧位或坐位,双手臂伸展交替朝前缓慢抬起,至舒适位末端,然后缓慢放下,每组5次,3组/天;曲臂弯举,手持哑铃或沙袋,双臂放于身体两侧,缓慢屈臂举起重物再缓慢放下。

3.2

下肢训练——踝泵运动

患者取仰卧位或坐位,下肢伸展,大腿放松,缓慢勾起脚尖,尽力使脚尖朝向自己至最大限度时保持5s,然后脚尖缓慢下压至最大限度保持5s.然后放松,每组10个,2~3组/天;模拟深蹲,手扶椅背,双脚与肩同宽站立,再缓慢下蹲,双膝保持正直不外翻或内扣,然后缓慢站起,每组10个,2~3组/天。

3.3

全身训练

步行、呼吸体操、上下楼梯、打太极拳、八段锦、跳广场舞等; 静息状态下无症状,在行走或进行剧烈运动时才出现呼吸困难,可以进行慢跑、快走、踢毽子、打羽毛球、骑自行车、广场舞等运动;稍微活动后出现气喘的患者,可以选择慢走、打太极拳等。

以上几种呼吸功能锻炼,简单且可操作性性强,一方面可以改善呼吸肌功能,促进肺部清洁和气体交换,减少痰液潴留;另一方面能有效减少呼吸困难症状,提高运动耐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再入院。

作者: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陈莉云 副主任医师

内容来自:达医晓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