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厥阴病、厥证鉴别与联系析疑

 朱永林548cr9af 2022-06-08 发布于湖南




厥阴病是六病名之一,包含人体阴阳绝对断绝之真厥阴病与半病偏阴之类厥阴病。而厥证是自觉或他觉性四肢逆冷、清冷、寒冷、恶冷等症状,在《伤寒论》书中又被称为“厥”“厥冷”“逆寒”“四逆”“少阴病”“手足寒”“手足冷”“指头寒”“背恶寒”“寒多”等。

故厥阴病必有或多或少、或明或晦“厥”之症状,但有“厥”之症状不代表就是厥阴病,举凡表里、寒热、虚实、水火、气血诸病,皆可以有“厥”证出现。但是《伤寒论》厥阴病篇附录“厥”证的最大意义,是于临证中,在排除厥阴病后,而又有“厥”证出现时,则表明疾病已经处于动态传经过程中,是以《伤寒论》337条定义为“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即在已有表里、寒热、虚实、水火、气血的病理基础上,继续病进病入至里位或阴经,若未能“里邪出表,阴病转阳”则往往传经厥阴病,即“厥证为厥阴之渐,厥阴为厥
证之甚”。如:

表病之厥—一麻黄升麻汤证:

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喉咽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伤寒论》357条)

里病之厥——吴茱萸汤证:

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莱萸汤主之。(《伤寒论》309条)

寒病之厥——四逆汤证:

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四逆汤主之。(《伤寒论》353条)

热病之厥——白虎汤证:

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白虎汤主之。(《伤寒论》350条)

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又作枯,一云向经,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伤寒论》219条)

虚病之厥——人参汤(理中丸)证:

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伤寒论》386条)

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积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

实病之厥——瓜蒂散证:

病人手足厥冷,脉乍紧者,邪结在胸中,心下满而烦,饥不能食者,病在胸中,当须吐之,宜瓜蒂散。(《伤寒论》355条)

水病之厥—附子汤证:

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伤寒论》304条)

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伤寒论》305条)

火病之厥——大承气汤证:

伤寒,一二日至四五日,厥者必发热。前热者,后必厥,厥深者热亦深,厥微者热亦微。厥应下之,而反发汗者,必口伤烂赤。(《伤寒论》335条)

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参见309吴茱萸汤条)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可下之,宜大承气汤。(《伤寒论》321条)

气病之厥——橘皮汤证:

干呕、哕,若手足厥者,橘皮汤主之。(《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

血病之厥——当归四逆汤:

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伤寒论》351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