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班主任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律品质

 笑容A 2022-06-13 发布于北京

图片


写正文之前,不妨给大家爆个料——我与何先生谈恋爱时,他竟然非常诚恳地对我说,你控制我吧,我非常乐意。我撇撇嘴,说,你有病吧,竟然主动要求我控制你。哪知何先生语出惊人,我发现你是自控型,而我是他控型,你控制好你自己后,顺便控制一下我呗。年轻人可能会理解为这是何先生对我说的土味情话,其实这只是何先生的性格习惯被安排而已。
       
事实上,这些年我压根就没控制过何先生。我们相亲相爱,平等互助,尊重彼此的生活习惯,他按照他的人生框架成长,我按照我的人生设定前行,互不干扰,好不快乐。
       
为什么我最终放弃了管控何先生呢?因为他把自己变成了一个高度自律的人了。比如:
       
我说,抽烟有害健康,再说,我不喜欢那个烟味。何先生说,认同你的观点。从此以后,他就与烟绝缘了。
       
我说,打麻将耽误时间,再说,赌博赌博,越赌越薄,人品搞坏了,家底也抽空了。何先生说,我的看法与你一致。从此以后,我们双双远离了麻将。
       
我说,孩子上初中了,并且还是男孩,该你这个爸爸管教了,我这个妈妈要退位了。何先生说,你放心,不论是生活,还是学习,我都会照顾好他。从此以后,他就成了中国好父亲(儿子的评价)。
        
言归正传,我作为一个班主任,要不要把所有的心思都拿去控制学生呢?初入职时,我确实会想尽办法去控制学生,并且效果还不错。但我逐渐发现,我与学生的关系特别疏离。我每天躬身入局,鞠躬尽瘁,但却感受不到做班主任的快乐。我特别的心累,特别想要逃离。我知道我是用力过猛,总想赢过学生,到头来却把学生推得更远。
        
于是,我开始改变。我要把控制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拿去培养学生的自律品质。我相信,只要班上大多数学生拥有了自律的品质,我就可以逐渐放手,最终赢得学生。
        
那么,自律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品质呢?简单说,自律就是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也就是任务没有完成,绝不会轻易罢手。即使没有外力督促,也能把自己的事情干完。现在的学生,最大的问题,就是自律能力很差。这原本是父母早期的教育课题,但很多父母都错过了培养孩子自律品质的最佳时机。这也导致很多一线班主任因为学生缺乏自律性而苦不堪言。那么,班主任该如何做补救呢?
        
首先,班主任自己得是一个超级自律的人。

如果班主任自己都是一个特别随性、拖拉、散漫的人,就很难指望自己的学生有很强的自律性。就以我来说,一个离退休不远的资深教师,本可以混日子了,但我从来没有在学生面前呈现出我的懒散和放任。出勤方面,我永远都是最早到的老师,并且从不迟到早退。教学方面,不管我对教材多么熟悉,我都认真备课。布置给学生的家庭作业,不管有多少,我都认真评阅,并且还要亲自做一遍。我的自律虽然影响不了所有学生,但令一大半学生心生折服。慢慢地,这些学生的自我管束能力就增强了。加上我对学生的自律行为进行了及时的正反馈,他们就越发的自律了。少侠一班的鹏鹏、锋锋、淳淳、诚诚等,就是在我的影响之下,成长为超级自律的典型代表。听课状态,作业完成,运动打卡,同学相处,班级卫生,哪一样都不需要我这个班主任操心。只要是属于他们的事情,必兢兢业业完成。这些孩子的未来,一定有不错的发展。
       
其次,帮助学生找到自我价值感。

据我30来年的教育观察,我发现那些做事效能感很强的孩子更加自律。相反,那些学力不足,能力不强的孩子,就很容易放任自己,甚至主动选择颓废、摆烂。课堂上那些不守纪律的学生,多数是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孩子。作业打折扣,或者直接不完成的学生,多半也是学力较差,能力不强,在班上缺乏存在感的学生。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班杜拉说,自我效能感高的人,会给自己设置较高的目标,并且会有更强的完成目标的动机,情绪状态也会比较积极,还会主动选择一些富有挑战的活动,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效能感。换一种说法,就是自我价值感高的人,更容易自律。

针对我的学生群体,我采用了不同的策略来提升学生的效能感。

智力水平高,理解力和记忆力都很强的学生,就在学业上“穷追猛打”,让他们有一种“我立的是学霸人设,必须时刻维护”的自我需求。

基础薄弱,理解力和记忆力都处于不佳状态的学生,我就在特长方面给他们找价值感。

能言善道的,给他们表达的机会,让他们成为班里最会说话的人。

有运动天赋的,让他们参加相应的社团,代表班级和学校去参加比赛。

有绘画和书法才能的,给他们创造开画展和书法展的机会。

有音乐天分的,就把艺术节的组织活动全权交付与他们,并且还经常拿某著名音乐学院去刺激他们。

就算什么天分都没发现的学生,也可以为他们创造一些做事跑腿的机会,让这些孩子觉得自己对班级有很大的贡献,从而找到自己的价值感。

我不敢说我带出来的学生都很自律,但相比不作为的班级,我班学生的自律性就太强了。
        
第三,快速启动,将大目标分解成小任务。

以前经常听到有人说“态度决定一切”,觉得这句话颇有道理。在与学生打了几十年交道之后,我就觉得这句话一点都不靠谱。绝大多数学生面对教师安排的任务时,态度都很好。嘴上答应得特别干脆,行动上却无比拖拉,这就是典型的心口不一。自看懂这个真相之后,我就特别不喜欢学生向我口头表态,我要的是立即行动,哪怕你做出来的事情漏洞百出,也好过你光说不练嘴把式。

因此,我经常在课堂上训练学生:先把任务安排下来,接着要求学生拆分,拆分成小目标之后,立即行动。比如复习课上,我要求学生集中精力搞定八年级下册的古诗词默写。这是个笼统的任务,每个学生实际掌握的程度不同,不能按同一个尺度要求。接着我就要求学生翻开教材目录,看着题目在脑子里默背一遍,过了的就扔,过不了就划一个勾。最后把勾出来的诗词进行目标分解。第一个目标,确保流畅无碍地背诵出来。第二个目标,确保正确无误地默写出来。目标分解出来之后,我还会告诉学生,下课前5分钟,我会按照考试要求对全册古诗词进行考试,总分10分。我把这些任务布置完毕,立即启动,学生也就跟着动了。学生愿意自律,不是他们的意志力有多强,而是他们能做到。少侠一班有将近13个孩子很难按质按量完成家庭作业,有科任老师责备他们不自律。我以为这不是自律与不自律的问题,而是他们的能力与作业的难度不匹配。严格说,问题不在学生,而在于老师的任务分配不当。
       
第四,小处着手,大处改变。

高尔基说:“哪怕对自己一点小小的克制,也会使人变得强而有力。”我对这句话有着深刻的感同身受。我的学生都是未成年人,涉世未深,视野和格局都还很窄,还不懂得克制对他们究竟有多重要,因此他们比较随性,总认为自己当下的所作所为都是对的,可每每做出来的结果又不尽人意,于是他们就很容易颓败。我一般不评价他们的言行,更不会把这些言行与“缺乏克制,不懂自律”挂钩。我只是从一些小处着手,着力于提高学生的行动力,让他们沉醉于行动,而不是沉醉于想象。我具体做了哪些小改变呢?
       
1.安排自律能强的孩子,与聪明但自律能力较弱的孩子相处,可以是同桌,也可以是小圈子。人是最容易被氛围影响的生物。所谓“跟好人学好人,跟着巫婆跳大神”就是这个意思。
       
2.利用班会课给学生列心愿清单。清单顺序按照“重要又紧急—重要不紧急—紧急不重要—不紧急也不重要”的顺序列出来。最后忍痛逐一删除与自己关联不大的心愿,留下与自己紧密相关的心愿。学生知道了自己最想的是要什么,就会去与自己的不良人性做斗争。自律在变成牢不可破的习惯之前,每走一步,都在反人性,极其痛苦。因此,学生要习得自律的优秀品质,必须有成人,尤其是老师的帮助与鼓励。
        
3.采取物理治疗,远离诱惑。我告诉学生,每当我用电脑写作,或者备课时,都会把手机静音,放在我看不到的地方,为什么?因为即使像我这种自律得近乎“丧心病狂”的成年人,意志力也有薄弱的时候,容易被诱惑。与其去考验自己的意志力,还不如承认自己禁不住诱惑,自觉地远离诱惑源。我要管理体重,追求健康,可我又很喜欢吃甜食,怎么办?我就告知家里人不可以买甜食回家,我逛街遇到面包店都要绕道而走。有人说,你这也太辛苦了,为何不随心所欲?因为我觉得健康比口腹之欲重要,我就必须要自律。我的意志力支撑不了我自律,我就采取物理疗法,自律能力也就逐渐强大了。我现身说法的目的就是要求学生把与学习无关的东西从课桌上拿走,把干扰自己注意力的东西转移到别处。
       
学生的自律能力强弱,与其父母早期训练是否到位有很大的关联。班主任能做的,只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做一些补救。同样的方法,有的孩子有效,有的孩子则无效。因此,班主任需要创设各种教育情境去匹配学生的生命按钮,找到打开按钮的密码。唯有这样做,你的教室里的生命才会散发出自律之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