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书精读 | 做到这七点,你才是一个清醒的人

 盖雅学苑 2022-06-13 发布于江苏

文丨周婧婧


这是盖雅学院的第12期好书精读。盖雅学院带你:一周邂逅一本书,开启一段思想旅程。

人们经常会讨论这个话题:“你愿意做快乐的猪,还是痛苦的哲学家?” ,“是否清醒”正是猪和哲学家的区别,而这个问题默认了生而为人,“清醒”和“快乐”很难兼得。本周我们要邂逅的这本书会告诉你,清醒和快乐不仅可以兼得,而且唯有真正清醒和自律,才能获得终极的快乐和自由。

这本书是弗雷德·考夫曼的《Conscious Business》,中文译作《清醒》。弗雷德·考夫曼是极富传奇色彩的“打工皇帝”陆奇的导师,陆奇曾在多个场合推荐这本书。《向前一步》的作者、Facebook首席运营官谢丽尔·桑德伯格则这样评价这本书:《清醒》将改变你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这是一本人人必读的著作。

究竟什么叫清醒?清醒的员工、清醒的管理者是什么样的?清醒的组织文化又该如何打造?这本书从无条件的责任感、本性的正直、本体的谦虚、人际交往能力、真诚的沟通、建设性的协商、完美的协调、情感掌控七个方面来阐述,清醒的人、清醒的组织应该怎么做。


清醒是人的潜能,但并不人人都能清醒

了解清醒的七大维度前,我们先给清醒下个定义:它是“感受现实、了解内在与外在世界的能力”。

这有点类似近年比较热的“认知升级”概念。只是,“认知”强调对理性层面的事实逻辑和根源的梳理和挖掘,而“清醒”更加青睐感性层面对自我意识的观察、接纳、反思和控制。

拥有自我意识、能够跳出来看自己、看他人、看关系,是人类相比其他动物的独特能力。但并不意味着人人可以做到清醒,事实上能够做到清醒的人少之又少。

如果你在不眠之夜里辗转反侧过,或者曾因为微不足道的冷落而咬牙切齿过,你就知道我说的是什么意思了。大脑属于你,却未必会听命于你,它不停产生的杂乱思绪甚至可以毁掉你的生活。

这也是人性的复杂之处:一方面拥有抽象思考和学习协作的能力,另一方面又极容易被困在自我的囚笼中,作出非理性的行为和决策。

要怎么做,才能成为一个清醒的人?这本书给出了七个修炼的方向,我们会在下文一一阐述。

成为清醒的人:七项修炼

先奉上这本书的目录,给大家感受一下。接下来我们就围绕目录里提到的七个方面具体阐述。

1

无条件的责任感:从受害者到参与者

你的工作生活中是不是经常有这样的人?经常把问题归结于外部环境或不可控因素,摆出无辜的受害者姿态?比如这些熟悉的抱怨:“客户要求没有说清楚,我也没办法”、“发货跟不上,我也没办法”、“制度就是这样的,我能怎么样”……

成为受害者是件非常诱人的事,因为这看起来更加清白无辜,可以让自己更加安心。和受害者同仇敌忾也非常诱人,因为可以迅速取到空前的好感和团结,可以共同推脱责任。比如我们会看到在一个部门内,大家一起抱怨另一个部门。有时候甚至管理者也会加入进来,以赢得下属的好感和暂时的配合。

从受害者到参与者,指的是当自己的工作被外部环境或不可控因素影响时,他的态度不是去抱怨、去考虑个人的得失,而是去积极的解决、去承担责任,去真正的参与进来。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普通人与勇士的基本区别,是勇士将一切视为挑战,而普通人则将一切视为福或者祸。”。

把问题视作挑战,还是福祸,也是参与者和受害者在心态上的区别。参与者赢得的好处是他能够拥有更多的主导权、不再任外部因素牵着鼻子走、他可以去改变结局。

但是,成为参与者明显更加困难,因为需要去做更多的事、承担更多的责任、甚至可能会为别人买单。如果他置身于一个受害者文化盛行的环境里,则会更加身心俱疲。在这样的文化中: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参与者却容易背锅,管理者带头抱怨并且偏爱懂他抱怨的员工……

受害者的企业文化会像毒品一样的快速蔓延,感染到每一位员工,会无意识的同化、甚至驱逐高责任感的员工。这种环境下,参与者会面对三种结局:被同化,选择离开,或者去改变这一切。

2

本性的正直:超越胜负的成功

不过即使我们以参与者的姿态积极面对外部环境、面对人生挑战,也并非都能够一如既往的成功,事实上“输”的概率并不低,尤其当外部环境不仅考验我们的毅力和能力,还考验我们的价值观和道德时。

当你为实现某个结果付诸了很多努力,你也清晰的看到了成功的可能性,但需要你稍微放弃一下下原则或底线,你会怎么做?

商业社会中经常会面对这样的诱惑,企业主、管理者、员工都容易因此心神不宁,因为我们如此渴望成功。这本书给出关于成功的新定义:超越胜负的成功。指的是:你能更坚守正直的本性,坚守原则和价值观;你能够高度自律、延迟满足;你能为了终极目标、为赢得真正的博弈,牺牲和放弃短期的目标。

我一直坚信:只有坚守正直的本性,只有内心足够安宁,才能够走得更加坚定、更加长远

3

本体的谦逊:从控制者到学习者

当你很想做一件事,并且有足够的权力和资源可以做这件事;但有其他的声音在说,他不认同你的想法,你会怎么办?

控制者的模式是:坚持自己所见的就是、才是真实的,与之相悖的都是错的、坏的。佛教中有个概念是“本体的傲慢”,说的是人的认知容易受限于经历、知识结构、立场、性格、大脑结构等,容易把自己困在自我的囚笼中,看不到别人,看不到更广阔的风景。

和傲慢的控制者对应的是谦逊的学习者。美国有句俗语:“不穿上一个人的鹿皮鞋走上一英里,就不能对他妄加评判”,真正智慧的人,能够理解:不身在其中,就不能对他人的经历和感受妄加评论,并且能以谦逊的学习状态,从不同之处中吸收养分。

虽然看上去控制更安全可靠,开放和学习更容易失去掌握,但是:“在变革的时候,学习者会接管世界,而固守旧有观念的人则会发现自己只能在一个已经不复存在的世界里如鱼得水”。只有保持谦逊,从掌控者切换到学习者,才能够拥有持续的好奇心和学习力,才能够看到更加全局的场景,才能够更好得达成共识、掌控局势。


4

真诚的沟通:处理高难度对话

工作生活中,是不是经常有让你抵触或觉得难堪的对话?比如向下属反馈他的绩效太差、比如向上级提出加薪要求、比如跨部门沟通他们的配合不到位?

为什么这些对话会让人感到为难甚至难堪?因为我们总是陷入这样的误区:“根据别人的行为对我们产生的影响而推断出其意图。我们感到自己受到了伤害,所以他们的意图就是伤害我们”,这种消极的揣测,会加剧我们的敌意、焦虑和愤怒,也会给组织内的人际关系抹上莫须有的阴影。

而我们觉得威胁时,自动反应就是控制,这会导致表现出自己最恶劣的一面:本体傲慢的控制者。

面对这样的非理性的消极情绪,我们怎么办?一吐而快,还是默默忍受?似乎都不行:前者在工作场所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后者则会内伤抑郁、而且并不能解决问题。那么,有效沟通、对话的技巧什么?落足的点是“真诚”。

大道至简、大象无形,“真诚”似乎是废话,但它其实是最有效的社交和沟通“技巧”。只是,有些人可以自然而然得做到真诚,有些人却需要通过学习和训练才能做到,这背后的区别在于成长环境、自我意识、谦逊的本体、本性的正直这些内功修炼。


5

建设性的协商:共赢而非战胜

有非常多的书籍,肯定了冲突和争议对于组织的必要性。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生命的地方,就有冲突,在企业内同样如此。

这本书点出了很多人解决冲突的典型方式,比如:否认(假装冲突不存在)、回避(避免冲突、向后退缩)、屈服(好吧,听你的)、支配(必须听我的)、升级(幕后操控、勾心斗角)、多数派(拉帮结派)、折中(各自退让)……

但这些方式都是有问题的,理想的方式是去“建设性的协商”,它能够创造新的可能性,它会更关心如何与对方实现共赢、而非战胜对方。书中提供了理性的流程,供大家学习和借鉴:寻找根本利益—集思广益—协商和筛选—结果共识—过程共识—避免使诈—追求BATNA(最佳替代方案)—承诺执行—评估与学习—庆祝。

6

完美的协调:提要求和践行承诺

“协调”二字,落足在敢于暴露自己怂的一面,敢于向他人提要求,向他人争取资源和支持。在组织内,有个奇怪的氛围:职场人的自尊来自“单枪匹马完成一切”或“无所不知”。即使身心焦灼了,嘴上也会说“没问题”;即使出现了不能完成承诺的风险,也幻想着时来运转、扛过去就风轻云淡;即使以无法完成工作为代价,也不愿意寻求帮助——这些导致了无效工作与压力构成的连锁反应。

只有能够完美的协调,才能完美的践行承诺。事实上,协调是管理者的非常重要的工作。本章介绍了一些完美协调的思路、方法和技巧,比如:有益的投诉、有益的道歉、二次承诺成本、问责文化、完美的赞许等。


7

情感控制:自我意识的能力

情绪稳定是工作场所对个体的重要要求。我们推崇理性,视情绪为洪水猛兽,但是“心灵有自己的逻辑,理性对此一无所知”,没有情感,逻辑思考更是无从谈起。

美国佛蒙特州的一名铁路工人盖奇,曾在一场事故中,被一根长铁条刺穿大脑。经过治疗后,他的智商并没有被损害,能读能写、认知测试也很正常。但是他失去了体验情绪的能力,不再能感受到悲伤或快乐了,变成了绝对理性的、冰冷冷的机器——这却导致盖奇从此常在工作生活中做出非理性决策、无法正常运转他的生活和工作任务。

所以,情绪对理性非常重要,我们需要在理性中体验情绪的能力。如何从放任情绪、到掌控情绪,则是需要学习和修炼的。

书中介绍了掌控情感的四个步骤:

  • 第一步是自我意识,即能够拥有觉察自己内心变化。

  • 第二步是接纳,任何时候都不要对你应当或不应当有何种感受给出道德上的建议,让自己有能力不带批判立场的“旁观”自己的情感、思想和记忆。

  • 第三步是调节,调节不是爆发和隐忍,而是清醒的表达。

  • 第四步是自我探索,找出情感的恩怨,你的悲伤、热情、恐惧、感激、愤怒、内疚,究竟来自哪里?


在日益喧嚣的环境中,清醒更加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素养。对个人而言,它能将我们引入终极快乐和终极目标;对企业来说,它能够让企业在复杂环境中,时刻觉醒和变革;对组织来说,它能够实现工作、人际和个人的协调统一。

清醒的企业文化尤为重要。坏消息是,文化的塑造过程非常慢、文化的变革更是困难重重。相比贴在墙上的标语、躺在邮箱里的公告,领导层的行为改变才是最有效果的:你是如何身体力行的、你是如何选拔任用的、你是如何沟通和协调的,这些都会极大的影响员工的内心和行为。

好消息是,一旦形成清醒的企业文化,就能够获得更好的效率和效能。它能够让员工同时收获物质和精神回报,使员工不仅能赚到钱,还能感到骄傲和有意义,还能觉得有挑战、愿意全情投入。

强烈推荐追求卓越人生的个人、以及卓越发展的企业管理者,来阅读和领悟这本金句频出、充满灵性、追本溯源、正能量又不鸡汤的书,来共同开启和挖掘自我意识的力量。


本文为盖雅学院原创文章;文章转载、投稿交流、加入HR成长社群,请联系:Mandy Zhou(微信号:zjjtyler)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