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理中丸:《伤寒论》中治脾胃虛寒证的主要方剂

 健康管理师紫苏 2022-06-13 发布于湖南

理中丸(汤)方出自《伤寒论》,原文共有两条,分别是第386条“霍乱,头疼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茶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第396条“大病差后,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

它又名人参汤,是经方中治疗太阴病脾胃虛寒证的的主要方剂,在累积应用后,历代医家逐渐将其发展为温中健脾的代表方和基础方,衍生出附子理中丸、枳实理中丸、理中安蛔汤等方药。

组成与加减裁化

理中丸组成用量为人参、干姜、甘草(炙)、白术各三两。(现代参考剂量为9克)

人参

做法则是把上四味捣筛,蜜和为丸,如鸡子许大。以沸汤数合,和一丸,研碎,温服之,日三四,夜二服。腹中未热,益至三四丸。然不及汤,汤法,以四物依两数切,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服汤后,如食顷,饮热粥一升许,微自温,勿发揭衣被。张仲景认为汤剂比丸剂发挥更迅速,因此病情危急时应首选汤法。

方中以辛热之干姜为君,《长沙药解》称其有“燥湿温中,行郁降池,补益火土,消纳饮食”之功,故重用干姜意在温助中阳,兼化寒邪。“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故以甘温之人参为臣,以补中焦脾胃之虚。干姜与人参相合,辛甘化阳,辛能散寒,甘能补中,一温一补,正合中焦脾胃虚寒之病机。“脾为湿土,喜燥恶湿”故佐以苦温之白术,其意有二:一可补脾气;二可去湿池。佐以甘温之灸甘草,其意有三:一可温中健脾;二可缓急止痛;三与干姜相合,为干姜甘草汤之意,有补阳气,除寒邪之效。综观全方,四药相合,温中阳,益脾气,去寒邪,燥湿池,功在温中散寒,补益脾胃。

如前文所说,经过多年医师应用研究,理中丸到现代已经有了不少加减裁化之法。若脐上筑者,肾气动也,去术,加桂四两;吐多者,去术,加生姜三两;下多者,还用术;悸者,加茯苓二两;渴欲得水者,加术,量至四两半;腹中痛者,加人参,至四两半;寒者,加干姜,至四两半。

其中最出名的大概是附子理中丸,它用附子替代了白术。附子有大毒,使用时要注意炮制方法,附子理中丸相对于更适合病情较重、腹满者。

脾胃为气血之源,营卫之根,后天之本,其生理功能在脏腑活动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一旦脾胃受损,往往变证百出,故有“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之说。因而平常一定要加倍注意自己的生活习惯,细心呵护脾胃。

禁忌事项

1. 忌海藻、菘菜、桃、李、雀肉。

2. 孕妇慎用。

纳财

祭祀

2019

7月18日

开市

入宅

人以道立

以中医之道宣明华夏大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