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太极拳的人几乎是没有不知道王宗岳所写的《太极拳论》的。它就好似佛教当中著名的《心经》一样,对于能否把太极拳练对,练好至关重要。《太极拳论》开篇说:“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这一段话,乍看并没有说明太极拳具体要怎么练,可妙就妙在此处,而难也难在此处。其妙就妙在看似没有具体的所指,可却无所不指,无所不容。而难则难在里面说得非常的抽象,没有具体说明怎么去练。我今结合师之所传,己之所练对这段话略做管窥蠡测,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我二十余年前在天津学习“武当隐仙羽化犹龙太极”时,陈(庆国)师曾将上图秘授于我并给与讲解。陈师说,这三幅图就是解读《太极拳论》的三把金钥匙。勿论《太极拳论》怎么说,都没出这三幅图的范畴。只要理解了这三幅图,就等于掌握了进入太极殿堂的三把金钥匙。在这三幅图中,世人常常误把“开阖图”当做《太极拳论》中说的太极来理解,这就导致很多人彻底误读“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这句话的本意了。那么,练拳也就不可避免的会练错。须知太极,无极,阴阳就好似妈妈,外婆,儿女的关系。那么替换到拳论当中的这段话就可以解读成:“妈妈者,外婆而生,儿女之母也。”这样的解读既准确又易懂。那么,我再给大家往下讲,大家就好理解了。对于太极,阴阳,很多人无论理解的是深是浅,都知道和太极拳有关系,可一提到无极,就很少有人会和太极拳的练法联系起来了,但是,练太极拳的关键恰恰就在这个无极上,所以,王宗岳先师说“太极者,无极而生”这句话不是陪衬敷衍,也不是讲大道理,而是对练拳有着切实的寓意。练太极拳重视阴阳确实没有错,可若没有内劲的情况下讲阴阳就是错的。这就好似把上太空无论说得多么有道理,可我们若是上太空的能力都没有,那些道理也就变得没有了意义。所以,很多人按照阴阳虚实的原理练了很多年的太极拳就是体会不到太极拳的奥妙,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内劲,根本原因就是内劲不是从阴阳里练出来的。那内劲是从哪里练出来的呢?王宗岳先师说了:“太极者,无极而生。”太极者所指之一即是太极劲。而太极劲只能从无极态中练出来。所以,“太极者,无极而生”是这么个寓意。有了这个劲,再谈练拳和推手中如何运用阴阳虚实的理法才有意义,才能体会到太极拳和推手的诸多奇妙感受。所以说,“太极者,阴阳之母也。”这指的是阴阳虚实在拳法和推手中的运用离不开太极劲这个源头。母,就是源头。说得再直白一些,没有妈妈,怎么会有孩子呢!可现在的太极拳练法硬是人为的造出一个没有“妈妈”的“孩子”来。过去的太极不是这么练的!通过上一部分的论述,大家已经知道“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说得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了。下面我结合上图再大致说一下怎么练。
我们已经清楚了,太极劲是从无极态中而来的。所以,我们就要在练法中先回归到无极态才行。这个回归的过程就叫做“逆返”。 其练法其实很简单,就是一个字,松。把周身都松开,松透,从外部的肌肉一直松到里面的脏腑,骨头。一层一层由外向内的松。 所以,我在培训中经常的说,松不是放松。看着容易,可练起来挺难的。
这种松的过程就好似把铁倒入熔炉里进行熔化。去掉原有(后天)的杂质,形成新生(先天)的材质。前者是从有到无的“逆返”,后者是从无到有的“顺生”。
(太极)内劲就是在这种太极功的练法中练出来的。若是没有内劲就犹如一个人没有力气,那么在推手的习练中就化不得对方的来力,也没有把对方发出去的气力。 练太极拳有了这个内劲后,在遇到来力进行走化的时候就犹如水托着大船的那种柔和的掤劲(阴劲)。如果水托不住大船也就没有了掀翻(阳劲)大船的可能。 由此可知内功对于习练太极拳尤为重要。这也是太极拳为什么被称之为内家拳的由来。 最后我要说的是,世间万事万物必皆先有母而后方有子。若认识不到这个真相,并围绕这个真理去做事情则背道而驰,没有成功的可能。此即孔子在《大学》中所说的:“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作者简介:薛文宇,珠海市文宇太极文化研究院院长;道家青城派南宗第36代传人,师承张德学;武当隐仙羽化犹龙嫡派第5代传人,师承陈庆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李氏太极拳第5代传承人,师承郑昭明;国家级智库《世界太极拳蓝皮书》编委委员;中国老年健康委员会太极健康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运动处方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