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内背诵——痉证、颤证...

 壹亩莳 2022-06-15 发布于山东


痉证

01

概念

Image


痉证,又称“痓”,是以项背强直、四肢抽搐,甚至口噤、角弓反张为主症的疾病。起病急骤,病情危重,可伴发于高热、昏迷等病症过程中。

西医学中的流行性脑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癫痫、破伤风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高热或无热惊厥,均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
Image

Image

02

辨证论治

Image

①邪壅经络

临床表现:头痛,项背强直,恶寒发热,无汗或汗出,肢体酸重,甚至口噤不能语,四肢抽搐;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浮紧。

治法:祛风散寒,燥湿和营。

代表方:羌活胜湿汤。

若寒邪较重,项背强急,肢痛拘挛,苔薄白,脉浮紧,病属“刚痉”,以葛根汤为主治之;若风邪偏盛,项背强急,发热不恶寒,汗出头痛,苔薄白,脉沉细,病属“柔痉”,以瓜蒌桂枝汤为主治之;若湿热偏盛,筋脉拘急,胸脘痞闷,身热,渴不欲饮,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滑数,用三仁汤加地龙、丝瓜络、威灵仙治之。

②肝经热盛

临床表现:高热头痛,口噤齿,手足躁动,甚则项背强急,四肢抽搐,角弓反张;舌质红绛,舌苔薄黄或少苔,脉弦细而数。

治法:清肝潜阳,息风镇痉。

代表方:羚角钩藤汤。

若口苦、苔黄,加龙胆草、栀子、黄芩;若口干渴甚,加生石膏、天花粉、麦冬;若痉证反复发作,加全蝎、蜈蚣、僵蚕、蝉衣;若神昏痉厥,可用安宫牛黄丸、至宝丹或紫雪丹。

③阳明热盛

临床表现:壮热汗出,项背强急,手足挛急,甚则角弓反张,腹满便结,口渴喜冷饮;舌质红,苔黄燥,脉弦数。

治法:清泄胃热,增液止痉。

代表方:白虎汤合增液承气汤。

前方以清泄阳明实热为主;后方重在滋阴增液,泄热通便。若热邪伤津而无腑实证者,可用白虎加人参汤;若抽搐甚者,加天麻、地龙、全蝎、菊花、钩藤;热甚心烦者,加淡竹叶、栀子、黄芩;热入营血,斑疹显现者,加水牛角、生地黄、牡丹皮。

④心营热盛

临床表现:高热烦躁,神昏谵语,项背强急,四肢抽搐,甚则角弓反张;舌质红绛,苔黄少津,脉细数。

治法:清心透营,开窍止痉。

代表方:清营汤。

若高热烦躁,加丹皮、栀子、生石膏、知母;若四肢抽搐、角弓反张,加全蝎、蜈蚣、僵蚕、蝉衣;若神昏谵语、躁动不安、四肢挛急抽搐、角弓反张,酌情选用安宫牛黄丸、至宝丹或紫雪丹。

本病临证时须辨其营血热毒深浅轻重,可分别选用化斑汤、清瘟败毒饮、神犀丹化裁。若肢体抽搐无力、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气短汗出、舌淡、脉细弱,证属亡阳脱证,当予急服独参汤、生脉散。

⑤瘀血内阻

临床表现:头痛如刺,痛有定处,形体消瘦,项背强直,四肢抽痛;舌质紫暗,边有瘀斑、瘀点,脉象细涩。

治法:活血化瘀,通窍止痉。

代表方:通窍活血汤。

若筋脉拘急,瘀血较重,加郁金、地龙、当归尾、水蛭、鸡血藤等。

⑥痰浊阻滞

临床表现:头痛昏蒙,神识呆滞,项背强急,四肢抽搐,胸脘满闷,呕吐痰涎;舌苔白腻,脉滑或弦滑。

治法:豁痰开窍,息风止痉。

代表方:涤痰汤。

若言语不利,加白芥子、远志;若痰郁化热,身热、烦躁、舌苔黄腻、脉滑数,加瓜蒌、黄芩、天竺黄、竹茹、青礞石;若痰浊上壅,蒙闭清窍,突然昏厥抽搐,可急用竹沥加姜汁冲服安宫牛黄丸。

⑦阴血亏虚

临床表现:项背强急,四肢麻木,抽搦或筋惕,头目昏眩,自汗,神疲气短,或低热;舌质淡或舌红无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养血,息风止痉。

代表方:四物汤合大定风珠。

前方以补血调血为主;后方重在滋液育阴,柔肝息风。若五心烦热,加白薇、青蒿、黄连、淡竹叶;若阴虚多汗、时时欲脱,加人参、沙参、麦冬、五味子;若气虚自汗,加黄芪、浮小麦;若疾病日久,阴血不足,气虚血滞,瘀血阻络,加黄芪、丹参、川芎、赤芍、鸡血藤,或用补阳还五汤;若虚风内动,肢体拘急挛缩,重用养阴润筋之品,加全蝎、天麻、钩藤。

Image

颤证

01

概念

Image



颤证是以头部或肢体摇动、颤抖,不能自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轻者表现为头摇动或手足微颤,重者可见头部振摇、肢体颤动不止,甚则肢节拘急、失去生活自理能力。

西医学中的震颤麻痹、肝豆状核变性、小脑病变的姿势性震颤、原发性震颤、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具有颤证临床特征的锥体外系疾病和某些代谢性疾病,均属本病范畴,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


Image
Image

02

辨证论治

Image


①风阳内动

临床表现:肢体颤动粗大,程度较重,不能自制,头晕耳鸣,面赤烦躁,易激动,心情紧张时颤动加重,伴有肢体麻木,口苦而干,语言迟缓不清,流涎,尿赤,大便干;舌质红,苔黄,脉弦滑数。

治法:镇肝息风,舒筋止颤。

代表方:天麻钩藤饮合镇肝息风汤。

前方以平肝息风、清热安神为主;后方重在镇肝息风、育阴潜阳、舒筋止颤。若肝火偏盛、焦虑心烦,加龙胆草、夏枯草;痰多者,加竹沥、天竺黄;眩晕耳鸣者,加知母、黄柏、牡丹皮;心烦失眠,加炒枣仁、柏子仁、丹参;颤动不止,加僵蚕、全蝎。

②痰热风动

临床表现:头摇不止,肢麻震颤,重则手不能持物,头晕目眩,胸脘痞闷,口苦口黏,甚则口吐痰涎;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滑数。

治法:清热化痰,平肝息风。

代表方:导痰汤合羚角钩藤汤。

前方以化痰行气为主;后方重在清热、平肝、息风。若痰湿内聚,胸闷恶心、咯吐痰涎、苔厚腻、脉滑者,加煨皂角、白芥子;震颤较重,加珍珠母、生石决明、全蝎;心烦易怒者,加天竺黄、牡丹皮、郁金;胸闷脘痞,加瓜蒌皮、厚朴、苍术;肌肤麻木不仁,加地龙、丝瓜络、竹沥;神识呆滞,加石菖蒲、远志。

③气血亏虚

临床表现:头摇肢颤;面色白,表情淡漠,神疲乏力,动则气短,心悸健忘,眩晕,纳呆;舌体胖大,舌质淡红,舌苔薄白滑,脉沉濡无力或沉细弱。

治法:益气养血,濡养筋脉。

代表方:人参养荣汤。

若血虚心神失养,心悸、失眠、健忘,加炒枣仁、柏子仁;肢体颤抖、疼痛麻木,加鸡血藤、丹参、桃仁、红花。

④髓海不足

临床表现:头摇肢颤,持物不稳,腰膝酸软,失眠心烦,头晕,耳鸣,善忘,老年患者常兼有神呆、痴傻;舌质红,舌苔薄白,或红绛无苔,脉象细数。

治法:填精补髓,育阴息风。

代表方:龟鹿二仙膏。

若肢体颤抖、眩晕较著,加天麻、全蝎、石决明;若阴虚火旺,兼见五心烦热、躁动失眠、便秘溲赤,加黄柏、知母、丹皮、玄参;若肢体麻木、拘急强直,加木瓜、僵蚕、地龙,重用白芍、甘草。

⑤阳气虚衰

临床表现:头摇肢颤,筋脉拘挛,畏寒肢冷,四肢麻木,心悸懒言,动则气短,自汗,小便清长或自遗,大便溏;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沉迟无力。

治法:补肾助阳,温煦筋脉。

代表方:地黄饮子。

若大便稀溏者,加干姜、肉豆蔻;若心悸者,加远志、柏子仁。

Ima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