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学徒制到学院体系

 乔元庆 2022-06-19 发布于上海

耶鲁大学的公开课《英国近代史》介绍16世纪英国的社会结构,其中介绍了英国在1500-1600时期家庭(household)的成员包括学徒,一般是十几岁到二十出头的男性,小的甚至7岁就开始学徒,在主人家生活,学习一门手艺。1550年左右伦敦有10%的人口是学徒。一般学徒跟随主人学习7年,出师,自己独立做手艺。

意大利的情况应该类似,估计这种情况是很早就开始的。在绘画这门手艺中,我估计13世纪到16世纪是学徒制的,佛罗伦萨到1563年美第奇的迪赛诺美院创立,后续又有罗马、博洛尼亚等地,也有了美院。也就是说,到16世纪末,学徒制渐渐被美院体系取代。

2012年央美黄灿波的硕士论文《从作坊到学院》专门研究这个方面。学徒制是行会,师傅带徒弟,师傅交钱给行会,行会提供福利、制约和保护。佛罗伦萨1563年搞了迪赛诺学院,就是用课程制进行师傅传授教学,同时取消行会。但是没有几年就实行不下去,又退回到行会制度,估计是行会的师徒关系所包含的经济依附并不是学院体系所能取代的。就像我国在1910年代出现了美校之后,师门体制长期存在,可能是类似的。

但是,油画这个东西,课程教授体制还是真的比师傅传授要有效率。到了卡拉契兄弟建立博洛尼亚学院,美院就站稳了脚跟。

黄灿波的论文叙述了继迪赛诺学院之后,罗马的圣卢卡学院,在祖卡里的主持下,采用临摹法,做到了有序的快捷的技术传授。

交易的模式,行会往往是教堂订单的承接方,然后照顾行会里的画师,画师带着徒弟施工。到了16世纪,贵族和富商的订单不再借助于行会交易,是直接与画师们交易,行会反而成为画师们的一种负担。

16世纪宗教改革造成天主教的分裂,新教对于教堂的装饰主张去除奢靡之风,教堂装修大单渐渐少了。私人订单渐渐成为主要交易。因此,学院教育快捷,学生更快具备接单的能力,学院体系因此得以真正立足,逐渐成为欧洲绘画传承的主流模式。

安尼巴尔·卡拉奇像(创建博伦尼亚美术学院的三兄弟之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