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公众号:逃离娱乐至死 https://mp.weixin.qq.com/s/ES_kzMKA80XwULx671rxfg 无论是在线下的家庭聚会上,还是在线上的各种UP主、公众号那儿,我们总能听到各种各样的言论。我们似乎大概知道他们在说什么,但让你复述一遍,似乎又无从说起。我们也许不认同其中的一些观点,但是具体不认同什么呢?似乎又说不清楚了。或者他们说了一大堆,我们甚至没听明白他们到底在说什么。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先构建起自己的结构性思维框架,再往框架里补充内容,慢慢理清对方说的话。一个通用的框架就是:论题、理由、结论。也就是要找出对方正在讨论什么话题,他列出了哪些证据或者理由,最后下了一个什么结论。 使用这个思维框架的一般步骤是:先找到论题和结论,再找出可以支持这个结论的理由。这个步骤的顺序对于理解来说很重要。下面,我们来看一段话(参考自某网友):
这一段话列出来的信息很多,怎么去抓重点,理清楚他到底说的是什么呢?我们还是根据自己的思维框架来理解这段话吧。 首先,找出论题和结论。这一段话没有明确说明论题是什么,但是最后一句话显然就是结论了。结合起来看,大概是这样的:
然后,看看他列出了一些什么证据或者理由。既然已经找到了论题和结论,那么我们可以看一下这段话里面,有哪些信息点是用来支持结论的。把多余的信息剔除,精简一下语言,就可以得出理由。
这样列出来,是不是就简洁、清晰了? 这一段话里完整地呈现了论题、理由、结论。但实际生活中,我们使用这一套思维框架梳理下来之后,会发现很多人说的话并不是三者具备的,可能会没有结论,可能没有理由,甚至可能没有一个论题。 例如这段话(参考自某网友):
我们可以看到,这里说的全都是理由,却看不到直接的结论。在这种信息不全的情况下,最好的方式是询问:所以,结论是?你这么说的理由是? 另外,前面举的例子结构很简单,在一个论题之下,只有一套“理由-结论”。而很多文章的结构则复杂多了,在一个论题之下,有一套主要的理由-结论,但是理由里面,可能还会有一个支撑这个理由的理由。比如下面这个例子(参考自某网友):
当结构比较复杂的时候,要梳理清楚意思就不太容易了。我们来用一个图来梳理这段话的论题、结论、理由。 ![]() 为了熟练运用这个“论题-理由-结论”的结构性思维框架,需要经常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使之成为一种思维习惯。使用次数多了,就会发现,再复杂的言论,也可以梳理得清清楚楚。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的全部内容。希望这个“论题-理由-结论”的结构性思维框架能够帮助你梳理好别人说的话。如果你在使用过程中遇到了困难,请通过留言告诉我,我们再来深入探讨~ 本文以《学会提问》为基础,这是第二篇文章,后续将出品一系列的文章。阅读这些文章对读者的作用?学会用批判性思维去判断一个观点的对错! 接下来的文章将会介绍其他思考问题的实用方式,敬请期待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