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轮考点||方剂11 温里剂

 壹亩莳 2022-06-21 发布于山东
图片

轮考点 每日推送

青竹

图片
图片
图片

知识点

温里剂的概念

答:凡以温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温里助阳、散寒通脉作用,用以治疗里寒证的方剂,统称温里剂。属于温法。

图片

温里剂的适用范围

答:里寒证

图片

温里剂的配伍规律

答:

a.里寒证之形成,多与素体阳气不足有关,故常配伍补益药以扶正;

b.阳气欲脱,证属危急者,配伍补气固脱之品;

c.营血虚弱者,配伍养血之药。

图片

温里剂的分类

答:

温中祛寒剂、回阳救逆剂、温经散寒剂。

图片

祛暑剂的注意事项

答:

a.辨别寒热之真假,素体阴虚或失血之人应慎用,以免重伤阴血;

b.阴寒太盛或真寒假热,服药入口即吐者,可反佐少量寒凉之药物,或热药冷服,避免格拒。

图片

方剂01:理中丸

【方歌】

理中丸主理中乡,甘草人参术干姜;

呕利腹痛阴寒盛,或加附子总扶阳。

【功效】→温中祛寒,补气健脾。

【主治】→

*脾胃虚寒证;脘腹疼痛,喜温喜按,呕吐便溏,脘痞食少,畏寒肢冷,口淡不渴,舌质淡,苔白润,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阳虚失血证;出血,血色暗淡,质清稀,面色晄白,气短神疲,脉沉细或虚大无力。

*中阳不足,阴寒上乘之胸痹;

*脾气虚寒,不能摄津之病后多涎唾;

*中阳虚损,土不容木之小儿慢惊等。

【方解】

*君:干姜—温脾暖胃,助阳祛寒;

*臣:人参—益气健脾,补虚助阳;

*佐:白术—健脾补虚以助阳,燥湿运脾助生化;

*佐使:炙甘草—②合参、术以助益气健脾,补虚助阳;②缓急止痛;③调和诸药。

【配伍特点】

*主入中州,温补合法,纳补气健脾于温中散寒之内,以温为主。

图片

方剂02:小建中汤

【方歌】

小建中汤芍药多,桂枝甘草姜枣和;

更加饴糖补中脏,虚劳腹痛服之瘥。

【功效】→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主治】→中焦虚寒,脾胃失调,阴阳不和证。

【临床表现】

*脘腹拘急疼痛,时发时止,喜温喜按;或心中悸动,虚烦不宁,面色无华;兼见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舌淡苔白,脉细弦。

【方解】

*君:饴糖—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臣:桂枝—温助脾阳,祛散虚寒;

     芍药—滋养营阴,柔缓肝急止腹痛,与桂枝相配调和营卫;

*佐使:生姜—助桂枝温胃散寒;

       大枣—助饴糖补益脾虚;

       炙甘草—益气补虚,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配伍特点】

*重在甘温,兼用阴柔,温中补虚,柔肝理脾;且辛甘与酸甘并用,滋阴和阳,营卫并调。

图片

方剂03:大建中汤

【方歌】

大建中汤建中阳,蜀椒干姜参饴糖;

阴盛阳虚腹冷痛,温补中焦止痛强

【功效】→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主治】→中阳衰弱,阴寒内盛之脘腹剧痛证。

【临床表现】

*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手足厥冷,舌质淡,苔白滑,脉沉伏而迟。

【方解】

*君:蜀椒—辛热,入肺散寒,入脾暖胃,入肾命补火;

*臣:干姜—辛热通心,助阳逐冷散逆;

*佐使:人参—甘温,大补脾肺之气;

       饴糖—甘能补土,缓可和中。

【配伍特点】

*本方纯用辛甘,温补兼施,温中以散阴寒,补虚以建中阳,但以温为主。

【辨证思路】中焦阳虚+阴寒盛+胃气上逆。

图片

方剂04:吴茱萸汤

【方歌】

吴茱萸汤人参枣,重用生姜温胃好;

阳明寒呕少阴利,厥阴头痛皆能保。

留湿,利水而不伤阴。

【功效】→温中补虚,降逆止呕。

【主治】→胃寒呕吐证;肝寒上逆证;肾寒上逆证。

【临床表现】

a.食谷欲呕,或兼胃脘疼痛,吞酸嘈杂,舌淡,脉沉弦而迟。

b.干呕吐涎沫,头痛,巅顶痛甚,舌淡,脉沉迟。

c.呕吐下利,手足厥冷,烦躁欲死,舌淡脉沉细。

【配伍特点】

*本方肝、肾、胃三经同治,温降补三法并施,但以温降为主。

【辨证思路】肝、胃、肾虚寒+胃气上逆。

【交叉→中药】

*吴茱萸[YD]: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

图片

方剂05:四逆汤

【方歌】

四逆汤中附草姜,阳衰寒厥急煎尝;

腹痛吐泻脉沉细,急投此方可回阳。

【功效】→回阳救逆。

【主治】→①少阴病,心肾阳衰寒厥证;②太阳病误汗亡阳。

【少阴病,心肾阳衰寒厥证→临床表现】

*四肢厥逆,恶寒蜷卧,神衰欲寐,面色苍白,腹痛下利,呕吐不渴,舌苔白滑,脉微细。

【方解】

*君:附子—温壮心肾之阳,回阳破阴以救逆;

*臣:干姜—与附子相须为用,以增温里回阳之力;又温中散寒,助阳通脉;

*佐使:炙甘草—①益气补中;②甘缓姜附峻烈之性;③调和诸药。

【注意事项】

*若服药后出现呕吐拒药者,可将药液置凉后服用;

*本方纯用辛热之品,中病手足温和即止,不可久服;

图片

方剂06:回阳救逆汤

【方歌】

回阳救急用六君,桂附二姜五味群;

加麝三厘或胆汁,三阴寒厥建奇勋。

【功效】→回阳固脱,益气生脉。

【主治】→寒邪直中三阴,真阳衰微证。

【临床表现】

*四肢厥冷,神衰欲寐,恶寒蜷卧,吐泻腹痛,口不渴,甚则身寒战栗,或指甲口唇青紫,或吐涎沫,舌淡苔白,脉沉微,甚或无脉。

【方解】

*君:附子+干姜+肉桂—则温里回阳,祛寒通脉之功尤著。

*臣:六君子汤—补益脾胃,固守中州,并能除阳虚水湿不化所生的痰饮。

     人参+附子—益气回阳以固脱。

*佐使:五味子—益气补心以生脉。

       麝香三厘—辛香走窜,通行十二经脉,与五味子之酸收配合,则散中有收,使诸药迅布周身,而无虚阳散越之弊。

       猪胆汁—反佐,以防阳微阴盛而成阳脱之变。

【配伍特点】

*温补并行,回阳救逆与补益脾胃相合;散中有收,辛香走窜与酸涩敛气相伍,既有回阳救急之功,又无阳气散越之弊。

图片

方剂07:当归四逆汤

【方歌】

当归四逆芍桂枝,细辛甘枣通草施;

血虚寒厥四末冷,温经通脉最相宜。

【功效】→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主治】→血虚寒厥证。

【临床表现】

*手足厥寒,舌淡苔白,脉细欲绝。

【方解】

*君:当归—甘温,养血活血以补虚;

     桂枝—辛温,温经散寒以通脉;

*臣:细辛—温经散寒,助桂枝温通经脉;

     白芍—养血和营,助当归补益营血;

*佐使:通草—通利经脉以畅血行;

       大枣、甘草—益气健脾,养血补虚;重用大枣,既合归、芍以补营血,又防桂枝、细辛燥烈太过,伤及阴血。

       甘草—调和诸药。

【配伍特点】

*温阳与散寒并用,养血与通脉共施,温而不燥,补而不滞。

图片

方剂08:黄芪桂枝五物汤

【方歌】

黄芪桂枝五物汤,芍药大枣与生姜;

益气温经和营卫,血痹风痹功效良。

【组成】黄芪  芍药  桂枝  大枣  生姜。 

【功效】→益气温经,和血通痹。

【主治】→血痹证。

【临床表现】

*肌肤麻木不仁,微恶风寒,舌淡,脉微涩而紧。

【配伍特点】

*本方温补,散邪,通经三者并用,固表不留邪,散邪不伤正。

【辨证思路】气虚+经络寒+血痹。

图片

方剂09:阳和汤

【方歌】

阳和汤法解寒凝,贴骨流注鹤膝风;

熟地鹿胶姜炭桂,麻黄白芥甘草从。

【功效】→温阳补血,散寒通滞。

【主治】→阴疽。

【临床表现】

*贴骨疽、脱疽、流注、痰核、鹤膝风等,患处漫肿无头,皮色不变,酸痛无热,口中不渴。

【方解】

*君:熟地黄—温补营血,填精补髓;

     鹿角胶—温肾阳,益精血;

*臣:肉桂、姜炭—温阳散寒,温通血脉;

*佐使:麻黄—辛温达卫,宣通毛窍,开肌腠,散寒凝;

       白芥子—可达皮里膜外,温化寒痰,通络散结;

       生甘草—解毒;调和诸药。

图片

青竹

图片
图片
图片

真题集

(点击选项查看答案)

1、小建中汤中含有而大建中汤没有的药是

A

饴糖

B

干姜

C

芍药

D

人参

图片

解析

【答案解析】

C

小建中汤【组成】桂枝  甘草  大枣  芍药  生姜 胶饴。

大建中汤【组成】蜀椒  干姜  人参  饴糖。

2、四肢厥逆,恶寒蜷卧,脉微而复自下利,若下利自止而余证仍在者,治宜选用

A

通脉四逆汤

B

白通汤

C

四逆汤

D

四逆加人参汤

图片

解析

【答案解析】D

答:四肢厥逆,恶寒蜷卧,下利,脉微,此为少阴病,本质为心肾阳衰寒厥,故当予四逆汤以回阳救逆;利虽止而余证仍在者,还宜加人参以益气固脱护正,此即四逆加人参汤。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